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趨向

2007-03-03 8:48 pm
1. 香港80年代製造業蓬勃原因

2. 香港製造業衰退原因

3. 香港服務業蓬勃原因

4. 香港服務業衰退原因

5. 香港轉向知識型經濟原因

plz answer in detail, many thanks

回答 (3)

2007-03-03 9:01 pm
✔ 最佳答案
,「九七」前香港經濟的「泡沫化」。8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政治前景趨向明朗以及香港與內地的經貿關係全面展開,香港經濟進入新一輪周期的上升階段,並在1997年達到高峰。然而,在表面一派繁榮景象之下,香港的「泡沫經濟」已在地產、股市兩個重要環節形成。在地產業,在港英政府的高地價政策、地產業經營日趨集中、以及在聯繫匯率制度下因美國多次減息所形成的銀行「負利率」等種種因素的推動下,地產市場尤其是住宅樓宇價格連年大幅上漲。根據仲量行的住宅指數,從1984年1月到19997年7月13年半間,香港住宅樓價整整上升了3倍,香港輿論曾形容為「像裝上一級方程式引擎馬達般一發不可收拾」。踏入1997年,香港的「回歸因素」被迅速炒起,樓市形成空前熾熱的投機炒賣風潮。在樓市的帶動下,香港股市也大幅上升,恆生指數從1995年初的低位6,967.93點大幅上升到1997年8月7日的16,673.27點,兩年半間升幅高達1.4倍。期間,紅籌股狂潮疊起,北京控股上市時超額認購竟達1,267倍,光大國際的市盈率更高達 3,130.43倍,已達到極不合理的地步。香港經濟的這種「大起」,實際上已為1997年第4季度以後經濟的「大落」作了準備。

近年來香港經濟衰退及持續不景的主要原因

  二次大戰以來,香港經濟經歷了6次周期性的衰退或不景,其中以近年的這一次最為嚴重。香港最近這一次周期性經濟衰退,從1998年第1季起持續了5個季度,是戰後以來最嚴重的衰退,1998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收縮 5.1%,與1997年全年實質增長5.3%成強烈對比。1999年第2季,香港經濟開始復甦,當年經濟實質增長2.9%,2000年恢復強勁增長,全年實質增長10.5%。然而,到2001年第3季,香港經濟再度下滑,一般估計全年僅能維持零或輕微增長。

過去十年,香港的服務行業迅速增長,這是由於經濟活動全球化、中國實施開放政策、亞太區經濟蓬勃和步向一體化等因素所致。一九八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期間,服務業僱員佔總體就業人數的比率由百分之五十五增加至七十七點五,製造業僱員所佔比率則由百分之四十一下降到十九點七。在本地生產總值中,服務業的比重更由百分之六十二點三增至七十八點一,而製造業則由百分之二十三跌至十一點二。這樣的發展,令很多人產生一種錯覺,就是香港的製造業已經凋零。

根據這十年的就業趨勢所作的線性推斷,到二零零三年,香港的就業人口將會全部集中在服務業。不少人對此發展形勢引以為慮。他們指出,非工業化或製造業外移會妨礙生產力及經濟增長,使低級服務業的比重加大,並對收入分配帶來負面影響。然而,這預測所反映的不外是無實據支持的悲觀情緒,甚或是謬誤的推論。

對於製造業式微這問題,社會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其一是認為政府有必要放棄不干預政策,力挽狂瀾,協助製造業復興。鼓吹者包括那些深信香港的經濟增長及競爭力端賴更進取的工業及科技政策的工業家和學者,亦包括一些希望為製造業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的勞工團體。

另一種看法是香港的經濟過渡到服務主導是市場條件下的必然結果。事實上,很多社會都經歷過這種改變,香港在這方面的經驗並非特殊。長遠而言,用政策去改變這種自然發展趨勢並不理想,也不符合現實需要。況且,由製造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並未令香港的失業情況惡化。相反,它使香港蛻變為一個高增值的經濟體系。

在許多經濟中,計算出來的服務業生產力增長似乎較製造業為低,以致服務業發達每被視為各種經濟問題如高通脹、高失業率以及貧富差距擴大的罪魁禍首。雖然這種看法並無足夠的實證支持,但往往卻備受接納。

事實上,從計算所得的服務業生產力增長之所以偏低,部份原因是統計數字難以包括服務業在質量方面的提高。倘若這個統計缺憾能夠矯正過來,則服務業與製造業之間生產力增長的比較自當不同。

各個經濟部門生產力增長的差距,很有可能基於兩個現象。第一,當經濟趨於富裕時,增長速度會逐漸放緩。大體上,富裕經濟比較貧窮經濟的增長為低。第二,經濟增長會促使經濟轉型,由製造業主導步向服務業主導。若說經濟增長放緩是生產力增長減慢所致,那麼服務業的生產力必須低於製造業,才會拖低經濟增長。從這個角度看,香港的經濟轉型是很自然的事,並未有構成問題。假如我們需要改善的話,就應致力提高整體經濟的生產力,而不是偏重發展製造業。

就事實言,香港的廠商多表示業務並沒有衰退,而那些已將生產線遷往國內的廠商,業務比前更有增進。粗略估計,香港廠商在內地僱用的工人多達四百萬名。因此,香港製造業式微只是一種統計上的假象,而服務業的增長亦沒有妨礙製造業的增長。

