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生平作品

2007-03-02 3:33 am
魯迅生平作品有甚麼適合中一學生看!最緊要簡短!

回答 (2)

2007-03-02 3:38 am
✔ 最佳答案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豫山,後改字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評論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北京女子師範高等學校、廈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紹興17年
少年的魯迅居住在紹興城區。12歲到17歲時,魯迅在紹興的三味書屋學習。童年的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給了魯迅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之後創作《吶喊》和《彷徨》兩部小說集的素材來源。魯迅13歲那年,祖父因為科舉案下獄,父親重病在床,家道開始衰落。魯迅開始出入於藥店和當鋪,飽受侮辱。16歲時父親病逝。家境更加艱苦。


[編輯] 南京4年
1898年,魯迅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1899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鐵路學堂,1901年畢業,頗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愛讀新思想的書,尤其是翻譯的小說。


[編輯] 在日本7年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筆記,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魯迅與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等著名作家都為留學日本派。1904年9月魯迅赴日本仙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在是東北大學醫學部)學醫,並與講師藤野嚴九郎結下深刻友誼。他也是東北大學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魯迅的醫學成績平均分為65.5,作為一個初到的外國留學生已經是不錯的了。因為抱著希望用文學治療中國人的疾病的想法,他於1906年3月從學校退學,回國尊母命與朱安結婚。後又重赴日本研究文藝。1907年曾擬創辦雜誌新生,因經費問題未能如願。1908年師從章太炎,加入光復會,並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譯外國小說。1909年從日本歸國。


[編輯] 浙江3年
回國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範學校校長等職務。191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懷舊》(文言寫作)。


[編輯] 在北京,1912年-1926年
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教育部任簽事。經歷一段思想苦悶時期,對國民黨、社會改革頗感失望,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編謝承《後漢書》、《嵇康集》。後受錢玄同影響,重新投身新文化運動,在北京女子師範高等學校任教授、北京大學任講師。1918年,他首次用「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生動地塑造了阿Q形象,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


[編輯] 在廈門和廣州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

1927年1月16日,魯迅離開廈門經香港,於19日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並與自己的學生許廣平同居。


[編輯] 上海10年

魯迅1933年為紀念「左聯五烈士」所寫的《為了忘卻的紀念》(手稿)1927年10月他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區域(所謂「半租界」,今天虹口區北部魯迅公園一帶),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後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魯迅與左聯領導有很多思想上的衝突,這或許是把他定位為自由作家的論據之一。1927年到1936年間,魯迅創作了很多回憶性的散文與大量思想性的雜文,翻譯、介紹外國的進步文學作品。

魯迅在上海期間,和宋慶齡、陳賡有交往。魯迅所主持的文學團體和郭沫若、郁達夫主持的文學團體有矛盾。魯迅扶植獎掖文學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蕭軍、蕭紅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張春橋進行過論戰。

自1931年起,魯迅大力倡導木刻版畫,由此開始了中國創作版畫的歷史。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而逝世,葬於上海虹橋萬國公墓。在上海為他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民眾代表在其靈柩上覆蓋寫有「民族魂」的白旗。1956年,魯迅墓遷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園。


[編輯] 家庭
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

1906年,25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國,遵照母親的意見而與28歲的朱安結婚。1927年10月8日,魯迅在廣州與許廣平結婚。1929年,兒子周海嬰在上海出世。 魯迅有兩個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

周海嬰之子為周令飛。周令飛在1980年代時與來自臺灣的女同學張純華相戀並移居臺灣。他的女兒周璟馨(即魯迅的曾孫女)曾參加臺灣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並成為熱點人物。


[編輯] 成就
魯迅一生寫了許多小說,散文和雜文,其中不少為經典之作。小說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代表作有收入《朝花夕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散文詩集《野草》達到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魯迅雜文的數量極多,代表作有《二心集》、《華蓋集》等。

魯迅在學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著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
魯迅:魯迅全集
論文和講義: 墳(論文集) | 中國小說史略(講義) | 漢文學史綱要(講義)
雜文集:熱風 | 華蓋集 | 華蓋集續編 | 而已集 | 三閒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調集
雜文集:偽自由書 | 準風月談 | 花邊文學 | 且介亭雜文 | 且介亭雜文二集 | 且介亭雜文末編
短篇文集:吶喊(小說集) | 彷徨(小說集)| 野草(散文詩集) | 朝花夕拾(回憶錄集) | 故事新編(小說集)
詩文集: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遺
其他:集外集拾遺補篇 | 古籍序跋集 | 譯文序跋集 | 兩地書 | 日記

上面果d都係魯迅的作品

~希望你選我做最佳回答~

2007-03-09 15:12:22 補充:
下面果個抄我,唔好選佢做最佳回答
2007-03-02 3:52 am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豫山,後改字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政治評論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領導人、左翼文化運動的旗手。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北京女子師範高等學校、廈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教授。

紹興17年
少年的魯迅居住在紹興城區。12歲到17歲時,魯迅在紹興的三味書屋學習。童年的百草園、咸亨酒店、外婆家一帶的農村等地,給了魯迅十分深刻的印象,也是之後創作《吶喊》和《彷徨》兩部小說集的素材來源。魯迅13歲那年,祖父因為科舉案下獄,父親重病在床,家道開始衰落。魯迅開始出入於藥店和當鋪,飽受侮辱。16歲時父親病逝。家境更加艱苦。


