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白居易同埋賀知章既資料

2007-03-07 6:16 am
我要呢2位詩人既資料(急用!!!)

回答 (2)

2007-03-07 6:21 am
✔ 最佳答案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祖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居唐下邽(今陝西渭南縣附近)人,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年間(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寶曆二年(825年),調任蘇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尊號為「詩魔」。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3/Bai_Juyi.jpg/180px-Bai_Juyi.jpg


白居易

白居易的詩歌
他的詩歌現存近3000首。他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諭、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他最為重視的是諷諭詩。但他影響最大的是新樂府詩。代表作《新樂府》50首,集中體現了詩人「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的詩歌理論,對當時社會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比較系統的規諫之辭。
如《賣炭翁》序為:「苦宮市也」,揭露朝廷以宮市方式強行劫奪百姓資財。但《新樂府》詩也存在著從理念出發,形象性和感染力不足的缺憾。白居易的感傷詩中最有名的是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長恨歌》描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篇對唐玄宗的好色荒淫,不理朝政而導致安史之亂有所諷刺,這是引起「長恨」的原因。後半篇卻以充滿同情筆法描寫唐玄宗的相思之情,使全詩的主題思想從諷刺轉為同情和美化李,楊的執著愛情。這是長恨的正文。在藝術的表現上,前半篇寫實,後半篇穿插虛構的情節和幻想的仙境。全詩語言聲調優美,抒情和敘事交融一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白居易的詩歌平易淺進,在當時已經流播很廣,甚至遠及「日本、暹羅(泰國)諸國」。

白居易的政績

唐長慶年間(821年-824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乾枯無水,便主持重修六井,以利農田灌溉。又見西湖舊堤倒塌,往往造成農田乾旱,因此修建一道從西湖斷橋到孤山的長堤,在堤的兩岸栽種楊柳,既修水利又美化西湖;後人稱這條長堤為白堤。
寶曆二年(825年),白居易調任蘇州刺史,為了便利蘇州水陸交通,開鑿了一條長七里西起虎丘東至閶門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簡稱「山塘街」。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號石窗,晚年號「四明狂客」,唐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著名詩人。
少以文詞知名,神龍年間已名揚京城,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進士,初授國子四門博士,又遷太常博士,開元十三年(710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後遷太子賓客、檢校工部侍郎、秘書監等官。性格爽直,豁達而健談,他和李白是好友,賀知章讀了李白作品,感嘆地說道,「子,謫仙人也。」又擅長草書和隸書。他的詩清新脫俗,流傳下來的詩不多,收錄於《全唐詩》中的只有二十首,最著名的有《回鄉偶書》、《詠柳》等。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3-07 6:26 am
 白居易,太原人,出身於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為官,父親為朝奉大夫、襄州別駕、大理少卿,累贈刑部尚書右僕射。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白居易於唐代宗大歷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干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享年75歲。

  白居易出生時,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時代需要大詩人,白居易適逢其時。他因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又絕頂聰明,五六歲便學寫詩,9歲便能夠辨別聲韻,加之家庭和社會給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時代讀書特別刻苦。後來憶及當時讀書情況,他說:「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少年時代又曾經過顛沛流離的避難生活,對社會各方面都有所瞭解。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這位傑出的詩人。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帶發生了戰事。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眼看還要繼續亂下去,由彭城縣令升任徐州別駕的白季庚,便送兒子白居易到南方避亂。小小年紀就離家避難,隨後南北奔走,備嘗艱辛。所以他15歲時便寫下了記錄當時真情的一首絕句;「故園望斷欲何如?楚水吳山萬里余。今日因君訪兄弟,數行鄉淚一封書。」後來又一首寄兄弟與妹妹的七律,也寫得較好,歷來為人稱道,詩云:「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從這些詩中可見白居易當時的生活狀況和心理感受。從他家骨肉分散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動盪不安、人民流離失所的程度。白居易的少年時代,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的。

 唐朝詩人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今浙江寧波)狂客。他是
會稽永興(今浙江省紹興市)人,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西元六五九年)
,卒於唐玄宗天保三年(西元七四四年),享年八十六歲。

