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聯進攻關東軍的戰役

2007-02-28 7:49 pm
小弟想知道當年蘇聯當年進攻關東軍的戰鬥序列如何,即當時蘇軍有甚麼部隊參加該場戰役。
小弟知道該場戰役的相關歷史,亦知道當時蘇軍的司令是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所以請各有識之士不要再抄貼上述的資料!多謝合作。

回答 (3)

2007-03-01 4:30 am
✔ 最佳答案
當時蘇聯參予進攻日本關東軍的戰役(即遠東戰役)的部隊包括:

外貝爾加方面軍:
轄有四個合成集團軍,一個坦克集團軍,一個騎兵機械化集群,一個空軍集團軍及一個防空集團軍,兵力達六十五萬四千人,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任司令員,從外蒙古東部向瀋陽、長春方向實施主要突擊。

遠東第一方面軍:
轄四個合成集團軍,一個機械化軍,一個騎兵軍,一個空軍集團軍及一個防空集團軍,兵力達五十八萬六千人,司令員由麥列茨科夫元帥擔任,從雙子城一帶向黑龍江東南的牡丹江、吉林東部實施主要突擊。

遠東第二方面軍:
轄三個合成集團軍,一個步兵軍,一個空軍集團軍及一個防空集團軍,兵力達三十三萬七千人,司令員由普爾卡耶夫大將擔任,在蘇聯黑龍江區艦隊協同下,從饒河地區向哈爾濱、寶清方向實施主要突擊。

太平洋艦隊:
由尤馬舍夫海軍上將任司令員,主要任務是以潛艇及航空兵切斷關東軍與日本本土的海上聯繫,以及協助陸軍在千島群島以及朝鮮北部登上作戰。

另外以哈巴羅夫斯克為基地的北太平洋小艦隊,也協助各戰線作戰。

當時蘇聯在遠東部處了八十個師,兵力達一百五十八萬人,擁有二萬六千門火炮及追擊炮,五千五百多輛坦克及自行火炮,五千三百多架戰機及六百七十多艘戰鬥艦艇,從東、西、北三面弓水及海上全面包圍整個東北三省,所以蘇聯於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後,各方軍隊就迅速從各方向攻入東北,擊漬日本關東軍。



參考: 王書君:二次大戰風雲錄
2007-03-01 9:32 pm
好答案
亞歷山大·華西列夫斯基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Александ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асилевский)(1895年9月30日—1977年12月5日),蘇聯的總參謀長、遠東軍總司令。1943年,榮獲蘇聯元帥軍銜。生於伊萬諾沃州新戈利奇哈鎮一神甫家庭。1915年9月,從阿列克謝軍事學校速成班畢業,立即被派往前線。十月革命後參加紅軍,1931年5月,被調到紅軍軍事訓練部工作。1936年,被送到培養高級將領的總參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即被調到總參謀部工作。1940年5月,華西列夫斯基擔任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主管西方防務。1941年8月,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1942年5月,任總參謀長。1942年10月起,還同時擔任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任職期間,幾乎經歷了蘇聯衛國戰爭的所有重大戰役,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1945年6月,被任命為遠東蘇軍總司令,負責指揮所有的參戰部隊實施遠東戰役。戰後任蘇聯武裝力量部部長。1953年起,先後任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主管軍事科學研究的副部長。1959年,任蘇聯國防部總監組總監。

他榮獲2次「蘇聯英雄」稱號,8枚列寧勳章,兩次獲蘇聯勝利勳章及許多其他勳章。1977年12月5日,在莫斯科去世。

is it 蘇德戰爭????????

