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個君王稱得上為明君

2007-03-06 3:29 am
如上....

回答 (2)

✔ 最佳答案
齊桓公(姜小白)

齊桓公(?—前643年)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姓姜名小白。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一。齊襄公死於內亂後,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是為齊桓公。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對國內進行改革,實行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起來。桓公於前681年在甄(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時中原各國苦於周邊民族的攻擊,齊桓公就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豎刁等小人,最終在內亂中餓死,身死不葬,蟲流出戶。

目錄 [隐藏]
1 即位
2 改革
2.1 政事方面
2.2 軍事方面
3 開始稱霸
4 尊王攘夷
5 易牙獻嬰
6 晚年
7 參考資料
8 外部連結



[編輯] 即位
齊襄公時,國政混亂。小白的師傅鮑叔牙預感齊國將發生大亂,就保護小白逃到莒國。襄公十二年(前686年),公孫無知殺齊襄公,自立為君。次年,雍林人殺無知。一時間齊國無君,一片混亂。小白和齊國正卿高傒從小相好,一聽說雍林人殺無知,就和國氏秘密召小白從莒國回來。魯國聽說無知被殺,也發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糾回國,而派管仲帶兵堵截住莒國到齊國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假裝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於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高傒立他為國君。是為桓公。

當時桓公被射中帶鉤,裝死騙過管仲。躲在帳篷車裡日夜兼程趕回齊國,又有齊國貴族國、高兩氏支持,成為國君。桓公發兵迎擊魯國,在乾時(今桓台)大戰,魯軍敗走。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公子糾是齊君的兄弟,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的老師召忽、管仲是仇人,請魯國把他們送來,剁成肉泥。如不從命,將要出兵討伐魯國。」魯人害怕,殺公子糾,召忽自殺,管仲被囚禁。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了君上,君上現在成為了國君。如果君上只想治理齊國,那麼有叔牙和高傒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天下霸業,那麼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能強盛,不可以失去他。」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


[編輯] 改革
齊桓公任用管仲進行改革,一時間齊國大治。


[編輯] 政事方面
實行國野分治的方法,國都為國,其他地方為野。國中設二十一鄉,其中工商六鄉,士十五鄉。每五家為一軌,軌設軌長。每十軌為一里,里設里司。每四里為一連,連設連長。每十連為一鄉,鄉設良人。再為臣設三卿,工設三族,商設三鄉,澤設三虞,山設三衡,加強管理。對於野,以三十家為一邑,邑設邑司。十邑為一卒,卒設卒帥。十卒為一鄉,鄉設鄉帥。三鄉為一縣,縣設縣帥。十縣為一屬,屬設大夫。全國共有五屬,設五屬大夫分別治理。並劃分各級官員的職權範圍,屬大夫管形獄,縣帥管劃分田界,鄉帥管一般政事,要求他們兢兢業業,不許荒廢政事,不然處以刑罰。每年正月,五屬大夫要向桓公彙報述職,桓公根據政績來進行獎懲。


[編輯] 軍事方面
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規定士鄉的居民必須服兵役。每家出一人為士卒,每軌為一伍,伍由軌長率領。每里五十人為一小戎,小戎由里司率領。每連二百人為卒,卒由連長率領。每鄉兩千人為一旅,旅由良人率領。五鄉一萬人為一軍,十五鄉共三軍,桓公、國子、高子各率一軍。農閒時訓練,由戰事時出征。這樣既提高了士兵戰鬥力,也不必支付養兵的費用。另外,為解決武器不足的問題,規定犯罪可以用兵器贖罪。犯重罪可以用甲和戟贖罪,犯輕罪的可以用盾和戟贖罪,犯小罪可以用金屬贖罪,銅用來鑄兵器,鐵用來鑄農具。訴訟成功則要交一束箭。從此,齊國的兵器也漸漸充足起來。


[編輯] 開始稱霸
齊桓公改革之後,齊國國力大為增強,齊桓公開始走上稱霸的道路。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魯國以前侵佔的棠、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歸還衛國以前侵佔的台、原、姑、漆里四邑,讓衛國成為西邊的屏障;歸還燕國以前侵佔的柴夫、吠狗兩邑,讓燕國成為北部的屏障。桓公五年春(前681年),在甄召集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另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桓公十四年(前672年),陳歷公子完,即田完,逃到齊國,桓公想任命他為卿,他不接受,桓公就任命他為工正。


[編輯] 尊王攘夷
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燕向齊求救。齊桓公救燕,攻打山戎,一直打到孤竹才停。燕庄公送齊桓公到齊境。桓公說:「不是天子,諸侯向送不能出境,我不可以對燕無禮。」於是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給了燕國,叮囑燕君學習召公為政,像周成王周康王時一樣給周朝納貢。諸侯聽說此事,都擁護齊國。桓公二十七年(前659年),桓公妹妹哀姜是魯閔公的母親,她和魯公子慶父淫亂。慶父弒閔公,哀姜想立慶父,而魯人立僖公。桓公召回哀姜,將其殺死。桓公二十八年(前658年),衛文公被狄人騷擾,向齊求救。齊打敗狄人,併為衛國築楚丘城,把衛國臣民遷到那裡。

