✔ 最佳答案
社壇,又稱為社公、神壇,位於香港屏山上璋圍西面不遠處,村民稱所供奉的神為社公,即土地公。社壇乃屏山文物徑其中一項古蹟,已有數百年歷史。傳統中國村落皆設置社壇,以祈求福澤,保佑闔村平安。社公亦稱伯公、土地公、福德公等。社壇多為簡單的磚砌築成,許多時不設神像,只以石頭代表社神。
帶官帽的社壇,代表村內曾經出過做官的村民 社壇在開村時建立,設在水口或在村口.有說這個社壇設計像張太師椅 在大圍的田心村亦見帶官帽的社壇. 社壇又叫作土地公廟,福德祠,伯公社壇,大伯公祠.
一般土地並不設像,以一或二塊石頭來代替
社的由來:社﹐從示從土﹐即是土地。
供奉對象:土地公﹐又名后土﹐乃大地之守護神。在廟內稱福德。野外則稱社。這反映了古代人以農為生。但在野外的壇則只以石頭代替﹐相傳夏禹石頭出生﹐所以自古以石來代替﹐其實是保留著初民的生活特色—石器時代﹐石來自大地﹐代表力量﹑生命﹑永恒﹑豐饒﹑信義﹑幸運﹐因此成為崇拜的象徵。自商﹑周間已有此習俗。
位置:設於村口﹐用以阻擋惡魔入村﹐保護全村居民。名為社稷神壇﹐壇中之石頭﹐俗稱社公﹑伯公﹑或社伯。
建造目的
用來保衛村落,祈求福澤。
特色
與一般神壇不同,沒有神像,只用石頭來代表社神。
形狀貌似官帽,取其『官』的意思
最奇怪的是,在「觀音樓」之前,加上「社壇」兩字,而成為「社壇觀音樓」,真是相當特別,究竟這間觀音樓,何以不稱廟?又何以加上「社壇」兩字?真是值得研究。 先談談「社壇」是甚麼?查社壇就是一社的社廟。
《管子》載云:「方六里,合之曰社。」又《周社,月會》云:「命民社。」註云:「社,后土也,使民祀焉。」就是說,社壇就是方橫六里內的居民所奉祀的后土之神廟。 原來,從前官涌村和廟街一帶的居民,在榕樹頭建了一間「社學」;所謂「社學」實則是方橫六里內的公立書院。因為建了社學,便在社學側建一間社廟,這便是社壇。 後來,該處的福德祠,請了一位觀音來坐鎮,將觀音菩薩安在福德祠內,這便是已介紹過的「觀音古廟」。
後來,坊眾覺得,福德祠既請來一位觀音,這觀音在北面,對廟北街的坊眾有利。因此廟南街那一邊的坊眾,便再請來一位觀音,安奉在南面的社壇之內;但北面的已名觀音古廟,南面的這一間,便不能稱廟,故用「社壇觀音樓」加以區別。
這間廟,現在已劃入榕樹頭天后的範圍內,因此,就在同一範圍內,有兩間觀音廟。一間是近北面的,稱「觀音古廟」;一間近南面的,叫「社壇觀音樓」,一南一北,保佑南北坊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