蘇德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反對納粹德國及其歐洲盟國的戰爭,時間從1941年6月22日開始到1945年5月蘇聯攻佔德國首都柏林為止。為了區分1812年~1813年俄國抵抗拿破崙侵略的「衛國戰爭」(俄語: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為愛國戰爭,中文為俄國衛國戰爭),蘇聯將這場戰爭稱為偉大的衛國戰爭(俄語為: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意為偉大的愛國戰爭),中文稱為蘇聯衛國戰爭。一般來說,蘇聯衛國戰爭還包括蘇聯對日本作戰部分。



[編輯] 蘇德戰前的形勢

史達林,蘇聯戰時的最高統帥二十世紀30年代,阿道夫·希特拉(Adolf Hitler)領導的德國法西斯政權迅速崛起,而英法美等西方國家採取的綏靖政策則更加助長了法西斯德國的勢力。而此時的蘇聯,最高領袖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史達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為實現自己的利益和德國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該條約中包括了「秘密附屬議定書」,劃分兩國在波蘭、波羅的海三國、芬蘭以及東歐其他國家的勢力範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西斯德國的軍隊很快就席捲了中歐、西歐大陸、北歐和巴爾幹半島,1941年,德國控制了歐洲包括法國、波蘭西部、荷蘭、挪威等16個國家的人力、物力資源。而這時的全世界,只有英國在獨自和法西斯軸心國作戰。

1930年代末的蘇聯,經過十幾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工業產值已經躍居歐洲第一,但是生產質量和人民生活水準則遠不如德國。另外,蘇全國也剛從瘋狂的肅反大清洗運動中慢慢恢復正常的國家秩序。在德軍橫掃歐洲之時,史達林看到如此強大的德國必然會威脅到蘇聯的國家安全,便開始著手採取防范德國的系列措施:將蘇聯的重工業和軍工工業有計劃地遷移到烏拉爾山(Урал)以東;對德國和談,避免刺激德國;穩住東方的日本,和日本簽署中立條約;建立「東方戰線」,增加戰略縱深等等。

在蘇聯的系列準備措施中,建立東方戰線是最具爭議的,在建立東方戰線的進程中,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的秘密條款佔領了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將芬蘭、羅馬尼亞等國迅速地推向自己的對立面,還遭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譴責。且事實上東方戰線在戰爭中起到的作用也極其有限。

德國方面,西線戰事的順利進行,只有英國憑藉海洋的優勢在拼死抵抗,讓希特拉感到有機會騰出手來對付東邊的大國蘇聯了,而德國的情報機構對蘇聯的錯誤判斷,也讓希特拉認為蘇聯是非常容易對付的國家,便開始著手制定入侵蘇聯的計劃,計劃代號:巴巴羅薩作戰(Unternehmen Barbarossa)。

巴巴羅薩計劃是集中大量兵力,以「閃電戰」從數個方向實施迅猛而深遠的突擊,佔領蘇聯首都莫斯科(Москва)、蘇聯第二和第三大城市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和基輔(Київ,Киев)等,把蘇聯紅軍的主力消滅在蘇聯西部地區,爾後向蘇聯腹地長驅直入,進抵阿爾漢格爾斯克(Архангельск)、伏爾加河(Волга)、阿斯特拉罕(Астрахань)一線,並用空軍摧毀烏拉爾工業區,從而擊敗蘇聯。

巴巴羅薩計划出台半年後,蘇聯還渾然不覺,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紅場舉行閱兵式紀念國際勞動節,雖然英國等國和蘇聯間諜多次向史達林彙報,德國將在1941年夏進攻蘇聯,但史達林認為,英國和德國的戰爭見分曉之前,德國還沒有能力進犯蘇聯。他甚至懷疑,這是英國間諜為了將蘇聯拉入對德作戰的陷阱而捏造的。

另外,據俄羅斯學者鮑裡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Борис Вадимович Соколов)出版的《二戰秘密檔案》(俄語版於2001年出版,中文翻譯版於2005年出版)(«Разведка. Тайны Второй мировой войны» (2001))一書中披露,史達林還曾有一個進攻德國的「大雷雨計劃」(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該計劃還比巴巴羅薩計劃更早出台,只是由於蘇聯的戰爭準備還沒有達到進攻的要求而被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先行一步。可見史達林對德國的進攻計劃是完全沒有防備的。

但是,史達林的判斷錯了,一場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在1941年6月22日正式打響。


