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盒的結構和原理是什麼?

2007-03-01 3:44 am
有發條的音樂盒會不停發聲是為什麼?
而那些歌曲又是如何發出的??
請幫助解答,唔該^^

回答 (1)

2007-03-01 3:52 am
✔ 最佳答案
 在歐洲各地的教堂,自古以來皆以鳴鐘來報時。早期教堂的人以鐘錘敲擊發出聲響,不久之後演變成在木製圓筒上的裝上針狀物,讓圓筒旋轉時撥動機械構造,以槓桿原理操作鐘錘敲擊鐘面(如圖所示)。將數個不同音色的鐘聯結組合以同樣的原理讓其自動地發出音樂旋律,如此的裝置正是音樂盒機械結構的最早雛形。



結構圖見:http://www.otaru-orgel.co.jp/tw/origine/origine.html



 這樣裝置稱之為「Carillon」,至今仍保留完整最古老的Carillon,是在西元1381年所建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Nikolaus kirk」塔裡的鐘。

 另一方面,在15世紀初期德國紐倫堡著名的鐘錶工匠Peter Henlein發明了發條式鐘錶,機械式時鐘的製作技術更急速發達。
機械鐘錶所具有的重要機能即是發出規律的鐘聲,費盡心思將Carillon構造組裝到機械鐘錶進而把鐘錶的鐘聲取而代之,正是音樂盒誕生的契機。

 以鐘聲和鈴聲組裝在鐘錶裡,以聲響來告知時刻,再把數個裝置並列調整音調高低,以轉動金屬圓筒由付在圓筒上的針帶動音錘,演奏出優美的旋律是音樂盒研發過程的構想。之後歷經長年累月,不斷地嘗試,無數次的失敗,在1796年瑞士Antoine Faver突破萬難,發明了在金屬圓筒上嵌入突起物藉由旋轉圓筒撥動長短不一的鋼製簧片,奏出美妙的旋律。這樣的構造帶動了往後的音樂盒驚異發展,被公認為開山元祖的圓筒式音樂盒1號機。

 無論如何,在當時鐘錶相當珍貴,以更精巧更輕薄的鐘錶才能受到大眾的青睞,也因此鐘錶中的音樂盒機械構造也逐次改良,以製造更精巧,發出優美音色曲調的音樂盒為目標。
 早期音樂盒的起源基本上與鐘錶製作技術相同,隨著製作技術的精良逐漸的發展,到了1830年音樂盒的製作與鐘錶技術遂分成不同的分野,將重點著重在「音樂的再生技術」上持續地發展。

 1812年拿破侖遠征俄羅斯,1831年受普魯士戰爭的影響,法國的鐘錶工匠為躲避戰亂紛紛逃離至距法國國境不遠的瑞士等國家,因而在此定居下來。
 也因此在Sainte-Croix、La Chaux-de-Fonds、日內瓦、柏林等地成了日後音樂盒的主要產地。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42: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8000051KK0358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