[編輯] 南京4年
1898年,魯迅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1899年轉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路鐵路學堂,1901年畢業,頗受進化論思想影響,愛讀新思想的書,尤其是翻譯的小說。


[編輯] 在日本7年

魯迅在日本留學時的筆記,上有藤野先生的注解魯迅與周作人、郭沫若、郁達夫等著名作家都為留學日本派。1904年9月魯迅赴日本仙台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在是東北大學醫學部)學醫,並與講師藤野嚴九郎結下深刻友誼。他也是東北大學的第一位外國留學生。魯迅的醫學成績平均分為65.5,作為一個初到的外國留學生已經是不錯的了。因為抱著希望用文學治療中國人的疾病的想法,他於1906年3月從學校退學,回國尊母命與朱安結婚。後又重赴日本研究文藝。1907年曾擬創辦雜誌新生,因經費問題未能如願。1908年師從章太炎,加入光復會,並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譯外國小說。1909年從日本歸國。


[編輯] 浙江3年
回國擔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紹興師範學校校長等職務。1911年寫出第一篇小說《懷舊》(文言寫作)。


[編輯] 在北京,1912年-1926年
1912年受蔡元培之邀到北京教育部任簽事。經歷一段思想苦悶時期,對國民黨、社會改革頗感失望,沉迷於收集研究拓本之中,校編謝承《後漢書》、《嵇康集》。後受錢玄同影響,重新投身新文化運動,在北京女子師範高等學校任教授、北京大學任講師。1918年,他首次用「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短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1921年12月,他還生動地塑造了阿Q形象,發表中篇小說《阿Q正傳》。


[編輯] 在廈門和廣州
1926年8月,魯迅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抗議三·一八慘案,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於是南下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

1927年1月16日,魯迅離開廈門經香港,於19日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並與自己的學生許廣平同居。


[編輯] 上海10年

魯迅1933年為紀念「左聯五烈士」所寫的《為了忘卻的紀念》(手稿)1927年10月他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到達上海,10年之久,他一直住在上海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區域(所謂「半租界」,今天虹口區北部魯迅公園一帶),那裡有特殊的政治環境,以及他不少的日本朋友。1930年起先後加入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左翼作家聯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但魯迅與左聯領導有很多思想上的衝突,這或許是把他定位為自由作家的論據之一。1927年到1936年間,魯迅創作了很多回憶性的散文與大量思想性的雜文,翻譯、介紹外國的進步文學作品。

魯迅在上海期間,和宋慶齡、陳賡有交往。魯迅所主持的文學團體和郭沫若、郁達夫主持的文學團體有矛盾。魯迅扶植獎掖文學青年,包括柔石、白莽、蕭軍、蕭紅等,也和化名狄克的張春橋進行過論戰。

自1931年起,魯迅大力倡導木刻版畫,由此開始了中國創作版畫的歷史。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在上海因肺結核病而逝世,葬於上海虹橋萬國公墓。在上海為他舉行隆重的悼念活動。民眾代表在其靈柩上覆蓋寫有「民族魂」的白旗。1956年,魯迅墓遷移重建於上海虹口公園。


[編輯] 家庭
魯迅與周恩來同宗,祖先是北宋理學始祖周敦頤。

1906年,25歲的魯迅從日本回國,遵照母親的意見而與28歲的朱安結婚。1927年10月8日,魯迅在廣州與許廣平結婚。1929年,兒子周海嬰在上海出世。 魯迅有兩個弟弟:周作人(1885-1967)、周建人(1888-1984)。

周海嬰之子為周令飛。周令飛在1980年代時與來自臺灣的女同學張純華相戀並移居臺灣。他的女兒周璟馨(即魯迅的曾孫女)曾參加臺灣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並成為熱點人物。


[編輯] 成就
魯迅一生寫了許多小說,散文和雜文,其中不少為經典之作。小說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祝福》、《孔乙己》,小說集有《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代表作有收入《朝花夕拾》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其散文詩集《野草》達到一個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魯迅雜文的數量極多,代表作有《二心集》、《華蓋集》等。

魯迅在學術上也有很高的造詣,著有《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等。
魯迅:魯迅全集
論文和講義: 墳(論文集) | 中國小說史略(講義) | 漢文學史綱要(講義)
雜文集:熱風 | 華蓋集 | 華蓋集續編 | 而已集 | 三閒集 | 二心集 | 南腔北調集
雜文集:偽自由書 | 準風月談 | 花邊文學 | 且介亭雜文 | 且介亭雜文二集 | 且介亭雜文末編
短篇文集:吶喊(小說集) | 彷徨(小說集)| 野草(散文詩集) | 朝花夕拾(回憶錄集) | 故事新編(小說集)
詩文集:集外集 | 集外集拾遺
其他:集外集拾遺補篇 | 古籍序跋集 | 譯文序跋集 | 兩地書 | 日記

上面果d都係魯迅的作品

~希望你選我做最佳回答~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D%AF%E8%BF%85&variant=zh-tw#.E4.B8.BB.E8.A6.81.E4.BD.9C.E5.93.81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D%AF%E8%BF%85&variant=zh-tw


收錄日期: 2021-04-17 00:19: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301000051KK0341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