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事跡

2007-03-04 9:55 pm
諸葛亮的事跡

回答 (4)

2007-03-04 9:57 pm
✔ 最佳答案


走馬荐諸葛
===========
劉備拜徐庶為軍師,曹仁領大軍進攻新野,徐庶輔佐劉備使得曹軍三戰皆北,敗回許昌。曹操用程昱計騙走鋒庶,徐庶臨行向劉備推荐諸葛亮。當劉備問“此人比先生
才德何如”時,徐庶以“駑馬并麟麟,寒鴉配鸞鳳”應答。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見大巫,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聯對仗工穩,“駑馬”“寒鴉”形名偏正詞組對,“麒麟”“鸞鳳”并列詞組對。


三顧茅廬
===========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爲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渡瀘水
===========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係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非常熟悉,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祭供。”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諸葛亮一聽,心裏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迴圈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湧,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噹噹地渡了過去。


空城計
===========
諸葛亮駐守西城,驚聞街亭失守的消息,料想司馬懿定會乘勝來攻西城,諸葛亮內心焦急萬分,因爲精銳部隊已均被遣出,西城空虛、無兵可守,在危急之中,諸葛亮大膽定下空城之計,令老軍打掃街道,大開城門,而他帶著琴童自坐城頭,飲酒撫琴等待司馬懿的大軍到來。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此情形,心生疑惑,他深知諸葛亮素來用兵謹慎,因此不敢貿然進城,竟令部隊倒退四十裏。

但當司馬懿得知西城是座空城時,又命衆將複奪西城,可是他萬沒想到諸葛亮已將趙雲調回,於是倉促驚退收兵。


擒孟達
===========
擒孟達的唔係司馬懿嗎??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嘛!

參考資料:
http://www.epochtime s.com
2007-03-04 11:17 pm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郡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大臣,名士司馬徽稱其為伏龍(臥龍),與鳳雛龐統齊名。

生平

[編輯] 躬耕南陽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早逝,叔父諸葛玄便負責撫養他與其弟諸葛均。後來,漢朝中央政府選朱皓代替諸葛玄之職,而諸葛玄又與荊州牧劉表有舊交,便帶同諸葛亮前往依附。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隆中親自耕種。亮平日好唸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不以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他與當時的荊州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有結交。黃承彥曾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聽到你要選妻,我家中有一醜女,頭髮黃、皮膚黑,但才華可與你相配。)」諸葛亮應許這頭親事,立即迎娶她。當時的人都以此作笑話取樂,鄉里甚至作了句諺語:「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編輯] 隆中對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新野。後來在一次拜訪司馬徽時聽過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了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只有伏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後又受徐庶推薦,想徐庶帶他來引見,但徐庶卻說:「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拜訪,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諸葛亮提問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以後便被稱為隆中對,而劉備聽後更加大讚,於是諸葛亮開始仕於劉備。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係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都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我有了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了。)」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編輯] 過江作說
當時,劉表之子劉琦因其後母影響,劉表對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器重諸葛亮,便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令諸葛亮說出解決辦法,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見到春秋時期申生在內而有危險,但重耳在外卻可得安嗎?)」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黃祖被孫軍殺害,劉琦便上薦為江夏太守。

208年8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坂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劉備到達夏口,而孫權之前又派魯肅到來觀察情況,並向劉備建議向孫權求救,諸葛亮便自薦到柴桑作說,諸葛亮便和魯肅結為朋友。到達柴桑後,諸葛亮面見孫權,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果能以吳、越的大民眾與中原之國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斷交)」,另一個選擇則是激將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若果認為不能抵擋,為何不停止軍事行動,向北方稱臣呢!「北面」在這裡有雙重意義:其一是曹操當時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見面時,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孫權卻反問諸葛亮,劉備又何解不投降。諸葛亮便提高劉備身價,說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以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但卻有所擔心,劉備還有多少兵力戰鬥。諸葛亮最後才分析兩軍的情況,先說出自軍散兵歸還和關羽水軍有萬人,加上劉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萬人;再說出曹軍遠來疲弊,追劉備時,又用輕騎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十分高興,後又受到魯肅、周瑜的游說,決定聯劉抗曹。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11月,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師北還。(詳見赤壁之戰)


[編輯]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戰後,於12月劉備平定荊南四郡,任免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住於臨烝,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211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12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便與張飛、趙雲等入蜀助陣,留關羽負責荊州防務,分兵平定各郡縣,與劉備一起圍成都。至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為劉備足食足兵,如漢中之戰就替在連連戰敗的劉備提供資援。220年,曹丕篡漢自立。221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游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逝世,再領司隸校尉。


[編輯] 臨終託孤
222年8月,劉備在東征奪回荊州的途中被打敗,撤退至永安(詳見夷陵之戰‎),諸葛亮大嘆可惜法正逝去,否則劉備不會有此大敗。至223年2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劉備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若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親自奪取。)」諸葛亮涕泣的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劉備又要劉禪和其他兒子事諸葛亮為父,只是與諸葛亮共仕而已。

