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有無兒女架?

2007-03-06 3:26 am
如有 佢地做咩架....

回答 (5)

2007-03-06 3:31 am
✔ 最佳答案
周瑜不但現代有後人,在歷世歷代也有後人。

首先,他有兩子,長曰循,次曰胤,不消說。其女則許配給吳國太子孫登,但按中國傳統,女系後人一般不計作真正後人。

長子周循,配孫氏尚公主,早歿,無後。

次子周胤,有三子:豫、泰、纂。

長子周豫,漢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正月二十六日申時吳都建業生,從父徙居廬陵郡烏東,弟兄三人安葬父母于烏東後,與三弟周纂東歸京都建業受封襲爵,後還居老家廬江舒(今安徽廬江舒城)。

次子周泰與弟周纂屬孿生兄弟,均于漢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八月十六日卯時吳都建業生,弟兄皆從父徙居廬陵郡烏東,安葬父母于烏東後,泰公留守父墓,亦襲都尉,吳寶鼎二年丁亥(267)襲封都鄉候,遂始家廬陵烏東焉。泰公仙逝後,與劉氏恭夫人合葬烏東小廟前北邊村九龍山龍脈上,該墓世代保護完好(墓有原始的糯米、桐子油、細沙摻和結合構成),其後世居烏東。

三子纂,從兄豫回京都襲都尉,後以軍功升吳威遠將軍,吳平權失,回烏東與族侄團聚,後尋風水開派安成郡蜜湖村,為江西省安福縣楓田蜜湖之祖。

泰生子三,光苑、光煦、光熙,光熙諱敬,擢晉宜春令,後轉兵部尚書椽,生子範;亦曰垠,字世范,擢晉桂陽兵馬使,生子顯、柏,顯生達,達生崇武,崇武生坦,坦生昉,仕齊為博士大夫,昉生徵,擢桂州刺史,授兵部尚書,徵生玢,擢廬陵太守,玢生穆,為江西省石陽令,穆生汾翁,為隋陳行軍總管,驃騎將軍,浙江會稽刺史。

隋名臣汾翁,生子四:孟仁、仲仁、漢仁、舉仁。

孟仁後裔遷滄溪,仲仁後裔徙湖南長沙府沅江縣,漢仁之後不詳。

舉仁生敏,敏生隱,隱生以清,以清(任唐監察禦史)生四子,長子沂賢公仕宜春令(後世居烏東),沂賢生子二,長子守已(守已生安一,安一生達道、達德,安三生達文)、次子守素(守素生安二,安二生達行、達仁),次子沂濱(遷江西吉水縣泥田)生子整(任唐大評理事),整生庭顯(生子齊)、庭光(生子國儉)、庭實(生子德操)、庭充(生子遵、述、逵、達);三子沂淵(遷江西泰和南江),沂淵生威、威生矩,任南唐西台監察禦史(矩生二子,長子翰,漆田居祖,次子羨,爵譽居祖)。四子沂漳(同兄沂濱遷吉水泥田,子楨居吉水櫟坑),沂漳生楨,楨生庭瓚(庭瓚生茂邁居或多或櫟坑,茂進居櫟坑,茂遷居倉前),其後遷吉水桑園。

從此,「四沂祖」後遂為江西省廬陵烏東周氏大族,後裔遍佈江西廬陵各地乃至全國海內外,可謂人才輩出,族大顯赫,名揚天下,如宋代三朝重臣周必太,一代偉人周恩來,宋代大理學家周敦頤,近代大文傑魯迅、周揚、周谷成、周立波等名人。
參考: Internet
2007-03-06 5:45 am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今安徽省廬江縣東南)人,東漢末年群雄孫策、孫權的重要將領。

目錄 [隐藏]
1 生平
1.1 異姓兄弟
1.2 江東周郎
1.3 託孤重臣
1.4 赤壁之戰
1.5 巴丘殞命
2 特徵
3 家庭
3.1 曾祖父
3.2 祖父
3.3 父親
3.4 妻
3.5 子女
3.6 侄子
4 評價
5 民間藝術
5.1 三國演義
5.2 戲劇
6 參考資料



