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炙是誰發明的??

2007-03-08 1:24 am
針炙是中國的醫術之一,請問是誰發明的呢??

回答 (3)

2007-03-08 1:27 am
✔ 最佳答案
1. 談針炙的起源
  針炙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可以說是中國人所發展出來的物理治療之一,它的功效較之西醫的物理治療似乎更大;這點似乎蠻有趣的,中國人先發展出物理治療系統才開始有中草藥等系統出現。日本的中國醫學史研究者山田慶兒認為中國的針炙療法這樣特異性的療法的發展是形成獨特醫學體系的原動力。關於中國的獨特醫學體系在下面中國與西醫的比較會比較詳加敘述。 關於針炙的歷史起源並無明文記載,但可以確定的是,它是一種慢慢累積出來的成果。在商朝出土的文物之中便有砭石之物,猜測其可做為搥擊筋骨及緩解疼痛之用。我覺得這意思讓我覺得那時候的人應是開始由經驗得到穴位的位置,而發現敲擊那個部位十分有效而流傳下去。 當戰國時代治金術發明之後,漸漸以生產金屬針代替砭石,而發展出十分奇妙的針炙之術。針術乃是以金屬製成的細針,在身體的一定部位刺激點刺入,以刺激其內部的神經,再發生一連串的反應而使身體得到調整。而炙術一開始是以特製的艾,在身體表皮共些部位點上燃燒之,之使產生特有氣味和溫熱的刺激,使身體做一些調整。而二者的結合,更是中國醫學的一大進步。 最古的一篇針炙醫案是在史記扁鵲列傳所載,在周代末期,扁鵲以用炙治癒虢太子的絕病,故被尊為針炙之祖。 最早的一部有關針炙的醫書是漢代的內經包括有靈樞與素問二部分,其中靈樞又稱之為針經,講述針炙理論.經穴和治療的書。東漢之後又出現了難經,講述許多針炙的方法,共有81難。之後各朝各代每一代都有針炙大家的出現,均貢獻良多。尤其宋朝的王惟一鑄造銅人二座,對後世影響甚鉅。因其經絡清楚穴位正確,今日的針炙學家都是靠著銅人得到正確的穴位。而在元代將醫術分成十三科(針炙被列為十一科),自此以後,內科醫家多不兼用針炙療法。 寫上面的那段歷史較無意義,因為我覺得充滿穿鑿附會的感覺,對於它的起源經過和發展,似乎都沒有確切的記載。也許因為它真的是太古老的醫術了吧! 在民國之後,雖然面臨西醫的強大衝擊,但針炙術仍在承澹弇等人熱心提倡之下,播下了針炙的 種子。之後,漸漸傳至國外。從日本及中國二條線傳了出去。其中德拉斐應是針炙傳入歐洲的大功臣,他一手創立的國際針炙學會會是延續至今。 在這中間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在當時有一個傳教士因久病不癒而去看了肺炙,其後病雖治癒,但被其它的外國人笑它糊塗,他當時便說:"我寧可糊裏糊塗被醫好了,也不願意很科學的被人診死呀!"傳說德拉斐便受此影響十分之深,開始學習針醫術,更在返回法國後創設法國針炙學會。這個故事和我們當時討論廢中醫那門課討論支持中醫者都東舉一個醫好的例子西舉一個絕症治癒的例子,來為不科學的中醫做"見證",關於這一點下面會再討論。 針炙在這幾年之中更是炙手可熱,先是美國將其列入保險給付,而在二十世紀末的現在,另類醫學在各地興起,美國NIH更是開始投入經費研究針炙,雖然研究的初期成果另人感到很吐血:"針炙對於改善化療病人的噁心感有所幫助"這樣的結論,但至少可以顯示國際間對於針炙的日益重視。在1999年的<美國人口統計>有一個觀於另類醫學的統計數據,更顯示針炙的效果廣受讚許:禱告有效 82%.按摩治療 66%.草藥 53%.瑜珈 51%.針炙 50%。 另外,針炙在英國受到了更多的歡迎和肯定,甚至在英國針炙委員會回答問題時認為 "在強調他們自己的理解和提高治療標準以外,針炙必須放在中國的繫統中來操作。如果西方的科學方法不能證明針炙的堙論依據,如"氣",並不能以此證明針炙是無效的。"在這篇文章中我覺得充滿對我國醫學的尊重,比之美國,實在是尊重的多.也謙虛的多。另外,英國還鋻持針炙悶行醫人員必須有二年以上的訓練。另外,在德.法.英.加拿大等國都有設針炙學院來研究針炙。 在台灣部份,除了成立中國醫藥學院之後,長庚也在前年成立中醫系,顯示市場上對於中國醫學的需求量增大。而台大醫學院也在1998年在麻醉學課程中加入針炙麻醉理論,這是西醫醫學生的必修課程中首次納入中醫理論的歷史時刻。

2007-03-07 17:29:53 補充:
life.nthu.edu.tw/~b871614/articles/...
2007-03-15 12:09 am
......
2007-03-08 1:31 am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的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按摩、捶拍,以至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而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砭石也之而生,随着人类智慧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针具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为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身体有某种不适时,用以去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艾灸。针灸治疗方法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其学术思想也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渐渐完善。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最早的经络学专著,论述了十一条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和灸法治疗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是现存的中医文献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医经典著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络系统,即有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以及与经脉系统相关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并对腧穴、针灸方法、针刺适应症和禁忌症等也做了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经》所记载的针灸理论更为丰富而系统,所以《灵枢》是针灸学术的第一次总结,其主要内容至今仍是针灸滨核心内容,故《灵枢》称为《针经》。继《内经》之后,《难经》对针灸学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晋代针灸学家皇甫谧潜心钻研《内经》等著作,撰写成《针灸甲乙经》,书中全面论述了脏腑经络学说,发展并确定了349个穴位,并对其位置、主治、操作进行了论述,同时介绍了针灸方法及常见病的治疗,是针灸学术的第二次总结,也是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12:0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7000051KK0217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