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有關脈衝星

2007-03-04 10:23 am
我想問咩係中子星同脈衝星?點樣形成?
當初係點樣發現佢地ge存在?

回答 (2)

2007-03-06 4:14 am
✔ 最佳答案
中子星,又名波霎、脈衝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由重力崩潰發生超新星爆炸之後,可能成為的少數終點之一。恆星在核心的氫於核融合反應中耗盡,完全轉變成鐵時便無法從核融合中獲得能量。失去熱輻射壓力支撐的外圍物質受重力牽引會急速向核心墜落,有可能導致外殼的動能轉化為熱能向外爆發產生超新星爆炸,或者根據局恆星質量的不同,整個恆星被壓縮成白矮星、中子星以至黑洞。白矮星被壓縮成中子星的過程中恆星遭受劇烈的壓縮使其組成物質中的電子併入質子轉化成中子,直徑大約只有十餘公里,但上頭一立方厘米的物質便可重達十億噸,且旋轉速度極快,而由於其磁軸和自轉軸並不重合,磁場旋轉時所產生的無線電波可能會以一明一滅的方式傳到地球,有如人眨眼,故又譯作波霎。
一顆典型的中子星質量介於太陽質量的1.35到2.1倍,半徑則在10至20公里之間(質量越大半徑收縮得越小),也就是太陽半徑的30,000至70,000分之一。因此,中子星的|8×1013 to 2×1015 g/cm³,大約是原子核的密度。緻密恆星的質量低於1.44倍太陽質量,則可能是白矮星;但大於奧本海默-沃爾可夫極限(5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發生重力崩潰,則無可避免的將產生黑洞。
由於中子星保留了母恆星大部分的角動量,但半徑只是母恆星極微小的量,轉動慣量的減少導致了轉速迅速的增加,產生非常高的自轉速率,周期從700分之一秒到30秒都有。中子星的高密度也使他有強大的表面重力,強度是地球的 2×1011 到 3×1012 倍。逃逸速度是將物體由重力場移動至無窮遠的距離所需要的速度,是測量重力的一項指標。一顆中子星的逃逸速度大約在10,000至150,000公里/秒之間,也就是可以大道光速的一半。換言之,物體落至中子星表面的速度也將達到150,000公里/秒。更具體的說明,如果一個普通體重(70公斤)的人遇到了中子星,他撞擊到中子星表面的能量將相當於二億噸核爆的威力(四倍於全球最巨大的核彈大沙皇的威力) 。
還有另外一種中子星,稱作磁星。磁星具有大約 1011 特斯拉的磁場,大約是普通中子星的 1000 倍。這足以在月球軌道的一半距離上擦除地球上的一張信用卡。作為對比,地球的自然磁場是大約 6×10-5 特斯拉;一小塊釹稀土磁鐵的磁場大約是1特斯拉;多數用於數據存儲的磁介質可以被 10-3 特斯拉的磁場擦除。
磁星有時會產生X射線脈衝。大約每10年,銀河系中就會有某一顆磁星爆發出很強的伽馬射線。磁星有比較長的自轉周期,一般為 5 到 12 秒,因為它們的強磁場會使得自轉速度減慢。
中子星由核子構成,具有原子核的某些包括密度在內的性質。因此,在流行的科學文獻中,中子星有時被稱為巨型原子核。然而在其他方面,中子星和真正的原子核是很不一樣的。例如,原子核是靠強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而中子星是靠引力相互作用結合在一起。一般來說,把它們看作天體會更有用一些。


2007-03-11 21:26:08 補充:
真的非常感謝發問者評價!!!
2007-03-04 11:59 pm
從250萬年前的這顆超新星爆發至今,在地球上,這顆脈衝星已經移動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星空範圍。(NRAO/AUI/NSF)


  【大紀元記者方洪綜合報導】不僅(銀)河外星系正在遠離銀河系而去,科學家發現一顆銀河系內的超密中子星也在「試圖」解脫銀河系束縛,逃往廣袤的宇宙星際空間。
  據新科學家雜誌消息,科學家們藉助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超長基線射電望遠鏡陣列」,首次直接觀測到這顆有史以來移動速度最快的中子星B1508+55的「超速」記錄。

  天文學家認為,這顆中子星是250萬年前位於銀河系天鵝座內的一顆大質量恆星爆炸後產生的中子脈衝星。從射電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顯示,它正在高速飛離銀河系的過程中。

超速跨越星空  難以解釋

  這顆中子星其前身所在的位置位於銀河系天鵝座內,它與天鵝座內部的其它恆星一樣,同處於銀河系渦旋星雲的平面內。

  現在這顆中子脈衝星早已飛出天鵝座,並且具備了足夠的速度,在將來的某一時刻將完全飛出整個銀河系。根據目前的觀測,這顆中子星其移動速度約為1100千米/秒,相當於航天飛機繞地軌道速度的150倍。如果以這個速度從倫敦飛紐約,5秒鐘就可到達。
  美國射電天文學會的沙米‧查特爾金認為:「根據目前人們所獲得的知識看,理論上超新星的爆發能夠給最後產生的中子星提供一個較大的推進速度,但是像此次這種超高速的情況,迄今為止還是第一次發現。這顆中子星運行的速度之快,遠遠超出以往人們的預期範圍,運用目前關於超新星內核坍縮的理論還很難得出合理的解釋。」
  天文學家沙米.查特爾金表示,現在的發現已經無法用以往的理論和計算模式進行解釋了,他認為:「現在是該對我們的測算模型進行修正的時候了,否則將難以給出與實際觀測結果相吻合的解釋。」

  來自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天文學家沃特.維綸密斯則認為,在超新星爆發並產生中子星速度推進以外,很可能還有其它某些因素也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科學家認為,從250萬年前的那顆超新星爆發開始至今,在地球上看到的夜空中,這顆中子脈衝星已經移動了大約三分之一的星空範圍。

何為中子星?

  中子星為恆星星體演變終結階段,主要由高密度中子組成,引力強大,僅中子和高能光可逃逸,因此這種星體很難看到,天文學家則可以用X射線等電磁波對其進行探測。一般來說,中子星在自身旋轉的過程中會向外輻射出高能的無線電波束,由於其自旋使得一般望遠鏡在觀測它時會時斷時續,故而在天文學上也稱其為脈衝星。而這顆被天文學家們認為「超速」速的中子星B1508+55距離地球大約7700光年遠。
   據悉,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下屬的「超長基線射電望遠鏡陣列」是由數台天線直徑25米的射電望遠鏡組成的巨大望遠鏡陣列。西起夏威夷的莫納克亞山,東至美國東部維京群島,整個望遠鏡陣列橫跨8000 多公里,是目前全球最清晰的天文望遠鏡系統。研究人員也正是利用「超長基線射電望遠鏡陣列」的高清晰特性,才得以準確測算出該脈衝星的具體位置和運行速度。 ◇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6: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4000051KK005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