延至4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本來南中地區因劉備大敗而乘機叛亂,諸葛亮因國家剛逝去君主,先不發兵,而派鄧芝、陳震和東吳修好。


[編輯] 勞心北伐
直至225年年春天,諸葛亮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詳見諸葛亮南征)。蜀漢以南中的豐富資源為國家提供軍用,蜀國變得富饒,便開始訓練士兵,準備北伐。

227年3月,諸葛亮向劉禪上《出師表》,表明心跡,發兵沔陽,準備北伐。228年春天,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期間和魏軍互有勝敗,但多數因運糧不繼而無功而返。到234年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中,與魏將司馬懿戰於五丈原時病重,臨終前推薦蔣琬、費禕作為後接。最後至8月,享年五十四歲,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詳見諸葛亮北伐)
2007-03-04 10:22 pm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裡,一說隱居地是南陽?),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樑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諸葛亮於危難之際出而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隆中對》、《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由於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國演義》上講述很多。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紀念古跡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現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模宏偉,有七院六十余間殿宇,既是憑吊先賢之所,又是文物遊覽之地。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歷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一大史跡和攬勝之地。



走馬荐諸葛
劉備拜徐庶為軍師,曹仁領大軍進攻新野,徐庶輔佐劉備使得曹軍三戰皆北,敗回許昌。曹操用程昱計騙走鋒庶,徐庶臨行向劉備推荐諸葛亮。當劉備問“此人比先生
才德何如”時,徐庶以“駑馬并麟麟,寒鴉配鸞鳳”應答。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見大巫,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聯對仗工穩,“駑馬”“寒鴉”形名偏正詞組對,“麒麟”“鸞鳳”并列詞組對。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爲著名謀土)和司馬徽(三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地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敦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渡瀘水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係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非常熟悉,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裡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裡,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裡渡水的,必須祭供。”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諸葛亮一聽,心裏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迴圈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湧,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噹噹地渡了過去。


空城計
諸葛亮駐守西城,驚聞街亭失守的消息,料想司馬懿定會乘勝來攻西城,諸葛亮內心焦急萬分,因爲精銳部隊已均被遣出,西城空虛、無兵可守,在危急之中,諸葛亮大膽定下空城之計,令老軍打掃街道,大開城門,而他帶著琴童自坐城頭,飲酒撫琴等待司馬懿的大軍到來。

司馬懿兵臨城下,見此情形,心生疑惑,他深知諸葛亮素來用兵謹慎,因此不敢貿然進城,竟令部隊倒退四十裏。

但當司馬懿得知西城是座空城時,又命衆將複奪西城,可是他萬沒想到諸葛亮已將趙雲調回,於是倉促驚退收兵。


擒孟達






  
2007-03-04 9:59 pm
    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號臥龍,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他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早年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陽縣之西二十裡,一說隱居地是南陽?),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諸葛亮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並喜歡吟誦《樑父吟》這首古歌謠。通過潛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以天下為己任。,諸葛亮還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用兵的知識。
 
 

    建安十二年(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於襄陽隆中,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辟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諸葛亮於危難之際出而輔佐劉備,聯孫抗曹。大敗曹軍於赤壁,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間武三年(223年),劉備病危,以後事相托。   
 
    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候,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227年),上疏(即《出師表》)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千百年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諸葛亮一生主要著作有:《隆中對》、《前出師表》、《後出師表》等。由於作戰的需要,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三國演義》上講述很多。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紀念古跡很多,全國有數十處。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

    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陝西漢中的勉縣。勉縣武侯祠乃天下第一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建於景耀六年(公元二六三年)春。公元二三四年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卒於北伐前線的五丈原,時年五十四歲。諸葛亮為蜀漢丞相,生前曾被封為“武鄉侯”(武鄉在今漢中市的武鄉鎮),死後又被劉禪追謚為“忠武侯”,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武侯祠”。現勉縣武侯祠巍峨壯觀,規模宏偉,有七院六十余間殿宇,既是憑吊先賢之所,又是文物遊覽之地。更有意義的是,勉縣武侯祠所在地乃諸葛亮當年赴漢中屯軍北伐的“行轅相府”故址。

    目前最出名的除成都武侯祠、勉縣武侯祠外,還有南陽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雲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此外,還有建於唐代前的五丈原諸葛廟,建於明代的武侯宮(湖北蒲圻),建於建安時期的黃陵廟(湖北宜昌)等。浙江蘭溪的諸葛鎮,因諸葛亮子孫世代群居此地而得名。明萬歷年間始建丞相祠堂,距今已歷三百七十余年。丞相祠堂有古建築五十二間,內設諸葛亮靈位。近些年,蘭溪丞相祠堂漸負盛名,影響日盛,是蘭溪一大史跡和攬勝之地。


收錄日期: 2021-04-14 00:44: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4000051KK021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