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的習性~(10點!)

2007-03-07 1:21 am
古代的匈奴人有咩習性或文化?他們的歷史同服飾又係點架?

回答 (2)

2007-03-07 1:52 am
✔ 最佳答案
歷史:首先說匈奴,匈奴崛起於河套陰山一帶,從戰國以來便是漠北的大族,控弦三十萬,威脅秦漢帝國的北邊,著名的萬里長城就是為防禦匈奴的侵擾而修築的。秦漢帝國傾全國之力,軟硬兼施,或和親通好,或通西域斷其右臂,或採主動攻擊,深入大漠;終於大大削弱匈奴勢力。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降漢朝 ,二十多萬眾被安置於今內蒙古、山西與陝西北部及甘肅東部一帶,為漢帝國守邊。東漢後期,他們更進一步內徙到山西中部汾水流域一帶,與漢人雜居。曹魏時代,匈奴部眾被編入郡縣戶籍,與漢人一樣同為編戶齊民,而融入漢族之中。五胡亂華時,首先起事的就是匈奴族的領袖劉淵,從他用漢人的姓姓「劉」、命國號為「漢」,可見他已以漢族自居了。北匈奴則在漢帝國軍隊的攻擊下,一部分由北單于帶領,西遷至伊犁一帶,再向西遷至東歐,就是四世紀在歐洲出現的匈人(Huns)的祖先,他們在多瑙河中游建立匈奴王國,其王阿提拉(Attila)號稱「上帝之鞭」,曾揮軍進攻羅馬。這一支匈奴人後來融入匈牙利一帶的土著之中。而留在漠北的匈奴人,據估計約占全部匈奴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則加入新興的鮮卑,成為鮮卑族的成員。總之,匈奴族,南遷的與漢人雜居,加入漢族,留在漠北的加入鮮卑,西遷的成為東歐民族的一份子,從此退出歷史舞台。(參考資料:http://emag.ncnu.edu.tw/show.asp?dataID={088CDC13-4DB6-48C6-86A4-9C40704F9A6E})
習性:穿皮裘娶後母,飲食不必敬老(參考資料: www.singtaonet.com82-arts-t20061113_390417.html)
文化:冰河凍土沒有把人心冷卻,正月裡來,生活在無定河邊的人們都會走出暖洋洋的窯洞,冒著嚴冬,扭秧歌、打腰鼓、鬧社火、轉九曲、請牛王、拜天地、祭鬼神……祈求來年順景,莊稼豐收。
  響水古城聽到消息,說魚河堡正月十四舉辦城隍廟會,場面會熱鬧得很!我們正月十三趕到鎮上,先尋旅館住下,等第二天廟會開幕。
  在魚河堡以西,榆溪河匯入無定河,形成平坦肥沃的三角洲,是盛產稻米的良田。魚河堡自古又是兵家必爭之地,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於此築城,並派大將蒙恬率30萬重兵駐紮於此,防禦無定河以北的匈奴進犯,還修了一段長城。如今魚河堡的十字長街上店舖密集,又是米脂、橫山、榆林三縣的商貿交易重鎮。城隍廟在鎮的西街盡頭的高台上,其中以凌霄閣最高,十里之外都能望得見。
  正月十四一早,被鑼鼓聲驚醒。掀開客房的窗簾,抹開玻璃窗上一層厚厚的冰花,這才看清,原來附近幾十個鄉村的腰鼓隊和社火隊已經來了。
服飾:少男少女居多,穿著大紅、大綠、艷黃的服裝,凡是男人頭上都繫著一條白毛巾,女的頭上都插了絹花;人人臉上都略施胭脂。只見他們跳下汽車,隨即就在寬闊的廣場上舞蹈起來,兩手拿著鼓棰,腰鼓斜挎,一邊龍騰虎躍般地跳、蹦、翻、旋;一邊飛舞著雙臂敲鼓。幾百面鼓一起被敲響,那聲音的確「鼓舞人心」。(http://www.hkctp.com.hk/magazine/295/story3.asp)
2007-03-07 4:38 am
匈奴人是來自中亞蒙古大草原一帶的遊牧民族,可能由於氣候的改變,他們從公元第三世紀開始,就往西方遷移。他們是天生的騎手,非常熟於馬背作戰,並且善於使用長矛和弓箭。常常,他們一家大小帶著成群的牧馬和牲畜到處遷徒,尋找可以安身的新牧地。他們在軍事上剽悍精練,一路披荊斬棘,所向無敵。不過,他們之所以會發動一波波西遷的浪潮,是因為他們本身也受到其他民族的攻擊和趕離的緣故。這個骨牌效應,讓龐大的人口往西方湧進,在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甚至多瑙河與萊茵河地區,造成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在公元476年,終於推翻了西羅馬帝國。

匈奴人一直在尋找他們的理想居所,後來就定居在東歐洲的匈牙利大平原上,以依傍提蘇河的斯基特城為他們的大本營。由於他們需要非常遼廣的草地,為馬匹和牲畜提供足夠的飼料,匈奴人就以結盟或征討的手段,控制了大片的平原,範圍從俄羅斯的烏克蘭山地,橫跨到法蘭西的萊茵河。

匈奴人是優秀的騎手,他們從孩童開始就接受訓練,有些人更認為馬鐙是他們發明,因為它可以讓騎手平握著槍俯下攻擊,從而增加作戰能力。他們的機動性高,可在一天之內多次替換馬匹,好讓他們不斷前進,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另一個利器就是複合彎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勝一籌,可踩著馬鐙前後左右開弓。他們戰術的特色就是令人震驚而且讓人喪膽的閃電攻擊。他們是一支輕騎部隊,而其政治組織需要有一位強大的領袖,才能帶領他們去達到目標。

在阿提拉的統治期間,匈奴人的勢力達到了顛峰。在公元433年,他就成為匈奴人的領袖,並開始往俄羅斯的南方和波斯,發動一連串的攻擊。在兩次重要的攻擊中,造成極大的恐慌和破壞之後,他就接受了貢金,然後把注意力轉往巴爾幹。公元450年,西羅馬帝國成了下一個目標,他帶領10萬大軍,橫過梅因斯北部的萊茵地區。在往前推進100哩的途中,掠奪在今天法國北部許多的城鎮。當阿提拉圍攻奧爾良城的時候,羅馬將軍阿哀契烏斯,就率領由高盧人和羅馬人所組成的軍隊對抗阿提拉。在最重要的薩隆一役,阿提拉雖被擊敗,但一息尚存。

薩隆的戰敗被認為是史上至為關鍵的一場戰役,因為基督教的信仰很可能就此在西歐消失,並且由亞洲的民族來統治這個地方。

阿提拉後來入侵意大利,尋找新的掠奪目標。當他進入意大利之後,很多難民紛紛往沿岸的島嶼逃難,根據過去的說法,威尼斯就是由這些難民所建立。儘管羅馬的力量已經衰敗,而且他們的重要部隊仍然在高盧,但由於匈奴人在意大利征戰連連,再加上疾病和饑餓,使得他們的力量也同時衰退。在一場十分重要的會議中,阿提拉與教皇李奧一世會談,並同意撤退。

阿提拉在公元453年逝世之後,因為沒有一位強大的領袖能夠統一匈奴各部落,匈奴帝國也就隨之瓦解。帝國所統治的民族起來反抗,匈奴的各部落之間為了爭奪領導權,時有衝突發生。最後,他們終於消散在另一波由亞伐人主導的入侵浪潮之中,也同時在歷史的舞台上消失。
參考: AOC History


收錄日期: 2021-04-20 19:48:4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6000051KK0212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