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面對甚麼能源問題?

2007-03-01 2:22 am
中國面對甚麼能源問題?詳細回答。

回答 (4)

2007-03-01 2:25 am
✔ 最佳答案
9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俄羅斯,能源合作列入中俄總理第九次定期會晤的議事日程。今年年初,胡錦濤主席的非洲之行中,令外界關注的也是能源議題。更早前,胡錦濤在出任國家主席後即先後出訪俄羅斯、中亞及澳洲,能源合作同樣是日程表上的重要內容。一系列事件表明,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頻率與力度進行能源外交活動,中國尋求能源利益與外交政策最佳結合點的新趨勢值得關注。

觀察家評論說,能源外交已成為中國外交戰略中僅次於大國外交、周邊外交的第三環節,能源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中國外交戰略的最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能源需求全面緊張

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中國去年已經成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然而,目前中國的能源緊張是全面的,煤、電、油、水四者最為突出。

中國面臨的能源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的能源問題專家趙宏圖博士表示,中國的能源問題更多的是一種“資源約束”,而遠未達到“能源危機”的地步。能源問題有幾個方面,主要有石油問題、煤的問題以及電的問題。石油問題主要是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擴大的問題,特別是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從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進口大幅度增加。但煤、電完全是體制上問題,中國是不缺煤的,去年還出口9000多萬噸,為什麼現在會有煤荒呢?主要是運輸問題,還有體制方面的問題。再說電,前幾年國家還在鼓勵用電,短短幾年時間卻成了電荒,這其中更主要的是市場機制的問題。

據稱,2003年中國的石油日消耗量達546萬桶,日本則為每日543萬桶。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對石油的需求激增,這使得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2004年中國“兩會”期間曾有政協委員預測,到2050年,中國能源年耗將達到標煤38億噸(相當於2000年的三倍),成為世界第一能耗大國。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中國的煤和石油總有開採殆盡的一天。今年夏天中國各個城市開閘限電、關閉夜間景觀燈光電源的舉動敲響了能源安全的警鐘。

因此,中國在能源方面的確有問題,畢竟我們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費國和迅速增長的資源進口國了,但並未達到“危機”的地步。特別是石油,雖然對外依賴度已經達到30%多,今年進口會超過1億噸,但與國際上其他國家比,例如與美國、日本、韓國、法國、德國等進口大國,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大國(例如印度、巴西)相比,我們的石油對外依賴度要低得多。再考慮到石油進口在全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也就是整個能源的對外依賴度,那就更低了—我們能源消費煤是佔主導的,而煤還出口呢。

然而從長遠看,我國能源特別是石油的對外依賴度將逐漸增加,但至少在2020年前國內石油產量能保證50%左右的供應。如果真要說是有能源危機的話,那就應該對“危機”的概念作個界定了。就程度而言,短缺到什麼程度才算危機,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根源而言,如阿根廷、美國等曾多次出現“能源危機”,但那是國內供應機制出現的問題,而不是國際石油供應中斷造成的,根子在國內。

能源緊張迫使中國必須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等。應以市場換上游產品的開發,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專家表示,過去相當一段時間裡,中國只注重中東海灣地區以及南美、非洲,或關注海上勘探開採,而對近在咫尺的俄羅斯石油、中亞油氣不太看重。作為世界石油儲量和生產大國,俄羅斯長期以來受困於資金嚴重短缺,長期投資不足,欠賬較多,設備陳舊,採油技術落後。為了把現有的地質儲量變為探明儲量,再變為可采儲量,俄羅斯近年來正努力通過同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等開展能源合作,吸取資金,為使自己的能源位居世界前列創造條件。但是俄羅斯預期的合作夥伴都是當前構成世界多極結構的主要成員,而不是一般的能源消費國。

據有關人士透露,經過多年擴張和摸索,一個趨向成熟的中國海外能源戰略構架已顯端倪:即用兩條哈薩克斯坦的輸油管通向中東,再修建通向中國的輸油管,中國就處於一個泛亞全球能源橋樑的戰略位置上,把現有的和將來的石油供應國(中東、中亞、俄羅斯)和亞洲的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國、日本、韓國)連接起來,這樣中國就能起到一個戰略樞紐的作用,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2007-03-01 2:38 am
能源危機

美國總統小布殊︰此刻面臨的能源危機,可能進一步侵蝕經濟並導致大規模停電。

專家估計︰中國將爆發能源危機!

