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人的信仰

2007-03-03 6:35 am
大澳和龍躍頭村民的信仰vs

回答 (1)

2007-03-03 6:39 am
✔ 最佳答案
最近去過大嶼山露營和遠足,二澳封路事件使我在計劃行程時帶來麻煩,同時也非常欣賞大澳獨有的風土人情,兩者有著強烈的對比.

二澳是大嶼山西南部的村落,鄰近大澳,鳳凰徑在此通過.本來鳳凰徑由石壁,經分流和二澳,到達大澳的一段是極佳的行山路徑,但因為二澳封路而無法通行.

二澳村在七十年代劃入郊野公園範圍,當中包括一些村內的私人土地,成為封路的遠因.去年有環保人士在那裏種植紅樹,以及清除薇甘菊,引起村民與環保人士發生衝突,村民擔心會使環境‘過份’美化,變成有生態價值的地方,最終會變成塱原濕地和沙螺洞那樣,發展被凍結,村民無法建丁屋,不能向地產商出售土地圖利,因此環保人士阻人發達,他們也不滿該村劃入郊野公園,於是村民封閉通過村內的鳳凰徑,禁止所有郊遊人士進入,並滋擾和恐嚇他們,更肆意破壞村內的紅樹林.很難想像今時今日的香港會有如此野蠻的人,簡直令香港蒙羞,相信在公民意識日益提高之下大多數人也不會同意他們的做法,香港有不少私家路一樣讓任何人使用,為何他們要蠻不講理的封路,他們的民智甚低,唯利是圖而不顧環保問題.

相反大澳這個漁村給我的印象十分良好,到處充滿純樸而獨特的社區特色.店舖賣的是當地的特產,例如鹹魚、蝦糕、茶果,以及一些手工藝和海鮮檔,棚屋雖是簡陋,但是大澳特有的,而海上停泊著一些漁船,看似破舊而很久未出海作業,老人家坐在屋外聊天,兒童在玩耍,感覺十分悠閒,與世無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密切,還有外圍的紅樹林,淺灘上有些彈塗魚,看來居民能與大自然共存.大澳仍可保存濃厚的社區特色除了地處偏僻外,相信還有當地居民以及一些有心人士的努力.

講起大澳,使我想起黃惠,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在當地長大,但她是大澳文化工作室的成員,幾年前她發起像愚公移山般的重修大澳的防波隄(大壆)的運動,更寫了一本關於大澳風土人情的書--大澳水鄉的變遷,她也參與社區工作,並對大澳的社區發展發表意見,而大澳文化工作室則是推廣當地社區文化,是個小型的漁村文化文物館,是旅遊人士的落腳點,有助發展當地的生態旅遊,同時也培養當地年青人對社區的歸屬感.

記得幾個星期前聽了陶傑和劉天賜主持的‘講東講西’的電台節目,內容是關於中產階級,我覺得黃惠以及大澳文化工作室所做的應是中產階級的行為,而二澳村民表現得庸俗.其實中產階級的定義並非用收入的多少,及職業劃分的,最重要的這是一種生活態度,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應對社會事務有自己的意見,有公民意識,例如民主人權、環保、關注弱勢社群、主張保留傳統文化、強調信仰等,總之與個人利益無關,若果能力許可的話還會抽出空閒時間和金錢實踐他們的見解.

如給足夠金錢和時間予庸俗和上流社會的人,他們總會花在食喝玩樂方面,只不過庸俗的會表現得像暴發戶,穿金戴銀,一身土氣,處處向人炫耀他們所擁有的,上流社會的人就比較高雅,他們喜歡馬會的會藉、打戈爾夫球、去ball等,是要凸顯他們的尊貴社會地位,除非與自己有關,否則這兩類人對社會事務不屑一顧;而中產階級則會花費在一些‘苦來辛’的劇烈運動、自助旅行、嗜好有內涵的電影、書籍、音樂等,他們還會把部份捐助慈善機構、教會、政黨、環保,以及其他與他們理念相同的團體,甚至會替這些團體做義工,助養貧苦兒童,參與環保工作、教會奉獻,響應簡樸的環保生活態度,參與保留特有的風土人情的工作,甚至為個人理念而對社會事務表達意見,及遊行示威,都屬於中產階級的行為,他們反映著一個地方的人民質素,以及推動社會前推的動力.

中產階級不是不吃人間煙火的,他們不能像德蘭修女、曼德拉、或格瓦拉那樣,他們都是普通人,總要謀生,一樣有自己的生活,在個人理念上的負出只是部份,並非全部,而且這些行為不只見於中等收入的人士,有些窮人和富人都可有同樣的理念,同時社會政策要照顧不同階級的利益,不能事事偏袒中產階級的意見,而中產階級不可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其他階層,因此我認為政府應向二澳村民作出賠償,不過公民意識的提高將會使中產階級壯大.

 


收錄日期: 2021-04-19 16:27:2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2000051KK0424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