汔車牌子"volkswagen"係港澳的中文名係乜???

2007-03-05 1:29 am
最好講多少少資訊, 有關volkswagen, thx.

回答 (6)

2007-03-14 10:04 pm
汽車牌子"volkswagen"係港澳的中文名叫"福士".以下是它的資訊:
福士汽車(Volkswagen,為德語中「人民的汽車」之意);常簡稱為「VW」;台灣稱為「福斯汽車」、中國稱為「大眾汽車」。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它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福士集團的核心企業。

在1930年代源自德國
雖然福士公司的起源於1930年代,但由汽車設計師斐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1875年—1951年)設計的金龜(Beetle)則可追溯至更早。阿道夫·希特拉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負擔的起購買像這樣的一臺車—不過大部分設計都是改良承襲自漢斯·雷德溫卡(Hans Ledwinka)所生產的塔特拉(Tatra)車型。

雖然希特拉對於汽車有強烈的熱情,但是卻不甚了解相關的技術細節(同時他也不會開車),於是他命令保時捷修改原本的設計,使其能提升燃油效益至讓工人階級都能負擔的起、增加穩定性、使用方式也必須更簡單,並且維修成本與零件價格必須要低。這項計劃的動機是讓德國人藉由儲蓄就可購買車輛(當時的口號是{「Fünf Mark die Woche mußt Du sparen, willst Du im eigenen Wagen fahren」,意為「如果你想買台車,那就每星期存5馬克吧。」),估計最後約會有33萬6千人進行儲蓄計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福士公司因為其對儲蓄計劃的幫助而獲得表揚,而有類似儲蓄計劃系統「coupon」的美國福特公司(Ford)則沒有成功。這款車型名為「KdF-Wagen」(德文原文:Kraft durch Freude,意為「來自喜悅的強韌」),在1936年之前登場(第一臺車是在斯圖加特製造的)。這台車已經有獨特的圓滑造型、空調系統、四個水準汽缸、後承載式引擎等與塔特拉(Tatra)相近的特色。福士的汽車只是眾多KdF計劃的其中一部份。

保時捷的主要設計師—厄爾文·柯曼達(Erwin Komenda)研發出了車身的原型,也就是今日廣受人知的福士金龜車(Beetle)。這是最早搭載風洞(wind tunnel)的車型之一,與克萊斯勒「Airflow」車型不同,這是一個成功的車款。

為了容納更多工人,福士在沃爾夫斯堡(又稱「狼堡」,Wolfsburg)建造了新工廠,但是僅在戰爭開始時的1939年製造手工車輛。最後沒有一臺車真的被送到存到錢的車主手中,除了其中一臺「Type 1 Cabriolet」於1938年被當成希特拉50歲的生日禮物送出。

由於戰爭策略的關係,車輛的製造被轉移至軍事用途,包括「Type 81 Kübelwagen」車款(戰時福士最普遍的車型)和兩棲車輛「Schwimmwagen」。


產品型號
以下是福士汽車部份的車款型號,其他還有許多未在亞洲地區發售的車款(車款名稱後方為在中國使用的名稱)。

Audi - 奧迪
Bora - 寶來
Gol - 高爾
Golf - 高爾夫
Jetta - 捷達
Passat - 帕薩特
New Beetle - 新金龜
Phaeton - 輝騰
Polo - 波羅
Touraeg - 途銳
Touran - 途安

與保時捷的關係
福士公司與保時捷汽車的關係非常不錯,1931年以斯圖加特為基地成立的跑車製造廠,創辦人斐迪南·保時捷就是福士原始的設計師。第一臺保時捷跑車為1948年的「Porsche 924」,這輛車使用了許多福士公司的技術,包含渦輪引擎、工具箱,以及懸吊系統。之後也合作推出包含1969年/1970年的「VW-Porsche 914」(福士保時捷914)、1976年的「Porsche 924」(這款車型使用的許多奧迪的技術,並且也是在奧迪的工廠製造生產),在2002年推出的「Porsche Cayenne」與福士的「Touareg」zh-cn:(途锐); zh-tw:; zh-hk:;共享了引擎技術。

