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明???

2007-03-01 3:21 am
除左銅壺滴漏, 候風銅鳥, 四大發明外, 仲有乜發明?
請舉2個或以上..
Thz x 10000000000..x]

回答 (5)

2007-03-01 3:32 am
✔ 最佳答案
走馬燈
走馬燈又稱"馬騎燈",它可能起源於隋唐時期。它的製作方法是,在一個方形或圓形燈籠中,插一根鐵絲當立軸,軸上方裝一紙質葉輪。立軸中央裝二根交叉細鐵絲,在鐵絲每一端貼上人、馬一類剪紙。當燈籠內點燃燈燭後,熱氣上升,形成氣流,推動葉輪旋轉,於是剪紙隨立軸旋轉。剪紙的影子投射在燈籠紙罩上。從外表看,就成"車馳馬驟、團團不休"。
走馬燈盛行於宋代,宋代的小說筆記對此描述甚多。周密說:"沙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從原理上看,走馬燈是現代燃氣輪機的始祖。

仙音燭
宋代的"仙音燭"與走馬燈的發明相類似。仙音燭大概是一個高層蠟燭台,內裝有各種小巧玲瓏的玩器,其間必裝有似走馬燈一樣的輪軸、葉輪、鐵絲。燭火燃燒時,鐵絲撥動輕小玲瓏玩物,發出叮哨響聲。燭火滅,就沒有熱氣流推動葉輪旋軸,於是音響停止。

 宋代詩人陸游(公元1125-1210年)曾記述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省油燈"。省油燈原是"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於其中,每夕一易之。尋常燈盞為火所灼而燥,故速乾。此燈不燃,其省油幾半。"(《老學庵筆記》卷十)

 省油燈 
省油燈不是普通的燈,而是夾層的。在夾層中空處,注入清涼水,就避兔了燈盞本身被燈火加熱後而燈油急速蒸發的缺點,從而達到"省油幾半"的目的。這種冷卻法在現代工業中常被稱為水套冷卻。省油燈是水套冷卻的鼻祖。

  據陸游說,省油燈的發明"已三百年",可見中國人在公元9世紀初期,就發現了這種冷卻法並製造了具有現代工業意義的發明物。
2007-03-03 7:12 pm
好答案
2007-03-02 2:14 am

105~
於漢代97年發明,105成功,
107用於全世界。

火藥
7?9~
唐代有人想害人,就發明了火藥,於8??成功。
2007-03-01 3:25 am
中國古代造船技術的三大裝置,即船舵的使用、水密隔艙結構和龍骨裝置,對世界造船技術產生深遠的影響。
船舵
  中國在兩千年前就已經使用槳形舵,是最早使用舵的國家。舵的發明和使用改寫了世界航海事業的歷史。大約到十世紀,舵已傳到阿拉伯,而歐洲直到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才開始使用舵,並為十五世紀的歐洲大航海時代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有人指出葡萄牙人在航海事業上的空前成功,絞鏈舵和航海羅盤的發明是功不可沒的。另外,宋代的平衡舵,在歐洲直到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才開始使用。直至今天,平衡舵仍是船舶設計中降低轉舵力矩的最有效的措施。

水密隔艙
  中國人發明的水密隔艙技術早在宋元時期就已受到外國人的讚賞。歐洲人直到十八世紀末才開始採用這種先進的船舶結構。英國人本瑟姆(Sir Samuel Bentham,1757-1831)在考察過中國的船舶結構後,將水密隔艙技術引進歐洲,改進歐洲的造船學,並於1795年為英國皇家海軍設計並改造了六艘新型船隻。從此,中國發明的水密隔艙技術逐漸在世界各國普及起來,至今仍為現代造船業普遍使用。

龍骨結構
  中國古代船舶的龍骨結構是造船業中的一項重大發明,對世界船舶結構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宋代尖底海船甲板平整,船舷下削如刃,船的橫斷面為V形,尖底船下設置貫通首尾的龍骨,用來支
撐船身,使船隻更堅固,同時吃水深,抗禦風浪能力十分強。歐洲船隻於十九世紀初才開始採用這種龍骨結構,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獨輪車,古稱「鹿車」。今日江南地區稱這種車子為「羊角車」,四川則稱為「雞公車」,據說是由一位名叫葛由的道士發明的,是中國交通運輸史上其中一項重要的發明。

根據四川成都揚子山出土的漢墓畫像石,可以看出獨輪車最遲在漢代已經出現,到北宋時更開始廣泛稱為「獨輪車」。獨輪車是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蜿蜒崎嶇的小路上,更能顯出它的優點。獨輪車可以分為人力或畜力推行前進的,其車型亦可按動力條件的不同而各異。這種車一般用作客運和貨運,明代江南的運輸多使用這種車子。清代時,江南更有人在獨輪車上添加風帆,遇有大風,風力可節省不少人力。