能源使用不斷上升,但是供應並不足夠或不穩定,會引致能源危機。最深刻的教訓是七十年代石油禁運,以及同時的油價標升。

為了應付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開源和節流兩方面入手。



開拓新能源

核能已不是新的能源,太陽能、風力和地熱亦更為常見;較新的能源包括海浪、潮汐、生物能、電池等。詳見「新能源」部分。
2007-03-01 2:27 am
石油及煤短缺/再生能源供應不穩定的問題:
  「汽油會漲價。」
  「公共交通工具會加價。」
這種即時反應,只觸及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已。油價持續上揚,正是石油供應見頂(Peak Oil)的直接影響,石油藏量已走向極限,這是地質上的因素,令石油無法再增產應付持續上升的消耗率,油價將升上更驚人水平,廉價石油不再。(……詳見「供應見頂 有跡可尋」)「廉價石油不再」是文明社會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因為它的影響是牽一髮動全身,整個現代人的生活都因為石油短缺而崩潰。無論衣、食、住、行,皆不能缺少石油,更關鍵是,構成現代社會的最重要一環──金融體系,也是建基於廉價石油持續供應帶動經濟增長這前提。當石油短缺,油價攀升至天文數字,經營成本增升,導致公司倒閉,工人失業,加上百物騰貴,令貨物滯銷,企業經營難上加難,結果個人與企業都無法償還債務,銀行債貸紛紛變成壞帳,整個金融體系瓦解。交通運輸系統對現代人生活極為重要,運送貨品,工人上班,石油供應不再,整個系統便癱瘓。
廉價石油 文明血液
「石油是現代文明的血脈。」 所言非虛,文明生活,完全建基於石油以低廉價格不斷供應。作為最重要、價格廉宜的能源,石油支撐起運輸系統,對現代人來說,必須要有運輸系統,讓工人能夠上班,人們可以前往各地消費娛樂和通商,而貨物和食物運到世界各地,都要靠交通運輸;糧食,別以為和石油無關,無論農場、畜牧場,皆要耗用能源才能運作,而種植農作物施用的肥料,便由石油副產品製成,而食物運到世界各地銷售前,進行的加工、冷藏和運輸,都要石油;食水,由抽取、過濾、輸送到各家各戶,也要石油;
日常無數用品,都缺石油不可,隨手執起一件消費品,都和石油有關。塑膠,由石油副產品製成,差不多出現在現代人每件用品上,由電腦、手機到膠袋,各種樽樽瓶瓶、碗碗碟碟,都不能無塑膠,也就是不能無石油;其他日用品,如洗頭水、指甲油、清潔劑、衛生用品,以至醫療用品、藥丸,都涉及石油副產品;製造衣服的合成纖維,也是由石油副產品製造,翻一翻衣服鞋襪的標籤,便見得到石油副產品的大名。衣、食、住、行,生活上每個環節都和石油緊緊扣連,石油無法再供應,現時的生活模式立即癱瘓。(……詳見「榨取能源」)一點都不能少:事實上,每次原油價格波動,主要源於生產出問題,產量下降,好像去年颶風卡特里娜吹襲美國墨西哥灣,油井遭受破壞,導致這個佔全美30%產油量的地區暫時停產,加上輸油管封閉,供外國運油輪停泊的大型碼頭受風暴影響暫停運作,石油供應雖只是暫時短缺,卻即時造成價格波動,風暴過後,9月首星期的美國原油價格便攀上新高,每加侖報3.04美元。短暫供應受阻,卻帶動油價急升。為甚麼?
因為現時是產一桶,用一桶,沒有空間去容許停產。且看以下數字:
50年前,全球每年石油消耗40億桶,從新開發油田採得石油約每年300億桶
.今天,全球每年石油消耗300億桶,從新開發油田採得石油約每年40億桶
入不敷出,不少主要油田已不能再增產,但全球需油量卻連年增升,仍能維持產油的國家若有任何風吹草動,填不到這個消耗量,便帶動價格波幅,石油輸出國產少一點都不能。更重要是,價格維持高企,產油國自然想增產,即使擁有尖端勘探技術,亦無計可施,因為石油蘊藏大限已到。無油可增,乃自然現象,不是技術問題。(……詳見「供應見頂 有跡可尋」)
  這些都說明,因油價高企而動搖經濟,確是事實,那不是財經新聞入面的一堆數字,而是影響一般市民,更是當下正在發生。
  將目光放遠一點,這種經濟影響亦會是全球性的,當石油供應見頂,油價繼續攀升,導致世界各地公司工廠無法運作倒閉,工人失業,物價飛漲,食物用品供應短缺……人類的文明生活可謂進入黑暗時期。石油短缺的最先影響,自然是油價高企,當情況持續惡化,更會引致經濟衰退。
油價高企 連鎖反應