在2005年9月保時捷宣佈耗資30億歐元買下福士20%的股份,期望與保時捷的股份整合,福士和下薩克森政府保證,任何國外投資者都無法進行惡意併購[1]。在7月保時捷將他們的持股提升到了25.1%。


公司架構
福士汽車是福士集團(Volkswagen Group)的成員之一,其他集團公司包括:

Audi(奧迪)- 在1964年從戴姆勒-平治公司買下。
NSU - 由福士的奧迪分部在1969年買下,自1977年開始就未再使用該品牌。
SEAT - 1987年開始成為主要持有者。
Škoda - 1991年買下。
Bentley(賓利) - 於1998年從Vickers公司與Rolls-Royce品牌同時買下,但之後由於註冊商標權轉移至BMW公司,因此無法再使用Rolls-Royce品牌製造車輛。
Bugatti - 在1998年時買下這個名字
Lamborghini(林寶堅尼) - 於1998年6月12日買下。
從1998年7月至2002年12月之間,福士的賓利分部在BMW的授權下,也有出售以Rolls-Royce為品牌的車輛,BMW當時已買下該品牌的所有權。從2003年開始,僅有BMW製造的車輛能使用Rolls-Royce品牌。
參考: my car knowledge
2007-03-08 5:17 pm
福士(音:福史)

好網站介紹: www.carwalls.com
是一個下載車wallpapers的網站,100% FREE ! 有超過30000幅車wallpapers,像數由1024×768到1920×1200,任何像數的圖片都係100% FREE!!日日都有新wallpaper,愛車人士必去!!! (有好多Volkswagen的相!!!)
2007-03-06 4:12 am
福士

福斯汽車(Volkswagen,為德語中「人民的汽車」之意);常簡稱為「VW」;中國稱為「大眾汽車」、香港稱為「福士汽車」。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沃爾夫斯堡的汽車製造公司,它也是世界四大汽車生產商之一的福斯集團的核心企業。


在1930年代源自德國
雖然福斯公司的起源於1930年代,但由汽車設計師斐迪南·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1875年—1951年)設計的金龜(Beetle)則可追溯至更早。阿道夫·希特勒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負擔的起購買像這樣的一臺車—不過大部分設計都是改良承襲自漢斯·雷德溫卡(Hans Ledwinka)所生產的塔特拉(Tatra)車型。

雖然希特勒對於汽車有強烈的熱情,但是卻不甚了解相關的技術細節(同時他也不會開車),於是他命令保時捷修改原本的設計,使其能提升燃油效益至讓工人階級都能負擔的起、增加穩定性、使用方式也必須更簡單,並且維修成本與零件價格必須要低。這項計畫的動機是讓德國人藉由儲蓄就可購買車輛(當時的口號是{「Fünf Mark die Woche mußt Du sparen, willst Du im eigenen Wagen fahren」,意為「如果你想買台車,那就每星期存5馬克吧。」),估計最後約會有33萬6千人進行儲蓄計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福斯公司因為其對儲蓄計畫的幫助而獲得表揚,而有類似儲蓄計畫系統「coupon」的美國福特公司(Ford)則沒有成功。這款車型名為「KdF-Wagen」(德文原文:Kraft durch Freude,意為「來自喜悅的強韌」),在1936年之前登場(第一臺車是在斯圖加特製造的)。這台車已經有獨特的圓滑造型、空調系統、四個水準汽缸、後承載式引擎等與塔特拉(Tatra)相近的特色。福斯的汽車只是眾多KdF計畫的其中一部份。

保時捷的主要設計師—厄爾文·柯曼達(Erwin Komenda)研發出了車身的原型,也就是今日廣受人知的福斯金龜車(Beetle)。這是最早搭載風洞(wind tunnel)的車型之一,與克萊斯勒「Airflow」車型不同,這是一個成功的車款。