擔憂香港製造業式微的人,主要是沒有考慮到服務業的發展能夠提高製造業的生產力。其實香港的服務業增長,全部源於中介或生產性服務環節。這是香港服務業的特色,有助製造業的發展,亦推動渴香港經濟。中介或生產性服務是生產其他產品及服務的要素,與消費服務的性質不同,消費者不會直接享用該等服務。但要在現有資料中區分最終或中介服務殊不容易,我們需同時利用以生產計算法和開支計算法估計所得的本地生產總值。

我們姑且先看看以生產計算法和支出計算法為基礎的一個簡單分類系統。在表一中(見第3頁英文版),本地總產值以生產計算法分為產品(類別I)及服務類(類別IIA)。而服務類的產出又可以開支計算法區分為消費性服務、中介或生產者服務以及政府服務(類別IIB)。消費服務是指那些供最終消費的服務,有關的數字可以從開支計算法推算得的本地生產總值中找到。在香港,消費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由一九八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五下降至一九九三年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七。相反地,在這期間,新加坡、南韓、台灣、日本以及美國的消費服務所佔的比率都有某程度的增長,而以台灣的增幅最為顯著。

同期間,香港的中介或生產性服務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例卻迅速上升,由百分之二十七點二增加至四十二點八。從表一(見類別IIB)可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整體服務業,特別是中介或生產性服務,都有一定的增長,但香港的服務業增長更為明顯,而且完全來自中介或生產服務。

過去十年間,增長迅速的中介或生產性服務包括出入口、金融、保險、商業及地產服務(見類別IIA)。這些服務在香港本地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由一九八三年的百分之二十八點六上升至一九九三年的百分之四十三點四。

中介或生產性服務與下列情況關係密切:(一)香港廠商擴展生產線至華南及其他地區;(二)太平洋地區貿易及投資活動日益一體化。這情況帶來兩方面的影響。

第一,中介或生產性服務的需求因本港進、出口及轉口需求上升而增加,從而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第二,中介或生產性服務推動商品的生產,因為新科技往往透過中介或生產性服務而引進到商品生產過程中。新技術可促使成本下降、改善產品質素、並有助新商品推出及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分銷方法。這些服務都是對產品需求不斷增加作出的回應,又從而改變市場對不同產品的需求。

上述大部份的服務都是由銀行、會計師、工程師和科學家提供的,而在生產商品時使用。運輸及分銷服務亦非常重要。再進一步,我們還可以將教育和醫療服務的生產理解為創造和維持社會人力資本和健康資本的服務,沒有這方面的投資,國民的生產力將會急劇下跌。

在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中,更便宜更優質的產品不斷推出,使消費者的滿足感不斷提高。具企業精神的公司重視受過高深教育的員工,並且積極發展和運用新科技及科學知識去改善生產。這類型的服務業公司,將社會的人力和知識資本引進到生產過程中。與製造業相比,服務業的僱員教育水平往往較高,足以佐證上述觀點。

人力資本的提高不但有賴教育及在職訓練方面的投資,還需要健康護理、營養衛生、以至道德倫理標準上的投資,後者有助培育誠實可靠和勤奮盡責的員工。至於知識資本,它有助設計更高效率的機器和產品,並使公司組織及社會整體能有效運作。因此,即使計算出來的中介或生產性服務的生產力增長不高,但這些服務的存在,可以提高製造業的生產力增長。

經濟學家早就認識到,使用「迂迴生產方式」可以提高勞動生產力。所謂迂迴是指將生產過程細分為很多不同階段,以及採用更多的中介或生產性要素。迂迴的結果是人力及資本的使用更趨專門化。

在服務業增長的同時,會有大量提供中介或生產性服務的專門公司湧現。一九八三年至九三年間,本港企業機構的平均僱員人數下降了百分之十六點六。員工編制縮小的趨勢與迂迴生產及專門化的要求很吻合。一些行業如金融、保險、商業和地產服務的企業,員工編制數目在同期間更下降百分之三十,反映出這些行業不斷提高經濟效率及活力。

由市場機制促使的專門化又稱為「蜂群分巢」、「工序分細」、「垂直分離」和「工程外判」。市場規模擴大和交易成本下降有助專門化的發展。此外,商業活動日益複雜、大機構監察員工表現的成本上升、科技日新月異、市場資訊費用下降等,亦同樣起到推動作用。

細心察看不難發現,香港的服務業非常多元化,其快速發展反映出活躍的市場需求。事實上,擔心非工業化導致生產力下降是不成理由的。特別是在香港的情況,服務業的擴張適足以支持製造業發展。並為有意在不同地區不同法制下進行商業經營的企業提供服務,促使經濟活動邁向地區化及全球化。

中介或生產性服務在促進生產力及加強本港競爭力方面舉足輕重。因此政府應鼓勵服務業發展,投資於有關的基礎建設,以及維持穩定及高透明度的商業環境,並應在社會走向自由化及私有化的過程中,發掘更多新機會,促使私人投資和市場機制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率。
參考: Internet
2008-05-07 7:02 pm
我都幾同意你既講法,but 他問的問題與現時政府官員無關......
2007-03-03 8:54 pm
匿名黎問經濟? 唔通你係唐英年黎做民意調查.

哦..... 你係曾蔭權.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50: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3000051KK017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