[編輯] 初期軍事實力對比
戰爭開始時雙方的軍事實力對比:

項目 德國 蘇聯
總兵力 730萬 537.3萬
初期直接作戰兵力 550萬(含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等國軍隊) 268萬
編製 190個師(包括19個坦克師,14個摩托化師) 170個師另2個旅
坦克 4300輛 新型坦克1475輛,大量舊式坦克
火炮 4.72萬門 (50毫米以上)3.75萬門
作戰飛機 4980架 新型飛機1540架,大量舊式飛機
作戰艦艇 192艘 396艘




[編輯] 戰爭進程

[編輯] 德國進攻階段


蘇聯二戰時期最著名的海報:祖國——母親在召喚!它號召廣大青壯年拿起武器,奔赴前線抗擊德軍的進攻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30分,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公里的漫長戰線上分為北方、中央、南方3個集團軍群向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新階段。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圍殲白俄羅斯(Белоруссия)的蘇軍,兵源達50個師另2個旅,進而進攻蘇聯的心臟莫斯科,北方集團軍群的兵力是29個師,任務是殲滅波羅的海沿岸的蘇軍,進攻列寧格勒,南方集團軍群的任務是向基輔和整個烏克蘭(Україна,Украина )總方向進攻,把烏克蘭的蘇軍主力消滅在第聶伯河(Днепре,Дніпро)以西,兵源達57個師另13個旅。此外,還有直指北方的挪威和芬蘭兩個集團軍,分別向摩爾曼斯克(Мурманск)和列寧格勒方向實施突擊。
戰爭剛開始,蘇聯西部66個機場遭到猛烈轟炸,蘇軍半天之內就損失飛機1200架,其中800架未及起飛即被毀於機場,蘇聯西部城市、海空軍基地、通訊設施,在德軍航空兵襲擊之下嚴重受損,邊境軍區指揮機構基本陷於癱瘓。德軍在戰爭的第一天就前進了50至60公里。蘇聯國防委員會在戰況不明的情況下,於當晚發佈不切實際的命令,要求邊境軍區實施猛烈反擊,消滅入侵之敵,這種盲目的指揮使前線戰況更加惡化。

在戰爭的頭一周,德軍憑藉突然進攻、武器裝備上的優勢、軍隊早已動員和集中並有作戰經驗等優勢,打得極其順手,中央集團軍群已推進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Минск),南方集團軍群的前鋒,已近至通向基輔的接近地,北方集團軍群,已經渡過西德維納河。

面對有備而來的德軍,蘇軍猝不及防,蘇聯政府雖然採取緊急措施,把前沿軍區改為方面軍,成立了蘇軍統帥部,但由於大量工作未能搶在戰爭爆發之前就緒,因而在戰爭開始時嚴重失利,由於蘇軍裝備陳舊,指揮人員素質較差,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等原因,致使戰爭初期,便有28個師被全殲,70個師人員武器損失過半。據戰後西方公佈的統計資料,在蘇德戰爭的頭18天,蘇聯損失2000列火車的軍火,3000門大炮,2000架飛機,1500輛坦克,以及30萬蘇軍被俘。
德軍在佔領明斯克後,7月15日,通過激烈戰鬥,攻佔了蘇聯首都莫斯科的門戶斯摩棱斯克(Смоленск),合圍了蘇軍十幾個師,切斷了蘇聯西部最重要的交通幹線明斯克-莫斯科公路,並將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的司令部設在此地。而此時德軍離莫斯科僅有380公里之遙了。

這時德軍犯了一個可能是事關全局的錯誤,德軍分調部分進攻莫斯科的中央集團軍群主力進攻南方的基輔,以佔領蘇聯的糧倉——烏克蘭。基輔戰役從盛夏打到秋初,蘇軍在基輔防禦戰中嚴重失利,不僅損失了前沿兵力,而且用於這個方向上的預備隊也消耗殆盡,部署在基輔地域上的兩個方面軍中


收錄日期: 2021-04-12 20:15:5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8000051KK0096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