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中國古代的風水地理是在當時哲學觀念與民俗意識支配之下為了選擇與建造生活環境,為使城市、村落、住宅、墓地趨利避害而發展起來的環境評價系統。它包含了對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進行地形分析、區位與方向分析、環境規劃佈局的學術思想與方法。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發現所選擇的位址、所佈局的環境,如果得當,那就會給人們帶來鴻運 ;如果地理環境選擇、佈局不當,就會給人們帶來禍殃。於是人們總結其中的經驗,並用當時的文化意識觀念來解釋它,這就是風水。
中國古代建築受風水影響很大的就是追求一個適宜的氣場,即對人的生長發育最為有利的外環境。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先民為了與大自然適宜,選擇了掘土而居的穴居形式,有人認為中國風水關於“穴”的概念可能與此有關。這種早期的建築形式具有節約用地、冬暖夏涼、防風、聚氣和直接感應“土氣”的特點,所以直到今天仍為人們所喜愛。許多人在對黃土高原等地的窯洞建築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穴居建築作了大量研究之後,發現了它與大自然相和諧的特性。
中國風水學的靈魂是有關“氣”的理論。中國風水學在選擇聚居位置時認為蘊藏“氣”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中國風水學為達到“聚氣”的目的,非常注意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各要素的相互關係:山巒要由遠及近構成環繞的空間;在規劃區域內要有流動的水。“山環水抱必有氣”,這是中國風水學實踐千百年的經驗總結。
風水也是中國古代一種有關建築環境的基址選擇與規劃設計的理論,又稱“地理學”。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矚目,但其建築美學、設計思想等深層次系統缺乏,恰恰是風水的術學中記載了規劃、設計、建設的理論和方法,為中國建築的輝煌助有一臂之力。
古代風水師也承擔了建築師、規劃師、設計師的角色。研究風水淵源、沿革、流派、宗旨、方法及其成就,關聯了中國古代城市、村鎮、住宅、陵墓等,其中包括地理、地質、生態、小氣候、綠化、建築群及外部空間設計、心理學、倫理學、哲學和美學等方面的話題。
中國的都城和皇宮都是按照風水的要求設計建造的。例如明代修建的紫禁城,清代又重新擴建,皇宮南北對稱,大門朝南,之所以這樣選擇朝南坐北,是因為來自內蒙古的大風常常挾帶著漫天的黃塵,並且嚴寒奇冷的緣故,而利用高高的人造假山做遮帳。整個紫禁城有一條護城河環繞,從西北角往南往東經過太和門前,後到文華殿前(東南)流出,也可以理解流水象徵著接納財富。水的環繞、流動、製造出負氧離子,改變了小氣候。皇帝寢室的暖閣的大小與一般房屋沒有什麼不同,睡床北側,床前有雙層幕帳,帝王也非常注意防止氣散。
現代科學已證實水是吸收各種波動能的極性分子。人體含有大量的水,所以,人也吸收宇宙輻射,人與氣場有其密切的聯繫。對於人體來說,天地氣場為外氣,人體氣血場為內氣,當天地人三個氣場相合一致,對人才能有利。古人早以認知了這些,所以選址河曲的水流,又三面環繞的“金城環抱”之地就不難理解了。
而美國羅絲巴哈的《風水——中國的方位藝術》中論述:“氣是風水中重要的因素。”人類選址的規律,諸如:“山環水抱必有氣”、“河右為吉”、“河左為凶”、“曲則有情”等等居住規律,有易於接受宇宙之氣。
英國李約瑟博士對風水術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他說:“風水在很多方面都給中國人帶來了好處。比如,它要求植竹種樹防風,以及強調住所附近的流水的價值。但另外一些方面,它又發展成為一種粗鄙的迷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