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沽或購輪的分別

2007-03-01 5:27 am
請問假如我睇某隻股票三個月後會去到某價位(例如941去到$75)應如何考量買它的沽或購輪?

回答 (2)

2007-03-01 6:06 am
✔ 最佳答案
認識認沽輪


認沽輪亦屬期權的一種,屬認沽期權,持有認沽輪的人可以在到期日之前或當日,以特定價格沽出認沽輪所代表的資產,例如股市指數或正股。

在香港上市的認沽輪不算多,相對數百隻認購輪而言,認沽輪數目少於六十隻,股票認沽輪和指數認沽輪均有,但數目以指數認沽輪較多。截至1998年7月底,上市的股票認沽輪共有二十五隻,五隻屬長實、十三隻屬匯豐、四隻和黃、兩隻電訊、一隻恆地。成交方面,股票認沽輪不算太活躍,反而指數認沽輪交投較大。

指數認沽輪代表的指數有恆生指數、美國杜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及日本日經平均指數。其中以恆生指數認沽輪最多,共九隻。

以恆生指數認沽輪為例,認沽輪所代表的資產是恆指,如果恆指上升,認沽輪價值便下跌;相反,如果恆指下跌,則認沽輪價值便上升。因此,認沽輪是一個看淡後市的投資工具。

如果看淡港股,為何要買恆指認沽輪而不買其他衍生工具?若看淡港股,其實也可以沽期指、買恆指認沽期權、買個別股票認沽期權,甚至沽空正股。不過,以上種種方法對於散戶來說都不算方便。首先沽期指要按金,截至1998年7月底,期指按金達八萬元,一般散戶均感吃力,不符合本小利大的精神。至於恆指認沽期權,性質最接近恆指認沽輪,無論特性、買賣方法均相同,兩者分別是恆指認沽期權在期交所買賣,一般散戶要買恆指認沽期權,都要有期指倉才可以買。就算買一張兩三百點子恆指認沽期權合約只需萬多元,但開倉買賣時,卻要交足八萬元期指按金,所以散戶買賣不是太普及。

至於股票認沽期權,跟恆指認沽輪一樣,在聯交所買賣,但是散戶亦要另開一個股票期權倉,而且經紀很多都不大願意幫客戶買賣股票期權,因為買賣較為複雜,而且所收取佣金不多,所以股票認沽期權亦不是很普及。

看淡後市,當然亦可以沽空正股,這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但香港沽空股票要問經紀行借貨,一般散戶不容易借到股票沽空,而且沽空股票要有125%以上按金,成本不輕。

所以恆指認沽輪就有市場,因為在聯交所買賣,散戶可用原有的股票戶口,不必再開戶口。此外,一份恆指認沽證只是一個幾毫,一手只需一萬幾千。比較沽期指要按金九萬元,成本小很多,這是恆指認沽證受歡迎的原因。
兩種市況不宜買認購輪


玩輪是跟時間鬥快,買賣必須果斷。買賣認購輪,有兩個情況下不宜沾手:

(1)如果整個市處於跌市,股價不斷下滑,窩輪的內在價就會不斷萎縮,甚至出現負值,輪價就會下跌;如果該輪因為成交薄弱而缺乏成交的話,該輪收市價會不變,但溢價就會升;持有這類窩輪的人理論上可以認為自己買的輪價格沒有下跌,財富沒有減少。不過,如果該輪有成交的話,由於正股股價下跌,輪價亦會向下調整,溢價就會變得較為正常,不會過高,但持輪者的財富亦會立即減少了。

以上兩個情形,哪個較好呢?如果窩輪沒有期限,第一個情形應較好,即是該輪既沒有成交,其輪價也就不會跌,財富亦沒有減少(至少心理上如此)。可惜窩輪是有期限的,從實際考慮,持有者應趁有成交,當機立斷沽出止蝕。那些沒有成交的輪,溢價會很高,當該輪愈接近到期日時,該輪就會突然勁跌,單日跌50-60%也有可能,以回補之前沒有下跌的跌幅。所以,若有成交,還是先行沽出止蝕為好。

(2)如果整個市是波幅很小,而且買賣兩閒,成交很小,這樣認購輪就只有“死溢價”。因為窩輪是有時限的投資,而當尚餘時間愈來愈少,窩輪的時間值就會日漸縮小。溢價其實反映窩輪的時間值,尚餘時間愈少,溢價就愈益減小。

