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有關saxophone嘅資料,要有它嘅歷史,它嘅結構,它嘅種類

2007-03-07 12:35 am
我想知道有關saxophone嘅資料,要有它嘅歷史?它嘅結構?它嘅種類?

最好俾中英對照,!!!總之俾曬有關saxophoneD資料我!!!!!!!!!

回答 (3)

2007-03-07 12:42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e/Saxophone_alto.jpg/240px-Saxophone_alto.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低音薩克斯風
薩克斯風(Saxophone)是一種金屬制的木管樂器、1840年代時由比利時的管樂器製作者阿道夫・薩克斯(Adolph Sax)發明。Saxophone的名字是來自他的名字。雖然一般用真鍮製作,但是有時也用銀或銅來製作。大多使用真漆來噴漆的,用銀・金・白金等鍍金的也有。本來是給木管樂器和金管樂器來作鋪墊為目的而開發的、兼備了木管樂器的柔・金管樂器的強勁。從古典音樂到pops、rock、爵士、廣泛地用於各種各樣的音樂。代表的形態多見於吹奏樂、但其他爵士樂隊或大樂團(swingjazz)、管弦樂等也有時參加。一般稱為「薩克斯」(Sax ) 。有大小不同種類。


構造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c/Educational_Saxophone_Graphic_of_Japan.png/500px-Educational_Saxophone_Graphic_of_Japan.pn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教育用薩克斯風

漏斗管(bell)
一號管
二號管
吹管
歌口(mousepice)
胴輪
鍵孔管
打痕止
座柱
けん覆
歌口受コルク
釣環
指掛
ぼ指台
ちょうネジ
ちょうネジ受
タンポ皿
タンポ
貝皿

按鍵
鍵管
鍵柱
しん金
ローラー
ローラー用しん金
平発條
平発條止ネジ

鋼針
ケリ
はと目
聯絡棒
中心棒
剣ネジ
リング
コルク
コルクホールダー
リード
締金(リガチャー)
雙柱
カップ
つりひも(ストラップ)
2007-03-14 7:41 am
"色士風"是英文 SAXOPHONE 的譯音,中國的官方譯音是薩克斯風或是薩克斯管;色士風是木管樂器(WOODWIND)之中的單簧管類,而不是銅管樂器 。因為它的發音是從音咀上的竹片(簧片)所產生的。而色士風的前身是黑管 (CLARINET)。

色士風的發明者是 Adolphe Sax (1814-1894) ,SAXOPHONE 因他而命名。

Sax 在比利時出生,早期移居法國,十多歲便在父親的樂器廠工作,因為一直專注於黑管的裝配和維修, 自此對單簧管興趣日深, 而世界上第一把色士風,便是這位天才工匠在嘗試改進傳統黑管時而發明的;當時他叫這種樂器為 "銅制黑管"。

這發明到了1840 年才正式登記為"SAXHORNS", 然而在 Mr. Sax 的五十多年餘生中, 並沒有因此發明而得到利益, 反而得到的是同行的妒忌、排擠,及傳統樂器界的不肖。 色士風的流行,是在 Mr Sax 死後二十年的事,並在美國與爵士樂同時發跡。


音咀(Mouthpiece)

音咀再加上簧片(竹片/Reed)便可發聲,最常用或初學者用的音咀是塑膠做的,爵士及搖滾樂手通常會選用金屬製音咀來加強音色。

管頸(Neck)

管頸主要用途是方便吹奏,試想如果沒有那彎曲的管頸,吹奏者必須低頭或把色士風舉起來完成動作,Soprano 不太重,可舉起吹奏,所以管頸多是垂直或稍彎銜便可,然而 Alto 及 Tenor 等的頸管則多數是彎曲的,方便吹奏。彎曲的管頸可從管身上拆出,方便收起。而所有管頸上端均有一圈水松木(Cork)用以固定套上的音咀。

管身(Body)

管身上佈滿音孔(Tone Hole)、音鍵(Key)及推桿(Rods);音鍵控制音孔的開合,從而控制音階;因音孔編排錯縱複雜,音鍵必須靠推桿來完成動作。注意推桿是整把色士風最弱的部份,如不小心令色士風跌倒,某條推桿折斷便麻煩了。


管身及管頸均為銅製,再加電鍍層(Lacquer)來防銹,注意Lacquer是金色但並不是真金哦!當然,也有一些古董色士風的確是鍍上真金和真銀的,而 SELMER 的 SA80II and III 也有鍍純銀版!

