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 作者:張愛玲

2007-02-28 9:53 pm
我想知道半生緣我簡介

果次我係本港x播過
可唔可以help下我牙

回答 (3)

2007-02-28 10:00 pm
✔ 最佳答案
《半生緣》原名《十八春》,1950 年3 月25 日至1951 年2
月11 日於上海《亦報》連載,以「梁京」的筆名發表。抗戰勝
利後,張愛玲一直保持低調,因其夫胡蘭成曾任職日偽政府,
她自己亦曾於有日本背景的《雜誌》上發表作品。《亦報》為八
開小報,1949 年7 月創刊,走娛樂消閒路線,以普羅大眾為主
要對象。《十八春》連載終篇後,讀者紛紛投書報社,希望梁京
續寫新作。《十八春》雖受歡迎,在連載時卻未引起文學評論界
的重視。1951 年,《十八春》由上海《亦報》報社出版單行本。
六十年代由台灣皇冠出版社出版,易名《半生緣》。
內容大要
《半生緣》的故事發生於抗日前後十多年的上海和南京,
中六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172
內容主要圍繞沈世鈞、顧曼楨、許叔惠和石翠芝的四角戀愛。
沈世鈞和許叔惠為大學同學,畢業後同於上海某公司任職工程
師。世鈞經叔惠介紹,認識公司的打字員顧曼楨,二人互生情
愫。世鈞與叔惠於雙十節假期回南京探望家人,重遇世鈞嫂嫂
的表妹石翠芝。沈母有意為二人做媒,唯翠芝卻喜歡叔惠。世
鈞曾向曼楨求婚,唯曼楨因不欲增加其經濟負擔而拒絕。曼楨
家貧,父親死後,其姐曼璐當舞女維持家計。曼璐後從良嫁予
吃交易所飯的祝鴻才。鴻才垂涎曼楨美色,曼璐無子,因怕夫
在外納妾,遂協助丈夫姦污親妹,並勸曼楨當鴻才的姨太太。
曼楨不從,曼璐把她軟禁,並騙世鈞,說曼楨已和別人結婚。
曼楨產子後偷走,找到教書工作。曼璐死後,曼楨得悉兒子患
病無人照顧,遂嫁予鴻才,後因鴻才另有姨太太而離婚。世鈞
因無曼楨消息,在家人安排下與翠芝成婚,並遷到上海居住。
十多年後,叔惠從美國回來,世鈞往訪,重遇曼楨。小說以世
鈞和曼楨、叔惠和翠芝的重會作結,帶出了鴛鴦錯配,人世滄
桑,大家都「回不去了」的悵惘之感。
藝術特色
《半生緣》為張愛玲小說中最平易近人之作,堪稱雅俗共
賞。此小說以愛情為題材,情節峰迴路轉,對年青讀者當具吸
引力。本篇可從敘述手法、人物塑造及細節處理等角度加以賞
析。
1. 敘述手法
本篇採第三人稱全知敘述,語調淡然而具情韻。小說
首段道:「他和曼楨從認識到分手,不過幾年的工夫,這幾
年裡面卻經過這麼許多事情,彷彿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
都經歷到了。」有綜觀全局之效。又如曼楨照相後丟了手
套,世鈞建議拾回,曼楨嘴裡拒絕,心上卻「有一點悵惘」。
敘述者即補上「曼楨這種地方是近於瑣碎而小氣,但是世
鈞多年之後回想起來,她這種地方也還是很可懷念。曼楨
有這麼個脾氣,一樣東西一旦屬於她了,她總是越看越好,
以為它是世界上最最好的⋯⋯他知道,因為他曾經是屬於
半生緣
173
她的。」這段預敘中有追敘,能帶出低迴之感。
2. 人物塑造及細節處理
本篇的人物塑造非常立體,如顧曼楨的天真與世故、
堅強與謹慎;許叔惠的健談與自戀、自大與自卑;沈世鈞
的隨和與執拗、踏實與優柔等,皆有細緻的刻劃。小說中
對次要的角色著墨不多,唯亦有精彩的點染。如以濃粧突
出曼璐的風塵味道,又把她出嫁後留下來的小大姐阿寶塑
造成其影子人物,強調她洗腳時腳趾甲上塗著鮮紅的蔻丹。
小說初段寫世鈞和曼楨由朋友關係發展至互生情愫,
對心理的刻劃絲絲入扣。如世鈞因曼楨陪他拍照而丟了手
套,心上內疚,老遠跑去替她拾回,然後又不知該如何歸
還,留著又更覺尷尬,心上感覺異樣。又如世鈞第一次回
南京之前,曼楨來訪,主動為他打點皮箱,令他心神彷彿,
先是忘了蓋上熱水瓶,後是發覺蓋上了瓶蓋而忘了木塞,
以至水涼了,瓶蓋卻極為燙手,如他面上的緋紅。
張愛玲的小說深受《紅樓夢》影響,擅寫舊社會和大
家族的複雜人情。本篇對世鈞母親和嫂嫂的相處,石太太
對窮小子叔惠的冷待,許太太以為世鈞搶去兒子女友的誤
會,均有細緻的處理。小說中對家居擺設和女角衣飾均作
工筆細描,甚見「紅樓家數」。
教學建議
1. 本作品在風格上與課程指定作品所選的《藥》截然不同,
教師可誘導學生欣賞兩者不同的敘述手法及人生觀照。