為了容納更多工人,福斯在沃爾夫斯堡(又稱「狼堡」,Wolfsburg)建造了新工廠,但是僅在戰爭開始時的1939年製造手工車輛。最後沒有一臺車真的被送到存到錢的車主手中,除了其中一臺「Type 1 Cabriolet」於1938年被當成希特勒50歲的生日禮物送出。

由於戰爭策略的關係,車輛的製造被轉移至軍事用途,包括「Type 81 Kübelwagen」車款(戰時福斯最普遍的車型)和兩棲車輛「Schwimmwagen」。

與保時捷的關係
福斯公司與保時捷汽車的關係非常不錯,1931年以斯圖加特為基地成立的跑車製造廠,創辦人斐迪南·保時捷就是福斯原始的設計師。第一臺保時捷跑車為1948年的「Porsche 924」,這輛車使用了許多福斯公司的技術,包含渦輪引擎、工具箱,以及懸吊系統。之後也合作推出包含1969年/1970年的「VW-Porsche 914」(福斯保時捷914)、1976年的「Porsche 924」(這款車型使用的許多奧迪的技術,並且也是在奧迪的工廠製造生產),在2002年推出的「Porsche Cayenne」與福斯的「Touareg」zh-cn:(途锐); zh-tw:; zh-hk:;共享了引擎技術。

在2005年9月保時捷宣佈耗資30億歐元買下福斯20%的股份,期望與保時捷的股份整合,福斯和下薩克森政府保證,任何國外投資者都無法惡意進行惡意併購[1]。在7月保時捷將他們的持股提升到了25.1%。
參考: wikipedia
2007-03-06 12:04 am
大陸叫『大眾汽車』
2007-03-05 2:12 am
福士(volkswagen)
2007-03-05 1:36 am
Volkswagen in Chinese is called 福士.

Adolf Hitler, who had a keen interest in cars even though he did not drive, demanded that Ferdinand Porsche make changes to his original 1931 design to make it more suited for the working man. Hans Ledwinka discussed his ideas with Ferdinand Porsche who used many Tatra design features in the 1938 Kdf-Wagen, later known as the VW Käfer - or Beetle. This is particularly eviden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smaller T97 model which had a rear-mounted, air-cooled, flat-4 engine and rounded body styling. Tatra immediately started legal action, but the matter was not resolved until 1961 when Volkswagen was ordered to pay DM 3,000,000 in damages.

Changes included better fuel efficiency, reliability, ease of use, and economically efficient repairs and parts. The intention was that ordinary Germans would buy the car by means of a savings scheme ("Fünf Mark die Woche musst Du sparen, willst Du im eigenen Wagen fahren" — "Save five Marks a week, if you want to drive your own car") which around 336,000 people eventually paid into. Volkswagen honoured its savings agreements after World War II; Ford, which had a similar "coupon" savings system, reportedly did not. Prototypes of the car called the "Kdf-Wagen" (German: Kraft durch Freude = "strength through joy"), appeared from 1936 onwards (the first cars had been produced in Stuttgart). The car already had its distinctive round shape and air-cooled, flat-four, rear-mounted engine, features similar to the Tatra. The VW car was just one of many KdF programmes which included things such as tours and outings.

Erwin Komenda, the longstanding Porsche chief designer, developed the car body of the prototype, which was recognizably the Beetle we know today. It was one of the first to be designed with the aid of a wind tunnel; unlike the Chrysler Airflow, it would be a success.
VW Type 83
VW Type 83

The new factory in the new town of KdF-Stadt, now called Wolfsburg, purpose-built for the factory workers, only produced a handful of cars by the time war started in 1939. None were actually delivered to holders of the completed saving stamp books, though one Type 1 Cabriolet was presented to Hitler on his birthday in 1938.

War meant production changed to military vehicles, the Type 81 Kübelwagen (Bucket car) utility vehicle (VW's most common wartime model) and the amphibious Schwimmwagen.


收錄日期: 2021-04-18 00:05: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4000051KK0362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