[編輯] 生平

[編輯] 異姓兄弟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將其家人徙至舒,周瑜與其同年的孫策成為好友,更借大宅給孫策住,互相登堂拜母,二人情如兄弟。不過,周瑜從父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孫周兩人友好時,

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下打併,終於能起兵發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我得到你,事可成了。)」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對周瑜道:「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卿還鎮丹楊。(我以這班士兵奪取吳、平定山越就已足夠。你先還丹楊。)」周瑜遂回師丹楊。


[編輯] 江東周郎
不久,袁術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從父為丹楊太守,袁術本想招攬周瑜,但周瑜認為袁術終無所成,別請辭回巢長。198年,孫策親自迎接周瑜,並被任為建威中郎將,發二千人為周瑜部曲,賜軍馬五十匹,又給周瑜鼓吹,為其建造屋舍,贈賜莫人能比。孫策下令道:「周公瑾英雋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周公瑾才華傑出,與我是從少相識的好朋友,有兄弟的情義。就像之前在丹楊,發人及船糧以幫助成就十事,論德酬功,這些也未足以報答。)」

周瑜身於廬江練兵,出備牛渚,後再領春穀長。不久,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當時江夏並不是孫軍領下),攻克皖。同一時期孫策與周瑜娶了橋公的兩位女兒,孫策對周瑜笑說:「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橋公的兩個女兒雖然流離,但得我們二人作為女婿,亦可喜歡。)」兩人關係更進一步。後再進逼尋陽,大破劉勳,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編輯] 託孤重臣
200年,孫策遇刺,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弟弟孫權。周瑜奔喪還吳,並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同時,曹操打敗了袁紹,要求孫權送子質到曹營,孫權與周瑜及其母商議,周瑜堅拒,認為:「昔楚國初封於荊山之側,不滿百 里之地,繼嗣賢能,廣土開境,立基於郢,遂據荊楊,至於南海,傳業延祚,九百餘年。今將軍承父兄餘資,兼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鑄山為銅,煮海為鹽,境內富饒,人不思亂,汎舟舉帆,朝發夕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有何偪迫,而欲送質?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相首尾,與相首尾,則命召不得不往,便見制於人也。極不過一侯印,僕從十餘人,車數乘,馬數匹,豈與南面稱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觀其變。若曹氏能率義以正天下,將軍事之未晚。若圖為暴亂,兵猶火也,不戢將自焚。將軍韜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質之有!(昔日戰國時期的楚國初時被封於荊山的側面,只有不滿百里的土地,後來繼嗣賢能,廣開國境,建立基石於郢,遂據荊、楊二州,至到南海,傳承家業、延續國祚有九百多年。現今將軍(孫權)繼承父、兄餘下物資,兼有六郡之眾,兵精糧多,將士用命,採山裡的銅鑄成錢幣,取海水煮成食鹽,境內富饒,人心不會思亂,乘船在水上舉帆,朝早出發黃昏便到,士風勁勇,所向無敵,又有何急切要送人質?人質一入,不得不與曹氏建立關係,與其建立關係,則有召命便不得不往,會被制伏於人。最多隻不過做一個諸侯,僕從十多人,車數輛,馬數匹,又豈可和在南面稱霸相同?現在不如不派遣人質,慢慢觀看其變動。若曹氏能率兵來統一天下,將軍(孫權)再臣服於他也未遲。若是策劃暴亂,士兵猶如火燒,不息兵而自我消滅。將軍(孫權)韜勇抗威,等待天命,何以要送出人質!)」

其母也支持周瑜的決定,並說:「公瑾議是也。公瑾與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視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公瑾(周瑜)所議決實對。公瑾(周瑜)與伯符(孫策)為同年,只是相差小個月而已,我視他為自己的兒子,你(孫權)要以事兄之禮對待他。)」最後,孫權也沒有送人質給曹操 。206年 ,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208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任命為前部大督。


[編輯] 赤壁之戰
同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周瑜回到孫權身邊,向孫權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而孫權又受到魯肅的激將法、諸葛亮的說詞影響,決意開戰。

孫權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聯盟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持。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詳見赤壁之戰)。


[編輯] 巴丘殞命
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遣甘寧先攻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淩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起身乃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獻計軟禁劉備,想分化劉備陣營,但孫權不用。