  整個人類文明生活都由石油支撐,所以整個經濟體系亦和石油產量起著唇齒相依的關係。石油供應短缺隨著油價增升,產油國的收入自然會增加,但石油入口國的經濟收益無可避免遭到削減,帶動全球經濟無法增長,只有下降。隨著油價上升,工業生產成本增加,物價暴漲,出現通貨膨脹,失業問題加劇。若油價持續高企,通貨膨脹轉劇,失業問題進一步嚴重,對貨品需求下降,打擊零售市場,影響出口,整體生活水平下降,經濟步入衰退。全球金融體系的建立,完全依賴在石油和天然氣能持續增加供應這前提,石油地質學者Colin Campbell博士指出,銀行願意借出投資成本,在於相信以石油為基礎的廉價能源,能帶動經濟發展,債項得到抵償,賺取利潤。 另一方面,公司工廠的建立,亦必須透過向銀行借貸獲得成本,投資發展,隨著石油缺乏,油價上升至一個難以承受的水平,公司便無法營運而倒閉,銀行的貸款便變成壞帳。

  除了資方,勞方亦和銀行有各種各樣信貸關係,像借貸購買物業。但隨著公司倒閉、通貨膨脹加劇,工人失業,面對百物騰貴,生活水準下降,無力償還債項,甚至破產;銀行又得面對另一批壞帳。

  石油作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而整個經濟系統,建基於金融體系的信貸關係之上,石油供應見頂,動搖了整個經濟體系的崩解,因此不少人皆認為第二次經濟大衰退要來臨了,而今回的衰退卻是永久性的,並無翻身的可能。

石油危機 不歸之路

  這些都恍似是遙不可及的預言,其實一點不遠。全球經濟體系都是由燃料所推動的能量所支持,人力所佔的比例已愈來愈少,燃料和經濟的環環相扣,密不可分。著名投資銀行家Matthew Simmons便道出了能源和經濟的緊密聯繫:「我們必須增加電力,否則不能增長經濟,畢竟,我認為沒有一位認真的經濟學者會同意,在電力零增幅的情況下,經濟可以得到2至3%的增長。」

  當然,部分人士仍然認為,既然19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最終都能渡過,為何要太憂慮。對1979年因伊朗禁運而出現的石油危機,不少港人亦有印象,如每晚十時要關上霓虹光管以省能源,今天,東方之珠比以往更光更亮。

  
不過這一波的能源危機,關鍵在於情況是不能逆轉的,石油的短缺不是源於
人為因素,而是自然界的石油藏量無法再增長,沒有恢復的可能。


現時,人類主要以煤、石油及天然氣發電。它們都是由枯萎的樹木、海洋生物的遺骸,經過億萬年的轉變才得到的珍貴資源。但因為人類過度開採及世界人口不斷上升,導致愈來愈多的國家面臨能源短缺的危機,甚至為了爭奪能源而發動戰爭。1980-1988年的兩伊戰爭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總署在《國際能源展望2004》的發表,人類從1970年全球能源消耗的207夸特,急升至2001年的404夸特,可見人類所使用的總電量愈來愈多。正是因為科技進步所致。
另外,根據中國科普博覽網頁的「地球故事」的資料,人類預計各能源可使用的年期如下:

煤 :約220年
天然氣:約60年
石油 :約50年

即是說,到來2226年,全世界所有的能源就會耗盡!
正是如此,各國亦積極研製出新的可再生能源,但太陽能、水力及風力發電都未有廣泛使用;核能雖然只需小量原料,就可生產巨大能量,但是因為發電廠建造費高昂,及泄漏輻射影響嚴重等原因,導致不少歐洲國家逐漸棄用核能發電。新的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能等亦未在全世界廣泛使用。
參考資料:
美國能源資訊總署《國際能源展望2004》、中國科普博覽網頁「地球故事」



現代的能量來源主要依靠石油
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即是用晒就無啦

世界自從科學革命以來 , 人口不斷膨脹 , 加上戰禍 , 石油消耗是按年幾何級數上升的
但有朝一日 , 地球含有的所有石油 , 無論在海底 或 地底
都會有耗盡的一日
在這一日來臨前 , 科學家仍未有太多新的能源來源被開發出來
於是 , 能源供應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這情況就被稱為 能源短缺啦

能源的過去,現在與將來


十多年前,人類是利用燃燒煤和石油來發電。

時至今日,風力,水力,潮汐力,太陽熱力,天然氣,地熱的利用已經十分廣泛。

而核子應用技術日漸成熟,由核分裂,核融合和輻射物質的的衰變所產生的核能現在亦有不少國家採用。近年,多國政府正積極研究利用生物質量(生質源, biomass)和海洋溫差(ocean thermal gradient)產生能源。


能源可分成三類:


短時間形成:(數小時至數日)

-風力

-水力

-太陽熱能


較長時間形成(數月至數年):

-生物質量

-海洋溫差


長時間形成:(數百年以上)

-碳

-石油

-天然氣


值得留意的是短時間和較長時間形成的能源是可以renew的,但長時間形成的能源是不可以renew的。


能源短缺:

由於人類長期使用煤和石油,根據專家預測,一百年之內就會被完全發掘。

所以我們必須要找出其他能源使代替煤和石油。


能源的再生? 再生能源?


