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后座力炮
圖片參考: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8/M38A1-with-recoilless-rifle-1.jpg/300px-M38A1-with-recoilless-rifle-1.jpg
圖片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美國106毫米無後座力炮,照片中是以吉普車裝載的型式
無後座力炮是火炮的一種。特點是發射時利用後噴物的動能抵消後座力使炮身不後座的火炮。由於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縱方便,適用於伴隨步兵作戰,配用空心裝藥破甲彈,主要用於攻擊堡壘、坦克和其他堅固目標。缺點是發射時後噴火會暴露發射陣地,後噴火還使其無法在狹小空間內使用。1914年首先由美國發明概念。
德國發展出75公釐的有來福線的無後座力炮給空降部隊作為反坦克武器。在二次世界大戰德軍攻佔克里特島時發揮功用,於是德國用相同的設計發展出105公釐的無後座力炮。美國陸軍模仿發展出相同的兩種口徑。
蘇聯發展出沒有來福線的的無後座力炮,口徑有73, 82,與110公釐。
常見的無後座力炮
57公釐 美國 M-18 用於韓戰。
73公釐
75公釐 美國 M-20 用於二次世界大戰與韓戰。
82公釐
90公釐
105公釐 美國 M-27
106公釐 美國 M-40
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7%A0%E5%90%8E%E5%BA%A7%E5%8A%9B%E7%82%AE&variant=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