古代獨輪車的設計式樣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把車輪安裝在車身正中間,讓載重完全落在車軸上。有的把車輪裝在車前部,就像今日西方的獨輪車一樣。有些車用小輪,有些則用特大車輪;有時為了便於駛過坑窪及其他障礙物,就在前端另加小車輪。北宋畫家張擇端創作的《清明上河圖》,反映了都城汴京(今開封市)的繁華景象,畫中就有形形色色的獨輪車,可見當時獨輪車已經普遍使用了。歷經2,000餘年的歷史,獨輪車仍未絕跡,至今還在一些山鄉僻壤中繼續使用。
2007-03-01 3:25 am
中國好似無咩大既發明
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有很多,至於最出名的莫過於是『四大發明』了,『四大發明』對我們後代的確是很有貢獻的。

印刷術
印刷術同時被譽為世界「文明之母」,因為它在推動世界文明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這是值得中國人驕傲的。今天,人們雖然普遍使用機械化的技術來印刷書籍,但是古代印刷術的精湛技藝依然值得我們去回味。
早在漢朝,人們已經將皇帝的詔書或書籍刻在石碑上,然後貼紙印下,稱為,『拓印』。後來改為刻在木板上,再貼紙印下,稱為『雕版印刷』。
在北宋年間,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他先用陶泥製成一個個的反手凸字,然後放進中燒製,稱為『陶字』。印書時,將這些活字排在一塊鐵板上固定起來,便可以一版一版地印出來。

指南針
指南針是中國史上的偉大發明之一,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發展的一項重大頁獻。指南針是利用磁鐵在地球磁場中的南北指極性而製成的一種指向儀器。
磁石的這種特性,被古人利用來製成指南工具。最早出現的指南工叫司南,戢國時已普遍使用。它是利用天然磁石琢磨而成,樣子像一隻勺,重心位於底部正中,底盤光滑,四周刻二十四向,使用時把長勺放在底盤上,用手輕撥,使它轉動,停下後長柄就指向南方。 東漢王充(論衡‧是應篇)記載了它的形狀和用法。(鬼谷子‧謀篇)裡還談到鄭國人到遠處去採玉,就帶了司南,以免迷失方向。另外,指南車的發明亦誰一步把這種儀器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指南針的出現為人類帶來貢獻,而其更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的發展影響深遠。在其發明之後,更被廣泛地使用於軍事、生產、日常生活和航海事業等方面,而在其中以航海事業的成就最為顯著既有鄭和七下西洋,做就了哥倫布的偉大航海成就。司南和指南車是世界上最早的方向儀。

火藥
火藥是道士在煉丹時無意中發現的,據中唐時期的記載,把硫礦、硝石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配製成藥粉,再用力敲打或用火點燃,即會發出火燄。
唐朝末年,火藥已被用於軍事。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楊行密的軍隊圍攻豫章,部將鄭璠(以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帶領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九國志‧鄭璠傳>。這裡所說的(飛火),就是(火炮),(火箭)之類。(火炮)是把火藥製成環狀,把弔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擲出去;(火箭)則是把火藥球縛於箭鏃之下,將弔線點燃後用弓射出。到了宋代,戢爭接連不斷,促進火藥武器的加速發展。北未政府建立了火藥作坊,先後製造了火藥箭,火炮等以燃燒性能為主的武器和(霹靂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較強的武器。南未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為筒,內裝火藥的(突火槍)。到了元代又出現銅鑄火統,稱為(銅將軍)。這些都是以火藥的爆炸為推動力的武器,在戢爭中顥示了前所未有威力。
火藥是宋、元間經由阿拉伯人傳至歐洲的。新興的市民階層就是以火藥製成的火炮作武器,摧毀當時統治歐洲的封建的城堡,打敗了舊的統治者,開創了歐洲歷史的一個新時代。

造紙術
提起造紙術,人們就馬上想起「蔡倫」,究竟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者還是革新者?早在周、秦和西漢時期,人們已行用竹木簡和縑帛,作為書寫材料。西漢已經出現了用麻質纖維製成的紙片了,這是世界上己知的最早人造紙片。所以蔡倫是造紙術的革新者!
東漢間,蔡倫改良前人造紙的方法,將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等物料搗成漿液,製成的紙張,稱為『蔡侯紙』。
在兩晉南北朝的時候,由於書法和繪畫的需要,紙張的要求慢慢提高,尤其在書法上,因為書法對紙和筆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所以紙張私質素是有必要提高的。
但是由於南北兩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兩地所用的造紙原料都各有不同。
南朝的紙張以藤皮為主要原料,所這成的藤紙是一張質量優良的紙張,產地是剡溪。它是當時勞動人民根據蔡倫利用樹皮造紙的經驗,就地取材地製造出來的,藤紙的出現,適應了東晉偏安的地方形勢,又符合於當時所謂“江左風流”的士族的需要。北朝的造紙原料卻有所不同,主要以楮梭為主。

中國發明了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和活版印刷。這些發明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如火藥傳至歐洲後,令新興的市民階層利用火藥製成的火槍火炮作武器,左破封建,開創新時代。中國的四大發明,仍對我們現在還有許多用途。促進世界各方面的發展及文化交流。
其實除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外,渾天儀、候風地動儀、診脈法、針灸術、共鳴器 隔聲練丹術 水力學 風力學 牲畜力 熱力學等等,也是很出名的...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53: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8000051KK033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