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德國在二次大戰要在非洲作戰是被意大利拖累的!
若將二次大戰分為歐、亞、非三大洲的戰區,二次大戰的歐洲部份可說是由德國挑起,亞洲部份則由日本挑起,而二次大戰之所以漫延至非洲,是因為意大利在非洲挑起戰爭。
首先要了解一下意大利在二次大戰前在非洲的殖民地位置。
意大利在1880年代首先在東非洲紅海沿岸的厄勒特里亞以及索馬里建立殖民地,但1896年意大利打算攻佔位於兩地之間的阿比西尼亞(今埃塞俄比亞),被阿軍所打敗。另一塊殖民地則是位於埃及西面,北非的利比亞,是意大利在1911年從土耳其手上奪取的。
至1935年,由墨索里尼領導的法西斯意大利再次出兵阿比西尼亞,當時英法等國實行綏靖政策,不但對阿比西尼亞的求救表現冷漠,而且秘密與意大利定下協議,默許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亞的軍事行動,結果意大利於1936年4月完全告併阿比西尼亞,而阿比西尼亞與厄勒特里亞、索馬里兩個意大利殖民地併在一起,成為一個領土廣闊的意屬東非。
至1940年意大利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歐洲北部已是納粹的囊中物,墨索里尼想恢復羅馬時代意大利的風光,也開始對英國在非洲的殖民地打主義,意大利首先在1940年8月向被意屬東非包圍,只在萬多名英軍駐守的英屬索馬里下手,英軍當然被擊敗而放棄索馬里,墨索里尼受索馬里勝利的刺激,於1940年9月下令從利比亞向東攻擊埃及,又計劃從意屬東非派兵北上攻打埃及南面的蘇丹,欲在兩面夾擊下一舉攻下埃及及蘇伊士運河。
意軍攻打埃及時,英軍故意後撤以換取更多時間預備反攻,而意軍也因補給不足而暫緩進攻,於是英意兩軍在撒哈拉沙漠隔著130公里對峙,但後來英軍於1940年12月反攻,迅速地越過沙漠攻擊意軍,意軍敗走,英軍攻入利比亞境內,攻佔利比亞西部重鎮托卜魯克,之後英軍乘勝追擊,攻佔利比亞東部的昔蘭尼加,並俘虜十三萬多意軍。
與此同時,英軍從蘇丹及印度抽調士兵攻擊意屬東非,英軍分別從蘇丹攻入阿比西尼亞北部,並從海路在索馬里沿海地區登陸反攻,意軍兵敗如山倒,至1941年5月整個意屬東非已落入英軍手中。
面對非洲的連場敗仗,意大利在非洲的領土只餘下利比亞西部,於是意大利向德國求援,當時意大利不但在非洲失利,在南歐也被弱國希臘所敗,德國擔心意大利戰敗會成為德國南方的缺口,故在1941年開始介入南歐及非洲戰事,德國迅速攻佔南斯拉夫及希臘,令德國勢力南下至地中海,在北非方面,德國不但派遣軍隊到北非支援意大利,也於1941年3月派遣隆美爾擔任軸心國在北非的總司令,隆美爾一開始就擊退英軍的進攻,故被稱為『沙漠之狐』。但隆美爾及德國部隊的加入,以標誌著意大利部隊在非洲戰爭中淪為配角。
由於隆美爾的戰術得宜,軸心國在北非很快轉危為安,也收復利比亞東部昔蘭尼加等的失地,在1942年8月,希特勒下令隆美爾攻打埃及,以攻取大英帝國命脈蘇伊士運河以至中東油田,以解決德國燃料及戰爭物資不足的危機,德國在北非戰爭中首次由防守轉作侵略,但最後因隆美爾部隊後援不足而被英軍打敗。1943年初,盟軍在北非阿爾及利亞及摩洛哥成功登陸,與埃及的英軍東西兩面夾擊隆美爾部隊,隆美爾明白盟軍想借北非作跳板進攻南歐,故堅守與歐洲大陸最接近的突尼斯,但最終在1943年5月戰敗,軸心國軍隊撤出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