2007-03-05 21:47:51 補充:
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36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葬於家鄉安徽廬江城東1公里處。墓為圓頂,高2米,封以灰色麻布紋大漢磚,墓門朝東,墓周松竹環繞,墓前有一塊在1442年立的明刻「吳名將周公瑾之墓」石碑。而另外亦有清代立的《漢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周瑜銘》。

2007-03-05 21:48:37 補充:
[編輯] 特徵周瑜年少時而有才學,壯有姿貌。為人心胸開闊,以謙服人,吳軍中眾人皆與他為友。唯程普因年齡長於周瑜而位居其下,心中不服,數次侮辱周瑜,不過周瑜每次都忍下,程普開始對周瑜改觀,說:「與周公瑾交,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與周公瑾交往,就如同飲醇厚的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沉醉了。)」

2007-03-05 21:49:00 補充:
孫權雖視周瑜為兄長,但周瑜從不居功自傲,對孫權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禮來對待。對孫家極為忠心,曹操在赤壁之戰前,派名士蔣幹游說周瑜投降,但被周瑜拒絕了。他也十分親切,揚州百姓都用對一般男子的稱呼,稱孫策與周瑜為孫郎與周郎。周瑜精音律,雖然酒過三巡之後,如果音樂有誤,他必會知道,並回頭一顧,所以當時的人都說:「曲有誤,周郎顧」

2007-03-05 21:49:30 補充:
[編輯] 家庭[編輯] 曾祖父周榮,在章、和二帝時任尚書令 [編輯] 祖父周景,少以廉潔能幹見稱,初被察為孝廉,辟公府。後為豫州刺史,李膺、荀緄等為從事,更遷至尚書令,登為太尉。 [編輯] 父親周異,為洛陽令。 周尚,周瑜從父,官至丹楊太守。 [編輯] 妻小喬,喬公之女,大喬之妹,生得國色天香,貌美如花。 [編輯] 子女周循,周瑜長子,妻為公主,官拜騎都尉,有周瑜之風,早卒。 周胤,周瑜次子,初為興業都尉,妻為孫家宗女,屯於公安,封都鄉侯。後因罪徒廬陵郡,病死。 周氏,周瑜之女,嫁給太子孫登。

2007-03-05 21:49:47 補充:
[編輯] 侄子周峻,周瑜兄之子,因周瑜功,任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
2007-03-06 3:47 am
家庭

[編輯] 曾祖父
周榮,在章、和二帝時任尚書令

[編輯] 祖父
周景,少以廉潔能幹見稱,初被察為孝廉,辟公府。後為豫州刺史,李膺、荀緄等為從事,更遷至尚書令,登為太尉。

[編輯] 父親
周異,為洛陽令。
周尚,周瑜從父,官至丹楊太守。

[編輯] 妻
小喬,喬公之女,大喬之妹,生得國色天香,貌美如花。

[編輯] 子女
周循,周瑜長子,妻為公主,官拜騎都尉,有周瑜之風,早卒。
周胤,周瑜次子,初為興業都尉,妻為孫家宗女,屯於公安,封都鄉侯。後因罪徒廬陵郡,病死。
周氏,周瑜之女,嫁給太子孫登。

[編輯] 侄子
周峻,周瑜兄之子,因周瑜功,任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
2007-03-06 3:33 am
周瑜無兒女,小喬merry周瑜
參考: 三國歷史
2007-03-06 3:30 am
無..............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190年,孫堅出兵加入討伐董卓聯軍,將其家人徙至舒,周瑜與其同年的孫策成為好友,更借大宅給孫策住,二人情如兄弟。不過,周瑜從父就任丹楊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隨。

孫策喪父後,經過多年在袁術下打併,終於能起兵發展,正要東渡歷陽入吳時,書信報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響應,孫策高興的說:「吾得卿,諧也。」隨後幫助孫策攻克橫江、當利、秣陵、曲阿,打敗笮融、薛禮,將劉繇趕走,發展極快。後來孫策親自進攻山越,命周瑜回師丹楊。不久,袁術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從父為丹楊太守,袁術本想招攬周瑜,但周瑜認為袁術終無所成,別請辭回巢長。198年,再投孫策,孫策親自迎接,被任為建威中郎將, 發二千人為周瑜部曲,賜軍馬五十匹、大屋,贈賜無人能比。

