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青藏鐵路遇到什麼困難地方?科學家如何解決

2007-03-07 3:19 am
如題:建設青藏鐵路遇到什麼困難地方?科學家如何解決

回答 (1)

2007-03-07 9:21 pm
✔ 最佳答案
青藏鐵路破解三大世界性工程難題 - 生態脆弱、高寒缺氧、多年凍土

高原生態
青藏高原是巨川大河的發源地,也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種的重要起源中心,生態環境原始、獨特而脆弱。國家環保總局、國土資源部、鐵道部在鐵路開工前,組成聯合專家組對沿線生態環保工作深入調研,制定了具體的環保措施,並專項預算10多億元用於生態環保工程。為解決“生態脆弱”這一難題,鐵路在設計時就注意儘量減少對生態的影響。在自然保護區內,鐵路線路遵循“能繞避就繞避”的原則進行規劃。施工場地、便道、砂石料場都經過反復踏勘,儘量避免破壞植被。對植被難以生長的地段,施工時採用逐段移植;對自然條件稍好的地段,則進行人工培植草皮。參建單位與青藏兩省區環保部門都簽訂了環保責任書,主動接受監督檢查,全線還實行了環保監理制度。
青藏鐵路經過可可西裏和羌塘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野生動物,鐵路沿線修建了25處野生動物遷徙通道。今年6月,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的電子監測證實,大批藏羚羊通過鐵路沿線的野生動物通道自由遷徙。環保總局等部門的調查表明,青藏鐵路開工建設以來,沿線凍土、植被、濕地環境、自然景觀、江河水質等,得到了有效保護,青藏高原生態環境未受明顯影響。


確保建設者生命安全
青藏鐵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佔全線85%左右,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大部分地區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50%-60%。高寒缺氧,風沙肆虐,紫外線強,自然疫源多,被稱為人類生存極限的“禁區”。如何在嚴酷的高原環境下確保建設者生命安全,也是一項世界性難題。
為解決這一難題,參建單位堅持“以人為本,衛生保障先行”,建立健全了三級醫療保障機構。鐵路沿線共設立醫療機構115個,配備醫務人員600多名,職工生病在半小時內即可得到有效治療。同時,對職工進行定期體檢,安排職工到低海拔地區輪休。
在海拔4600多米的崑崙山隧道施工時,施工人員背著5公斤重的氧氣瓶,邊吸氧邊工作,在近一年的施工中,共消耗5公斤瓶裝氧氣12萬瓶。中鐵十七局在工地宿舍內安裝供氧管道,只要打開閥門,隨時可以吸氧。在海拔4905米的風火山隧道施工中,中鐵二十局建成大型制氧站,將氧氣輸向施工隧道,使洞內氧氣含量達到80%左右,相當於使工地海拔下降了1000多米。據了解,青藏鐵路沿線共建立了17座制氧站,配置了25個高壓氧艙,數萬名職工每人每天平均吸氧不低於2小時。
在強有力的醫療保障體系下,青藏鐵路開工以來,累計接診病人45.3萬多人次,治療腦水腫427例,肺水腫841例,無一例死亡,創造了高原醫學史上的奇跡。

凍土施工難題
凍土在凍結狀態下體積膨脹,到夏季則凍土融化體積縮小。在這兩種現象的反復作用下,道路或房屋的基底就會出現破裂或者塌陷。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日照強烈、地質構造運動頻繁,其多年凍土的複雜性和獨特性舉世無雙。
為攻克高原凍土施工難題,早在1961年,我國就在青藏高原建起了高海拔地區凍土觀測站,連續測取了1200多萬個涵蓋高原凍土地區各種氣象條件和地溫變化的數據。
專家們根據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國外的成功經驗,創造性地採取了解決凍土施工難題的相應措施:對於地質複雜的凍土地段,鐵路線路儘量繞避;對於不穩定凍土區的高含冰量地質,採取“以橋代路”辦法通過。
在青藏鐵路施工中,還採用了熱棒、片石通風路基、片石通風護道、通風管路基、鋪設保溫板等多項設施,提高凍土路基的穩定性。在修建世界海拔最高、凍土區最長的高原永久性凍土隧道時,相繼攻克淺埋凍土隧道進洞、冰岩光爆、凍土防水隔熱等20多項高原凍土施工難題。不少凍土工程措施都是國內外首創,青藏鐵路可謂“世界凍土工程的博物館”。
青藏鐵路已完工工程的優良率達90%以上。凍土區路基穩定,橋梁堅固;非凍土區工程品質達到國內先進水準。總指揮部專家諮詢組組長張魯新認為,建成後的青藏鐵路出現大規模凍土工程病害的可能性比較小,通行在青藏鐵路上的列車時速可達100公里以上,青藏鐵路保持全年暢通沒有問題。


收錄日期: 2021-04-19 21:38: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6000051KK030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