簡單來說,例如某隻輪溢價為10%,在不同到期日會有不同意思。如果該輪還有一年才到期,溢價10%就不算很貴,因為只需正股在一年之內升超過10%,該輪就會有錢賺,所以尚餘年期愈長,溢價亦可以較高。不過,如果該輪明天到期,希望正股一天升10%,似乎不大可能,於是溢價10%就變得很不合理。因此,尚餘年期愈短,溢價就應該較小。

如果整個市牛皮淡靜,成交不多,窩輪節時間值便會縮減,窩輪溢價就會因而縮減,亦即是俗稱的“死溢價”。溢價跌有兩個原因:一是正股股價上升,一是窩輪價格下跌。在淡市時,股票有波幅而沒有升幅,所以窩輪溢價跌,只會是由於輪價跌所致。在窩輪價格下跌情況下,持有輪根本沒有好處,除非預期市況很快轉好,才可以考慮持有。
2007-03-03 11:33 pm




圖片參考:http://hk.warrants.com/images/chi/handbook/abc/6.gif




選擇認股證的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

應先選擇相關股份或其他資產。除非是套戥買賣,否則投資者不應單純因某認股證價格「便宜」而購買。
搜集該相關資產的認股證資料作分析和比較(一般資料可從報章獲得)。
選擇價值狀況:價內、到價或價外。較深價內的認股證擁有較低溢價,甚至有折讓,但槓桿比率偏低;至於較深價外的股證,則可提供較理想的實際槓桿比率。
留意認股證溢價相對其行使價之水平。
倘若干認股證的期限及實際槓桿比率都合符理想時,投資者應選擇引伸波幅最低的股證,因為其價格是最廉宜的。
倘若干股證擁有相近的引伸波幅,投資者應選擇流通量較高的股證。然而,流通量較高的股證,其引伸波幅往往會較成交疏落的股證稍高。因此,投資者在選購認股證時,不妨選擇流通量較高而引伸波幅稍高的股證,以確保在較窄差價仍可有效買賣相當份數的股證。


低溢價 = 平股證?

部份投資者有一個錯誤印象,以為溢價低的股證較為「便宜」和「抵買」。 事實上,由於較低溢價往往與較深價內及較低槓桿比率相連,故低溢價並不一定表示該股證擁有較佳條件,而溢價亦並非衡量股證價值的唯一考慮指標。相反地,較高溢價的股證可能同時具備較高的槓桿比率,故並不一定表示該股證會較擁有低溢價及低槓桿比率的股證昂貴。

溢價的定義僅指在股證到期時,相關資產價格需要變動的幅度百分比,以令投資者達致不盈不虧;注意溢價不反映股證價格「便宜」或「昂貴」。

投資者應緊記買入認股證而不直接投資股份的主要原因,是股證可提供槓桿效應。因此,槓桿比率太低的股證是沒有意義的。而除非該股證已出現大幅折讓,否則不應考慮。

專業或較資深的投資者往往選擇沒有內在價值的到價或價外認股證,此舉可讓他們以較少資金,獲得與較高價內認股證一樣的投資效果。

除了留意溢價及槓桿比率外,投資者亦應比較股證的引伸波幅。倘若干認股證的條件相近,則擁有最低引伸波幅的股證便為最佳選擇。當然,投資者亦必須考慮認股證的流通量、發行人的信貸評級及投資者個人可承受的風險等,以決定選擇行使價、期限、槓桿比率及溢價等條件。


價內或價外認股權證?

價內認股證較價外認股證擁有較低的槓桿比率,風險亦因而較低。當相關股份出現有利的價格變動時,價內認股證的表現會較遜,但倘若相關股份走勢不利投資者,價內認股證相對亦會損失較少。

以下例子模擬到價、價內及價外認購證在相關股份價格上升或下跌10%時的變化。


相關股份價格 : $100
價外認購證行使價 : $120
到價認購證行使價 : $100
價內認購證行使價 : $80





相關股份價格
價外認購證表現
到價認購證表現
價內認購證表現

+10%
+54.9%
+43.4%
+32.9%

-10%
-41.9%
-36.1%
-29.5%
假設認購證限期為6個月及引伸波幅為50%

高溢價或高槓桿比率?

槓桿比率越高,溢價便越高(假設引伸波幅相同),故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一般傾向低溢價的認股證,因而亦只可享有較低的槓桿比率;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投資者一般則較熱衷高槓桿比率的認股證,但將需要為此付出較高溢價。


收錄日期: 2021-04-23 16:50:5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8000051KK0443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