周瑜身於廬江練兵,出備牛渚,後再領春穀長。不久,孫策發兵攻荊州,以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江夏並不是孫軍領下),攻克皖。同一時期孫策與周瑜娶了橋公的兩位女兒,孫策對周瑜笑說:「橋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兩人關係更進一步。後再進逼尋陽,大破劉勳,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200年,孫策遇刺,臨終前將權力交給弟弟孫權。周瑜奔喪還吳,並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同期,曹操打敗了袁紹,要求孫權送子質到曹營,孫權與周瑜及其母商議,周瑜堅拒,其母也支持周瑜的決定,並要孫權對周瑜以兄視之。206年 ,周瑜督孫瑜等討伐麻、保兩處賊兵,俘虜萬多人,後還守官亭。後來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領千人進柴桑,周瑜追討擊,生擒鄧龍。208年春天,孫權討伐江夏,周瑜任命為前部大督。

同年秋天,曹操率軍南侵,佔領荊州,曹操向孫權進逼。大軍壓境之際,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魯肅勸孫權招回在鄱陽的周瑜回到身邊幫助,周瑜別對孫權分析道:「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孫權受到魯肅的激將法,又聽過周瑜的詳細分析,決意開戰。

孫權別命周瑜及程普等領三萬人抗曹,途中在赤壁兩軍遇上,曹操軍因有疾病,又不習水性,初戰便敗退,曹操引軍至江北。周瑜便與聯盟劉備軍在南岸設營,相方對持。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周瑜認為可行,命黃蓋詐降。曹操果然中計,船艦全被燒燬,曹操北還南郡,此戰史稱赤壁之戰。

周瑜與程普乘勝追擊,發兵南郡,與曹營大將曹仁隔江對持。周瑜遣甘寧先攻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周瑜親自率軍進攻,但右脅被流矢所傷,傷勢嚴重,引軍撤退。曹仁聞得周瑜傷得不能起來,親自督軍到周瑜陣前,周瑜起身乃行到軍營激厲士氣,曹仁見狀便撤退。經過差不多一年的時間,南郡終於被攻克。孫權別拜周瑜為偏將軍,領南郡太守。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同時周瑜獻美人計想分化劉備陣營,但孫權不用。

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孫權答允,但就在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36歲。孫權親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動。
周瑜字公瑾,盧江郡舒縣人,出身於淮南一個望族之家,曾祖父、祖父都是東漢的太尉,父親曾任洛陽令。周瑜從小精通音樂,能隨時察覺演奏者的失誤。但當時天下已亂,周瑜轉攻兵法,博覽經史,苦練武藝,決心為平定天下獻力。

一九八年,周瑜率居巢兵眾渡江投奔了孫策。孫策親自迎接,授與周瑜建威中郎將,交給他二千名士兵,五十匹馬。當時周瑜剛剛二十四歲,風華正茂,吳中人都稱之為周郎。

一九九年,孫策計劃奪取荊州,他任命周瑜為中護軍,領江夏太守。這時,袁術敗亡,他的妻子及餘部投靠了原袁術的部將盧江太守劉勛,共有數萬人,但苦於無食,到處擄掠。周瑜為孫策獻計,建議劉勛去信,勸他進攻糧草豐富而又城濠堅固的上繚,然後乘虛進攻他的老巢皖城。劉勛果然上當,率賓攻打上繚,周瑜則與孫策率二萬人對皖城發動突然襲擊,伏獲三萬人,袁術的妻子及劉勛的家眷盡在其中。進入皖城後,孫策與周瑜聽說城中喬公有兩個女兒,生得天姿國色,選派人前去求親,喬公知是兩位英雄,慨然應允,於是將大女兒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女兒小喬嫁給了周瑜。劉勛聽說皖城丟失,回軍解救,被孫堅打敗,劉勛北上投降了曹操。隨後,周瑜又同孫策一齊攻打黃祖,消滅敵兵數萬人,黃祖隻身逃走。孫策率周瑜等回軍,平定豫章、廬陵兩郡,周瑜奉命鎮守巴丘。二○○年,孫策被仇人殺死,周瑜馬上率兵到吳赴喪。孫權繼統江東,留周瑜與張昭共掌軍政大事。