  賀知章詩寫得很好,少年時便有詩名。對於書法也很有研究,擅長草
書和隸書,是一位有名的書法家。他的草書是唐代秘書省五絕中的一絕。
所寫的字,極受當時人重視,常被拿去珍藏。

  賀知章平時很喜歡喝酒,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形容他酒醉的情態
是:「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他也很喜歡結交文士。李白
剛到長安時,住在旅舍,他久聞李白的詩名,很佩服李白的才華,雖然當
時他已八十多歲,但仍移樽就教,特地跑到旅舍去拜訪李白。李白拿出他
寫的(蜀道難)給賀知章看,賀知章一邊看一邊讚嘆,看完後大大地稱揚
一番,說李白是「謫仙人」。高興之下,並解下身上所佩帶的金龜去換酒
來和李白共飲。李白對賀知章的這番情意,念念不忘,在賀知章去世兩年
後(天寶五年,西元七四六年)到山陰(今浙江紹興)漫遊時,曾特地跑
到賀知章舊居瞻望,寫下了兩首(對酒憶賀監)的詩來紀念他。其中的一
首是這樣的: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意思是說:浙江的四明狂客,風流倜儻的賀季真,在長安第一次見面
,就稱呼我為謫仙人。過去喜好喝酒,現在人已成為松下的塵埃。想起他
解下金龜換酒來共飲那件事,真讓我難過得淚水沾濕了手巾。

  詩中李白除了描述他和賀知章初次相見的情景,並表露了他對賀知章
的懷念和悲悼。

  賀知章生性豪放曠達,平日待人接物都很率真。有一次為了欣賞林木
泉石,竟然闖進一個毫不相識的人的別墅,還寫了一首(題袁氏別業)(
也作偶遊主人園)的五言絕句來抒懷:

  主人不相識,偶坐為林泉。
  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

  詩的意思是說:我並不認識別墅裡的主人,偶然來這裡坐坐,只是為
了觀賞此中的林木和泉石。主人可不用憂愁要買酒請客,我口袋裡自有買
酒的錢哩!

  這首趣味盎然的詩,所顯現出來的林泉勝景,非常迷人。到了明朝,
有人將它繪成了一幅詩意畫。

  賀知章在武則天證聖元年(西元六九五年)考中進士,玄宗時,累遷
禮部尚書太子賓客,授秘書監。天寶三年時,他已八十多歲,覺得精神恍
惚,體力不支,便上書玄宗請求回家鄉山陰去當道士。玄宗看他年紀那麼
大,不忍心再以國事相煩勞,便同意他的請求。賀知章請辭獲准,臨出都
門時,玄宗下令皇太子和朝廷百官為他賦詩餞行。為了表示惜別,玄宗並
親自寫了一首(送賀知章歸四明)詩送給賀知章:

  遺榮期入道,辭老竟抽簪﹔
  豈不惜賢達,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獨有青門餞,群英悵別深。

  意思是說:拋棄榮華去當道士,辭官告老回鄉隱居﹔我難道不惋惜失
去賢明的大臣,實在是不忍拂逆他高尚的心志!他在人間得到了修仙的秘
術要領,如今要到世外去安享清福﹔這次在東門外的餞行,文武百官們沒
有一個不充滿著離別的惆悵。

  賀知章在年輕時離開家鄉到長安考進士,辭官回鄉時已是滿頭白髮的
八十多歲老翁,家鄉的親朋好友大多已經不在世間,新生代的孩子們都不
認識他,把他當作外來的客人來招呼。他自傷老大,感慨之下,寫下了(
回鄉偶書)這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被選入《唐詩三百首》中,意思是說:我在年少時離開家鄉,
到了老年才回來,雖然家鄉口音沒有改變,但是兩鬢都已經斑白﹔村里的
孩童見了我都不認識,笑著問我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回到家鄉後不到一年,賀知章便因病去世,在他多彩的人生旅途上畫
上了休止符。


收錄日期: 2021-04-13 13:47:3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6000051KK045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