2. 教師可鼓勵學生把《半生緣》和坊間的流行愛情小說作一
並讀比較,從而欣賞張愛玲在人物及心理描寫上的細緻:
在人物描寫方面,小說對曼楨和曼璐兩姐妹的衣飾均有精
到的描寫,寫曼楨是:「她在戶內也圍著一條紅藍格子的小
圍巾,襯著深藍布罩袍,倒像個高小女生的打扮。藍布罩
袍已經洗得絨兜兜地泛了灰白,那顏色倒有一種溫雅的感
覺,一種線裝書的暗藍色封面。」(頁8)寫曼璐是:「她穿
中六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174
著一件蘋果綠軟緞長旗袍,倒有八成新,只是腰際有一個
黑隱隱的手印,那是跳舞的時候人家手汗印上去的。衣裳
上忽然現出這樣一隻淡黑色的手印,看上去卻有一些恐怖
的意味。頭髮亂蓬蓬的還沒梳過,臉上卻已經是全部舞台
化妝,紅的鮮紅,黑的墨黑,眼圈上抹著藍色的油膏,遠
看固然是美麗的,近看便覺得面目猙獰。」(頁19)
在心理描寫方面,小說寫曼楨和叔惠陪世鈞到郊外拍照,
曼楨不小心掉了紅手套,世鈞事後為她拾回。小說對世鈞
的心理轉折處理得非常有層次感:「他老遠的就用手電筒照
著,一照就照到樹下那一隻紅色的手套,心裡先是一高興,
到跟前去,一彎腰拾了起來,用電筒照著,拿在手裡看了
一看,卻又躊躇起來了。明天拿去交給她,怎麼說呢?不
是顯著奇怪麼?冒著雨走上這麼遠的路,專為替她把這麼
隻手套找回來。他本來的意思不過是因為抱歉,都是因為
他要拍照片,不然人家也不會失落東西。但是連他自己也
覺得這理由不夠充分的。那麼怎麼樣呢?他真懊悔來到這
裡,但是既然來了,東西也找到了,總不見得能夠再把它
丟在地下?他把上面的泥沙略微撣了一撣,就把它塞在袋
裡。既然拿了,總也不能不還給人家。自己保存著,那更
是笑話了。」(頁11)
3. 《半生緣》乃張愛玲嘗試面對群眾之作,與《傳奇》內的
短篇(如《傾城之戀》和《金鎖記》等)相比,藝術成就
稍遜,教師可引導學生作更高層次的閱讀和賞析。
4. 《半生緣》一書採用第三人稱的全知敘述,敘述者超越時
空,無所不知,可以補充小說人物記不起來的資料。如小
說開頭說:「他和曼楨認識,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其
實他到底是甚麼時候第一次看見她的,根本就記不清楚
了。是叔惠先認識她的⋯⋯世鈞好兩次跑去找叔惠,總該
看見她的,可是並沒有印象。」(頁3)教師可向學生講解
小說全知敘述的特點,並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代入不同
的角色(如沈世鈞、顧曼楨或許叔惠),想像自己對事情的
理解和感受,然後把小說的個別片段以第一人稱敘述重寫。
5. 許鞍華於1997 年曾把《半生緣》搬上銀幕。教師可鼓勵學
半生緣
175
生觀看電影,並從人物形象和情節處理等角度討論改編的
得失。
6. 《半生緣》為《亦報》上的連載小說,需以情節吸引讀者
追看。小說中有多個巧合的設計,令男女主角不能終成眷
屬,如曼楨遭姐夫污辱後不久,世鈞陪父親到醫院看病,
醫院中剛巧有一個護士是張慕瑾的同鄉,世鈞從她口中得
悉慕瑾剛結婚,新娘子跟曼楨同樣是上海人,便以為曼楨
已嫁慕瑾為妻。曼楨逃出生天後,去信世鈞,但信卻落在
沈老太太手中,她為怕兒子和石翠芝的婚事受影響,便把
信毀掉。教師可向學生解釋文化生產環境對作品的約制,
並討論小說中有多個巧合的情節是否合理。
7. 教師可引導學生留心小說的時代背景,並注意當中提及的
地名和名勝(如叔惠和翠芝遊南京玄武湖),以加深對中國
地理和近代史的認識。
註:文中引錄原文的頁碼據張愛玲:《半生緣》。香港:皇冠出版社,1992 年。
中六中國文學名著選讀簡介
176
2007-11-17 7:43 pm
咁都只係比3粒星,似乎小一點呢,哈哈 ^^ wlcheng421的網友,唔該哂你呀 好詳細
2007-02-28 9:59 pm
之前我用呢個黎做閱讀報告,唔知岩唔岩你!
http://www.emb.gov.hk/FileManager/EN/Content_3687/34.pdf


收錄日期: 2021-04-13 14:47: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8000051KK0141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