二○八年春,孫權決定奪取劉表佔領的荊州,任命周瑜為前部大督。孫權大軍屢戰屢勝,一直打到江夏,殺死了黃祖,佔領江夏。九月,曹軍進入荊州境內,寫封威脅信給孫權,此時有主和和主戰兩派,於是孫權召回周瑜,共商大計。經過周瑜的分析後,堅定了孫權抗戰的決心。當天晚上,周瑜再次晉見孫權,對他說曹軍並不可怕,我只要五萬精兵,就可保證取勝。孫權非常高興,說:「五萬精兵一時難以湊齊,現在選編了三萬,請你與子敬、程公前去迎敵。」於是周瑜被任命為主帥佐都督,帶兵溯長江西上,準備與劉備的軍隊會合,共同對付曹操。孫劉聯軍繼續西上,在赤壁與曹軍先鋒遭遇,曹軍士兵由於不服水土,又不習水戰,所以一交戰就吃了敗仗,只好退回長江北岸的烏林。

曹軍一方面訓練水軍,另一方面為解決北方陸軍不習水戰問題,下令江戰艦全部用鐵索連在一齊。黃蓋就向周瑜建議:「曹軍現在江戰艦用鐵索連在一齊,我們正可用火攻來對付他們。」周瑜認為這一計很好,就讓黃蓋寫信給曹操詐降,並約定好了投降時間。曹操看信後,認為連黃蓋這樣的老臣都要投降,孫權指日可破。周瑜給黃蓋準備了十隻戰船,裡面裝滿硫磺及浸過油脂的乾草、蘆草,上面用油布蓋好,每艘戰船後面繫著一艘快艇。到了約降的那天晚上,老天相助,忽然刮起東南風。當詐降的船來到距曹營只有二裏左右,黃蓋下令各船同時點火,然後跳到後面的快艇上,砍斷與火船相連的繩索。最後曹軍大敗,死喪大半。

赤壁戰後,劉備乘周瑜與曹仁在江陵相持的機會,奪取荊州南部四郡。為了加強孫劉聯盟,孫權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劉備。順便請求把長江以北的荊州土地也借給了他。周瑜得到消息,就對孫權說:「乘機把劉備留在東吳,我們就可以奪得他們佔領的荊州土地。」孫權覺得不妥,沒有聽從周瑜的勸告。周瑜又想出一計,他對孫權說:「曹操剛打了敗仗,元氣大傷,不敢和將軍爭戰,我想我們不如先發制人,由我和孫瑜同攻巴蜀。記得巴蜀,再兼併張魯,與馬超結盟,再奪取襄陽,進攻曹操,曹操一破,劉備就沒有什麼好顧忌的。」孫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就讓周瑜回江陵整頓兵馬。在返回江陵途中就得了重病,但他還是竭力支撐來到了巴丘,檢閱軍隊。

周瑜為不使自己的計劃落空,一面讓孫瑜趕往夏口,準備出兵;一面派人請孫權寫信給劉備,聲明東吳要西征劉璋,請他不要阻礙吳軍的順利通過。諸葛亮早在隆中對策中就為劉備規劃先佔荊州在奪益州的戰略方針,劉備豈能讓東吳的軍隊從自己領地通過,去爭搶自己計劃內的肥肉?於是劉備回信給孫權,勸他休兵。孫權將劉備的信轉給周瑜。周瑜不顧一切命令孫瑜進軍,但劉備到處阻攔,吳軍根本無法通過。周瑜聞訊,怒火上沖,頓時口吐鮮血,暈了過去。

周瑜醒來,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口授一封遺書給孫權。說完這些,周瑜就去世了,年僅三十六歲。

孫權聽到消息,悲痛異常,哭著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卻忽然短命而死,以後我將依靠何人?」他親自為周瑜素服舉喪,並到蕪湖迎回周瑜的靈柩,在吳地下葬。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8: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5000051KK033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