桓公二十九年(前657年),桓公和蔡姬在水中遊玩,蔡姬晃船,桓公心怕,阻止蔡姬。蔡姬不聽,晃個不停。齊桓公出船,大發雷霆,把蔡姬送了回去。蔡國也不高興,把蔡姬又嫁給別人。桓公發怒,興兵討伐。桓公三十年春(前656年),齊桓公帶領魯、宋、陳、衛、鄭、許、曹七國諸侯伐蔡,蔡國臣民反叛。又討伐楚國,楚成王起兵迎戰,問:「為什麼來到我國?」。管仲回答說:「從前召康公對我國先君太公說:『你要討伐諸侯,輔助周室。』給我們先君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的土地。楚國沒有進貢包茅,使周王祭祀時沒有用來縮酒的東西。周昭王南征沒有回來。是因為這些來責問。」楚王說:「沒有進貢,實有此事,這是寡人的過錯。昭王南征沒有回來,你問漢水去吧。」齊軍打到陘。夏,楚王派屈完帶兵抵禦,齊軍退回召陵。屈完對桓公說:「你講道理就算了。如果不,那麼楚用方城山作為城牆,長江漢水作為護城河,和你決戰。你還能打贏嗎?」於是和屈完講和退兵。

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夏,桓公大會諸侯於葵丘。周襄王派宰孔賜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諸侯朝服之車),不要桓公下拜受賜。桓公想不拜,管仲說:「不可。」,於是桓公還是下拜收賜。秋,又和諸侯會於葵丘,周派宰孔參加。桓公越來越驕傲,諸侯有不少背叛的。宰孔對晉侯說:「齊桓公太驕傲了。」這年,晉獻公死,晉國發生內亂,秦穆公立公子夷吾為晉君,桓公也出兵平亂。這時周朝式微,只有齊、晉、楚、秦強大。晉國內亂,秦國偏遠,楚王以蠻夷自居,齊桓公成為中原的霸主。桓公說:「寡人向南打到召陵,望見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竹。西伐大夏,深入流沙之中。登上太行山,到卑耳山才返回。諸侯不要違背寡人。我三次聯合諸侯出兵,六次和諸侯會盟,定襄王太子之位。說以前三王偉大,現在我和他們有什麼兩樣嗎?我想在泰山封禪。」管仲勸說,桓公不聽。管仲又說,要得到遠方的珍奇怪物才能封禪,桓公才不考慮這事。


[編輯] 易牙獻嬰
根據《管子·小稱》中所記載:

夫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蒸嬰兒之未嘗。」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
(易牙以廚藝服侍齊桓公。齊桓公說:「只有蒸嬰兒肉還沒嘗過。」於是易牙將其長子蒸了獻給齊桓公吃。)
然而在古代中國,食人俗並不是一種強烈的禁忌。歷史上也還有其它時代的食人記載。





[編輯] 晚年
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重病,桓公問他:「群臣中誰可以代你為相?」管仲說:「了解臣下沒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說:「易牙如何?」管仲回答:「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不可以。」 桓公說:「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近。」 桓公說:「豎刁如何?」管仲回答:「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不合人情,難以親愛。」管仲死後,齊桓公不聽管仲的話,重用三人,三人專權。桓公四十二年(前644年),戎攻打周朝,周告急於齊,齊令各國諸侯發兵救周。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齊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黨羽爭位。冬十月七日,齊桓公病死。五公子互相攻打對方,齊國一片混亂。桓公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十二月十四日,新立的齊君無虧才把桓公收斂。

齊桓公
姓名 姜小白
諡號 桓
政權 春秋戰國齊
在世 ?—前643年
在位 前685年—前643年
2007-03-08 12:57 am
1)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Пётр I Вели́кий,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娜塔莉·基里爾洛夫娜·納雷什金娜之子,為俄羅斯帝國沙皇(1682年—1725年),及俄羅斯皇帝(1721年—1725年)。

彼得一世的異母兄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死後,與伊凡五世一同即位。不久發生近衛軍暴動,舅舅納雷什金當著他的面被暴動士兵殺死,異母姐姐索非亞掌握實權,1689年之後母親納塔莉攝政。1694年母親死後親政。

為吸取西歐文化,從1697年起彼得大帝歷訪英國、荷蘭、德國各地,1698年夏天回國。嚴厲處罰了幼年時參加近衛軍叛亂的人。外交方面,為獲得出海口而與瑞典、土耳其交戰。為取得戰爭勝利,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在財政和行政改革中一面立足於農奴制,一面盡量發展經濟,振興教育,刷新文化。1708年實施地方機構改革,在全國各地設省。1711年設立元老院,改革貨幣制度。建設新的都城聖彼得堡並於1712年遷都至此。1718年設立參議會。1721年廢黜大牧首,代之以宗教事務管理局。經過彼得一世改革,到1721年與瑞典和談時,俄羅斯已經成為面貌一新的歐洲強國。

