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耳道炎(Otitis externa)
外耳道癢且痛,常見之臨床診斷,包括:黴菌感染;外耳道炎;亂掏耳道,而致發炎者;洗頭髮或游泳後,外耳道浸水未清除乾淨者;耳尿長期不清理者;小朋友無意中將彈珠、棉花塞入耳道內;小昆蟲侵入外耳道,例如;螞蟻、蟑螂、蚊子、蒼蠅、飛蛾侵入耳道內;女孩或女病患常見頭髮掉入耳道內;外耳道表皮的移行能力喪失的閉鎖性角化症;耳垢缺乏症;咽喉感染、顳顎關節炎、帶狀皰疹、扁桃腺炎、咽喉異物、頸部關節炎、後頸部神經炎、頭頸部腫瘤、舌癌、下咽腫瘤......等引起之牽涉性耳痛。
耳鼻喉科專科醫師經耳鏡檢查及相關檢驗報告綜合評估後,對症下藥,處理方式包括:
抗黴菌藥物;耳滴劑或止痛劑;局部點藥,並清除外耳道;以不傷害外耳道之原則取出異物;若外耳道出血,則須止血消炎,以防止感染;若耳垢缺乏症,則用副皮質素軟膏一點點擦拭即可,切勿局部使用抗生素;合併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則給予全身性抗生素及局部治療;嚴重病患若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甚至侵入中樞神經,則需住院治療或手術處置;若病患感覺聽力異常,則需施聽力檢查,以判定是感音性聽力障礙或傳導性聽力障礙。
由上可知,不同病因,則有不同之治療方針;因此,若外耳道一直癢或痛,應至耳鼻喉科專科醫師檢查或施進一步之聽力評估及科技檢驗。切勿自己誤認是外耳道炎或耳尿,而亂掏耳朵,以避免延誤治療,而造成外耳道進一步之傷害與併發症!
耳垢
耳垢是外耳道內部內垢腺體分泌的蠟狀物質和外耳道皮膚混合後的產物。
耳垢主要來自兩個部分:一是脫屑的皮膚角質細胞,二是淺部外耳道腺體的分泌物。而分泌的腺體,又有兩種:皮酯腺和耳蠟腺。
皮酯腺位於毛髮根部,又分泌皮酯,主要成分為三酸甘油酯,具有抗菌和防水特性,同時分泌量有冬多夏少的特性。
耳蠟腺在正常外耳道數目有一至兩千之譜,腺體開口在毛幹基部或直接開口在外耳道上皮表面。有研究指出耳蠟腺在受到交感神經刺激時會增加分泌。耳蠟腺的最初分泌物是牛乳狀,但與空氣接觸後變成褐色帶黏性物質,與皮酯及上皮細胞角質的脫屑相混後,成為我們所知的耳垢。
一般所知耳垢可分為乾性和濕性。濕性耳垢屬於顯性遺傳、相反地,乾性耳垢則是隱性遺傳。同時因為腺體分泌較旺盛的關係,濕性耳垢體質的人比較容易有體臭。
中國人濕性耳垢約占人口數的百分之四至百分之七。然而大洋洲的原住民有百分之六、七十。高加索人(白人)高達百分之九十。黑人則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五的人口是濕性耳垢。
2006年1月29日、長崎大學的研究論文表示,耳垢的乾濕性是由DNA排裂的一個位置所決定的。而且這篇論文中進一闡明並沒有「乾性耳垢」,乾性耳垢的人事實上是失天根本缺乏製造耳垢的機制,所謂的乾性耳垢只是耳道的外皮代謝脫落的產物。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6041602839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6102807593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0%B3%E5%9E%A2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05030203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