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其實德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 在不公平的《凡爾賽條約》下, 被逼得『狗急跳牆』, 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主要想籍著戰爭來廢除《凡爾賽條約》, 若不是協約國集團在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中的條款對戰敗的德國過度苛刻的話, 德國亦不會出現希特拉的一個狂人領袖, 希特拉並不是只會在街頭叫囂喊空話的政客,他上臺後迅速重建了德國的秩序,加上他具備遠見, 讓社會底層的勞動階級也能享有過去所沒有的福利,因而德國人對希特拉的支持率大幅提升。
所以德國在二戰中的責任(只算歐洲) 應是50%, 協約國(一戰時戰勝國) 50%, 雖然日本是軸心國之一, 也侵略歐洲國家在亞洲的殖民地, 這點對德國幫助不大 (英法自顧不無暇, 怎樣理殖民地) , 德國和日本在整個二戰中是其實是各打各的, 所以德國在二戰中的責任(歐洲 亞洲) 也是50% 。
反而日本因德國在歐洲戰場牽制了大部分英法俄軍力, 使她在亞洲戰場中順利得多, 歐洲殖民地很快便投降, 不過日本仔手多, 炸珍珠港, 使原本隔岸觀火的美國參戰, 成為戰事發展轉捩點。
戰爭的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分為歐洲和亞洲兩大戰爭策源地。在歐洲,戰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一戰的結果與納粹主義在德國的興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由於德國的納粹主義的興起,德國成為了二戰的主要策源地。在遠東,日本的軍國主義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擴張之路,以求達到擴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間的目的。
德國:第三帝國的迅速崛起
德國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發起了統一德意志的戰爭,1871年,普魯士統一了整個德意志,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德意志帝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超過了同期的主要工業化國家,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工業國之一。20世紀初期,德國對以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和法國為主建立的世界秩序感到越來越不滿,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殖民地。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組成了同盟國集團,而英國、法國和東歐的俄國則組成了協約國集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在一戰中,同盟國集團被協約國集團擊敗。1918年11月,戰爭結束後,德國皇帝威廉二世(Kaiser Wilhelm II)退位,1919年6月28日,德國簽署《凡爾賽條約》,承認戰敗。1919年7月31日,國民議會在德國南部小城魏瑪(Weimar)的德意志民族劇院通過了一部憲法,宣告一個新的共和國——魏瑪共和國成立。由於法國曾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中受到普魯士的重創,因此一戰結束後,法國希望能夠對德國在經濟上進行報復,並最終削弱這個強大的鄰國。
《凡爾賽條約》將發動戰爭的責任全部推給了德國,從而對德國實行條件極為嚴厲的經濟與軍事制裁,德國失去了13%的國土和12%的人口,德國被解除武裝,德國的陸軍被控制在10萬人以下,不准擁有空軍。德國雖然在一戰中最後戰敗,但德國的元氣並未受到過多的傷害,工業體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國本土並未受到戰火的波及,《凡爾賽條約》過多的只考慮戰勝國的利益分配,完全沒有考慮戰敗國自身的利益,加上條約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奪本質,使得德國國民對強加給他們的《凡爾賽條約》有極強的牴觸和反感情緒,引發了德國普通民眾強烈的民族復仇主義情緒。驕傲的日爾曼民族為了擺脫《凡爾賽條約》的桎梏,各派政治勢力、各種政治思想在德國你爭我奪,顯得尤為激烈,這為德國成為一次新的大戰策源地創造了條件。
我的最佳答案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121403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