2)大衛(希伯來語:דָּוִד)是以色列聯合王國的第二任國王。大衛的意思是被愛的。大部份關於他的記載都出自聖經中的撒母耳記上和撒母耳記下。雖然大衛不是沒有缺點,但在以色列所有古代的國王中,他被描述為最正義的國王,並且是一位優秀戰士、音樂家和詩人(因為在猶太人的傳統上,他們相信許多在聖經中讚美上帝的詩篇是他的著作)。跟據聖經記錄,猶太人相信耶穌是大衛一個直接後裔。大衛在位四十年零六個月;其中有七年是在希伯崙。
牧羊時期
幼年的大衛在家中擔任牧養羊群的工作。一日,上帝差遣撒母耳到伯利恆耶西的家中,並膏立大衛作未來的以色列王。在此時期, 當神的靈大大感動他之後, 他做了兩件大事:

1. 為掃羅彈琴驅魔–大衛善於彈琴, 被薦服侍掃羅,藉著彈琴, 趕走在掃羅身上的惡魔, 使掃羅舒暢爽快.
2. 靠主擊殺歌利亞–在舉國驚慌失措之際, 大衛勇敢赴戰場, 用機弦甩石, 殺死令以色列眾人驚怕的非利士勇士歌利亞, 使狂妄的非利士人潰不成軍.

[編輯] 逃難時期
大衛成為國家英雄, 由於婦女的稱讚「掃羅殺死千千, 大衛殺死萬萬」, 致引起掃羅的嫉妒與追殺, 不得不四處逃離, 甚至藉裝瘋以避害 (21章:12-15) . 大衛雖處狼狽狀態, 但仍有諸多美好表現:

1. 照顧父母 – 自顧不暇, 當會拋棄親情,但大衛並未因危難而改變對父母的孝心。
2. 救基伊拉的居民(撒母耳記上 23章:1-5)–大衛並未因自己不平的遭遇而憤世嫉俗,仍能以愛心對人,救了基伊拉 (Keilah) 的居民.
3. 兩次不害掃羅 (24章:4-15; 26章:6-20)–大衛因掃羅追殺而逃難,在逃難中,有二次機會可以暗中殺了掃羅,但大衛均未下手殺害掃羅。
4. 心裡堅固–處不合理的遭遇,環境,怨天尤人者大有人在,但大衛靠主始終心裡堅固,並進而痛宰亞馬力人.

[編輯] 作王時期
掃羅陣亡後,大衛在希伯崙立為猶大家的王,七年半後再被立為全以色列 的王,並繼續統治33年,計為王四十年零六月.此期間之要如下:

好表現–因基列雅比人 (Jabesh Gilead) 埋葬掃羅而厚待他們. 因著與約拿單的一段友情,因待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 使其常與同席吃飯 (9章:1-13). 因著順服神的帶領,履敗異族,戰無不勝,功無不克. 行仁政,親民愛民. 不忘巴西萊的恩情,意欲感恩圖報 (17章:27-29; 19章:31-39).
起意建殿–住在香柏木宮中的大衛,見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裡,基於敬畏的心而興起為神建殿的念頭,但神指示建殿之事將由他的後意裔接續王位後完成.
為建殿預備材料–大衛因打了多次大仗,流下多的血,故神不充許大衛為神的名建殿; 因此大衛在其人生之末了竭盡全力為建殿預備材料,金、銀、銅、鐵、木、石 ,多得不可勝數; 又聚集百姓宣述建殿之意,激勵全民盡心樂捐 (歷代志上28章:1-8).

3)King Solomon Latin name (Hebrew: שְׁלֹמֹה, (Shelomo) (Shlomo pronounced with Yiddish accent)Standard Šəlomo Tiberian Šəlōmōh; Arabic: سليمان, Sulayman; all essentially meaning "peace") is a figure described in Middle Eastern scriptures as a wise ruler of an empire centred on the united Kingdom of Israel. Legends say he was born in Jerusalem about 1000 BC and reigned over Israel from about 970 to 928 BC.

The scriptural accounts identify Solomon as the son of David. He is also called Jedidiah in the Tanakh (Old Testament), and is described as the third king of the United Monarchy, and the final king before the northern Kingdom of Israel and the southern Kingdom of Judah split; following the split his patrilineal descendants ruled over Judah alone.

The Bible accredits Solomon as the builder of the First Temple of the Lord in Jerusalem. The Bible portrays Solomon as great in wisdom, wealth, and power. Solomon is the subject of many other later legends.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8:1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5000051KK033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