Alto 和 Tenor 的管身多為"煙斗"型,這也是用以方便吹奏,試想把Tenor的管身拉直,會有多長!大概有4尺!這雖並不實際,但也有發燒廠家如 JuliusKeilworth 及 LA Sax 在生產直身的 Alto 和 Tenor sax。

另一種色士風的關鍵部份是"皮墊"(Leather Pad),它是用於確保音鍵按下時,可密封音孔;在一些比較大的音孔上,皮墊上另釘有一層銅/膠片,叫"共嗚片"(Resonator);皮墊和水松木是色士風的消耗品,但如保養得宜,可用上好多年


最常見有:
Soprano: 有直身及直身的,但現代的 Soprano 多為直身的,或會有一些稍彎的頸管可供替換;而彎身的多為三十至五十年代的產品,現時日本 Yanagisawa 和一些台灣廠商也有生產 "curve soprano"。

直身Soprano 的音色較穩定和較易吹奏,彎身的音色比較豐厚,這是因為聲音在彎狀管內反覆撞擊的原理。然而彎身 Soprano 在生產及吹奏時都比較難控制音準,所以漸為 Straight Soprano 所取締。

Soprano 的音域為 Bb,正是 Tenor 的高八度 (Octave),是主流高音色士風,和 Tenor 的音域相若, 所以Soprano 樂手可從 Tenor 樂譜上直接吹奏,只是高了八度,但卻和背景音樂完全搭配,不須改譜 (tranpose); Soprano 整體來說較難掌握,不是入門的首選。


Alto: Alto Sax 是大部份學生的入門色士風,我也是先學 Alto 的。Alto 的音域是 Eb,比 Soprano 低,比 Tenor 高,所以有人叫它"中音"色士風,因吹奏 Alto 比 Soprano 較易掌握,而它又比 Tenor 輕身及細小,所以是入門的首選;Alto 和 Baritone 是一對,音域相差八度。 Alto 的音域平均,比 soprano 沉實,比 tenor 明亮,是最"全能"的色士風。





Tenor: Tenor Sax 是色士風的代表成員,低音沈厚,高音有銅管的共鳴色彩,最能令吹奏者和聽眾心醉;它的音域是 Bb,和 Soprano 是一對。因它的音色獨特,用Tenor 吹奏任何樂曲,也特別有味道,絕對是賞心樂事

仲有
C-Melody: 是一種已停產的色士風,它的音域是C,和其他主流樂器如鋼琴及小提琴一樣。

Sopranino: 很不常見,是色士風的發燒產品,它比 Alto 高八度,音域是 Eb。


Baritone: Baritone Sax 是最常用的低音色士風, 它的音域是 Eb, 是 Alto 的低八度。它的身形雖龐大,但吹奏得好的話,聽起來一點也不會覺得笨重,有機會聽聽 Gerry Mulligan 的作品就會明白了。它的身高很嚇人,吹奏時要站在椅子上才可以。
2007-03-08 9:55 pm
色士風又名薩克管 (英:Saxophone ,意:Sassofone ,法:Saxophon,德:Saxophon),屬木管類樂器,由著名樂器製造家Adolph Artoine Joseph 發明。它的發聲原理與單簧管幾乎一樣,而最大的分別是色士風的管身是以金屬製成。色士風的音鍵的排列及指法與雙簧管或長笛完全相同,因此也有很多色士風好手能熟練地吹奏單簧管及長笛。

色士風從高音到低音其本上共有六種,包括Eb最高音Sopranino,Bb高音Soprano,Eb中音Alto,Bb 次中音Tenor ,Eb低音Baritone,Bb次低音Bass等。基本上很久之前也有C-Melody Saxophone,但由於產量不多且不流行,所以近年己很少人使用。現在最流行為Alto。



薩克斯風的歷史:

薩克斯風只有150多年歷史,於1840年由比利時人Adolphe Sax設計及製造,1842年6月12日,由他的好友Hector Berlioz在巴黎的雜誌上發表了有關薩克斯風的文章,更於1846年獲得專利權。 薩克斯風成為樂隊的主要樂器,但很少出現在管弦樂團,除了個別幾位法國的作曲家,會在管弦樂譜裏加插色士風的部份,包括Adolphe的好友Hector就是其中之一。 薩克斯風通常出現在演唱會及軍樂隊,而且很快地被歐洲及北美的軍樂重用。直至現在,軍樂隊都會有薩克斯風的組別。 1910年至1920年代,薩克斯風更廣泛應用在爵士樂界,甚至成為爵士樂演奏的指定樂器之一。大樂隊的作曲家Glenn Miller,Benny Goodman及Duke Ellington的作品更必定有薩克斯風的部份。
所有薩克斯風都可作獨立演奏。

2007-03-08 13:57:07 補充:
http://www.sax.idv.tw/index.htm


收錄日期: 2021-04-12 17:33:2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6000051KK018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