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就是力量的--故仔

2007-03-04 10:36 pm
我想要故仔.........

回答 (2)

2007-03-05 12:40 am
✔ 最佳答案
折箭魏收(魏書)

阿豺1有子二十人,緯代,長子也。阿豺又謂曰:「汝等各奉2吾一支箭,折3之地下。」俄而4命母弟5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6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7,戮力8一心,然後社稷9可固。」


一注釋

1.阿豺:南北朝時吐谷渾國王。
2.奉:進獻。
3.折:弄斷。
4.俄而:一會兒。
5.母弟:同母所生的弟弟。
6.汝曹:你們。
7.摧:折斷。
8.戮力:合力。戮:○粵[錄],[luk9];○漢[lù]。
9.社稷:古時用作國家的代稱。


二 賞析重點

這段歷史記載了南北朝時期吐谷渾國王阿豺臨終前對兒子的囑咐。

阿豺有二十個兒子,臨終時叫每個兒子給他一支箭。接 命弟弟慕利延把其中一支箭折斷。慕利延輕易做到。阿豺又命他把餘下的十九支箭一起折斷,慕利延便辦不到了。阿豺便告誡兒子:力量分散容易被折斷,團結一致就難被摧毀。同心為國效力,國家才會穩固。

生離死別之際,要交代的事情應該很多,阿豺的遺訓卻很特別。面對眾多的兒子,他並沒有逐個訓誡,而是採用「折箭」這樣具體的事例來說明穩定國家的道理。他身為國王,在他死後,將會出現許多問題。歷史有太多的教訓,如果王室內部發生權力爭奪,必然導致國亡家破的局面。阿豺的二十個兒子對皇室來說,既是寶貴的人力資源,但也可能成為禍患的根源,關鍵在於他們能否和睦相處。因此,阿豺在臨終前要讓他們了解團結的重要。他的說理方式既簡潔又生動,能起促人深省,翻然頓悟的效果。

這節文字在記錄阿豺臨終訓子的場面,描述非常生動。雖然記的是歷史事實,但作者對事件的 述鋪排,頗具心思。阿豺首先要求兒子每人給他一支箭。他為甚麼有這樣的要求呢?讀者自然很想進一步了解。接 他叫弟弟慕利延把一支箭折斷,讀者的疑問更大。阿豺要了箭又叫人折斷,究竟有甚麼用意呢?阿豺再叫人把餘下的十九支箭折斷,讀者不禁會問,這要求是不是太不合理了?事情發展到這裏,阿豺才一語道破「單者易折,眾則難摧」的道理。至此讀者有恍然大悟之感,閱讀的樂趣就在其中了。

作者特別善用人物語言塑造形象,如阿豺叫兒子奉箭及慕利延折箭,都是用命令式的說話。到他最後說明道理,卻以反問句「汝曹知否」為開端,改為諄諄訓誨的語氣。阿豺的說話態度及語氣,前威後誠,前冷後熱,既符合他的身份,也符合當時的現實情景。

「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透過「折箭」這個故事,可謂充分地得到說明。
參考: 積累與感興—— 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試用)
2007-03-05 12:48 am
在蒙古地方,有一位教阿蘭霍阿的寡婦,她有五個小孩,但是他們感情很不好,時常你爭我奪。

  有一天,寡婦將五兄弟教到面前來,各給他們一支箭,要他們把箭折斷。結果五個孩子都輕易的折斷了。

  接者她另外拿了五支箭綁在一起,叫他們折折看,五兄弟試一下,沒有人能將它折斷。

  於是阿蘭霍阿對他們說「你們如果獨一人時,就象一支箭,很容易被折斷。只有五兄弟同心協力,和睦相處處,才能讓這把箭,誰也無法折斷,因此,希望你們團結一致,好好的在一起生活。」

  五個孩子明白了母親話中的意思,從此就相親相愛,精誠團結。據說其中的小兒子,便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收錄日期: 2021-04-29 21:37:3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4000051KK0241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