什麼是再生能源?就是用不盡的能源,大部份是來自大自然 ,如風力,地熱……等等。

現在很多國家都使用它。這是基於環保原則,而且不須擔心有任何污染。

可是,使用再生能源的取大問題就是提供的能量不夠穩定。

好像使用風力發電,何時有風?何時無風?這是我們不能預計到的。
2007-03-01 2:27 am
中國主要有三大能源問題~
一.生產地與消耗地不相配合
二.供不應求
三.過份依賴煤

中國係多能源,但生產地同消耗地既地方相差太遠啦~~要用好大工程先可以運到能源~我地中國經濟發展太快啦,冇可能用好少電,所以呢幾年都供不應求~至於煤就好多,好平,佔中國發電差唔多68%,但係造成好多污染,同埋都有用盡既一日。




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耗大國,中國去年已經成為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然而,目前中國的能源緊張是全面的,煤、電、油、水四者最為突出。



中國面臨的能源問題究竟有多嚴重?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的能源問題專家趙宏圖博士表示,中國的能源問題更多的是一種“資源約束”,而遠未達到“能源危機”的地步。能源問題有幾個方面,主要有石油問題、煤的問題以及電的問題。石油問題主要是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擴大的問題,特別是19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從出口國變為淨進口國,進口大幅度增加。但煤、電完全是體制上問題,中國是不缺煤的,去年還出口9000多萬噸,為什麼現在會有煤荒呢?主要是運輸問題,還有體制方面的問題。再說電,前幾年國家還在鼓勵用電,短短幾年時間卻成了電荒,這其中更主要的是市場機制的問題。



據稱,2003年中國的石油日消耗量達546萬桶,日本則為每日543萬桶。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對石油的需求激增,這使得中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和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費國。2004年中國“兩會”期間曾有政協委員預測,到2050年,中國能源年耗將達到標煤38億噸(相當於2000年的三倍),成為世界第一能耗大國。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中國的煤和石油總有開採殆盡的一天。今年夏天中國各個城市開閘限電、關閉夜間景觀燈光電源的舉動敲響了能源安全的警鐘。



因此,中國在能源方面的確有問題,畢竟我們已經是一個巨大的能源消費國和迅速增長的資源進口國了,但並未達到“危機”的地步。特別是石油,雖然對外依賴度已經達到30%多,今年進口會超過1億噸,但與國際上其他國家比,例如與美國、日本、韓國、法國、德國等進口大國,甚至是一些發展中大國(例如印度、巴西)相比,我們的石油對外依賴度要低得多。再考慮到石油進口在全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重,也就是整個能源的對外依賴度,那就更低了—我們能源消費煤是佔主導的,而煤還出口呢。



然而從長遠看,我國能源特別是石油的對外依賴度將逐漸增加,但至少在2020年前國內石油產量能保證50%左右的供應。如果真要說是有能源危機的話,那就應該對“危機”的概念作個界定了。就程度而言,短缺到什麼程度才算危機,現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根源而言,如阿根廷、美國等曾多次出現“能源危機”,但那是國內供應機制出現的問題,而不是國際石油供應中斷造成的,根子在國內。



能源緊張迫使中國必須積極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尤其是石油、天然氣等。應以市場換上游產品的開發,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專家表示,過去相當一段時間裡,中國只注重中東海灣地區以及南美、非洲,或關注海上勘探開採,而對近在咫尺的俄羅斯石油、中亞油氣不太看重。作為世界石油儲量和生產大國,俄羅斯長期以來受困於資金嚴重短缺,長期投資不足,欠賬較多,設備陳舊,採油技術落後。為了把現有的地質儲量變為探明儲量,再變為可采儲量,俄羅斯近年來正努力通過同歐洲、美國、日本、中國等開展能源合作,吸取資金,為使自己的能源位居世界前列創造條件。但是俄羅斯預期的合作夥伴都是當前構成世界多極結構的主要成員,而不是一般的能源消費國。



據有關人士透露,經過多年擴張和摸索,一個趨向成熟的中國海外能源戰略構架已顯端倪:即用兩條哈薩克斯坦的輸油管通向中東,再修建通向中國的輸油管,中國就處於一個泛亞全球能源橋樑的戰略位置上,把現有的和將來的石油供應國(中東、中亞、俄羅斯)和亞洲的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國、日本、韓國)連接起來,這樣中國就能起到一個戰略樞紐的作用,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26: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8000051KK028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