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功課...急.....20分ar~~!!

2007-02-28 7:28 am
我想知所有在山海關(天下第一關)發生過重大的歷史事件..........
一...兩件也可以.......
不過要有詳細的歷史過程~~
thx~~

回答 (8)

2007-02-28 7:32 am
✔ 最佳答案
天下第一關

  為什麼人們稱山海關為「天下第一關」呢?
山海關南臨渤海,北倚燕山;東南面是明代長城的海上起點老龍頭,西北面是直上險峰的角山。山海關關城正處山海交接的部分,集海防和陸防於一身,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從它的戰略地位或是建造規模來看,都無愧於「第一」的稱號。

嚴整的軍事防禦系統

  山海關由明代大將軍徐達奉命建造,關城的周長約4公里,城牆高達14米,4座城門外都有一圈甕城 。老龍頭長城直插海中,扼守海岸線;角山長城飛躍高峰,雉堞密布;關城四周烽火墩台星羅棋布,敵樓、哨城、翼城彼此呼應,構成一個堅固的軍事防禦體系,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軍事重鎮。
2007-03-03 7:13 am
被譽爲“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的一個重要關隘。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這裏設山海衛,徐達見這一帶“枕山襟海,實遼薊咽喉,乃移關於此,連引長城爲城之址”,次年十二月築起了山海衛城。衛叫山海衛,關叫山海關,因它位於山海之間。

山海關城

山海關城是一座土築磚包的雄偉關城,城高14米,厚7米,周長4公里,呈正方形。整個城池與萬里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有四門:東門面向關外,叫鎮東門;西門對關內,叫迎恩門;南門面海,稱望洋門;北門臨北疆,稱威遠門。在四個城門中,氣魄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鎮東門,門上有箭樓,門外有甕城, 明代書法家肖顯所書的“天下第一關”巨匾就高懸在箭樓簷下。登上山海關城樓北望,萬山重疊,萬里長城如一條昂首的巨龍躍上群峰,蜿蜒起舞,景色異常壯觀。往南看,乃是波瀾壯闊的渤海,長城從山海關直逼海中。如果把萬里長城比作一條翻山越嶺的巨龍,那這些伸入海裏的建築就恰似龍首在吞波吐浪,因此人們把它稱爲“老龍頭”。

關城很堅固,東門除了建有甕城外,東門箭樓兩側還築有臨閭樓、威遠堂、牧營樓和靖邊樓。成南、城北還分別築有南翼城和北翼城,以駐兵防守和儲備糧草。爲防衛的需要,城東關外還築有衆多的城堡和星羅棋佈的敵臺、烽火臺,這樣就形成了以長城爲骨幹,以“天下第一關”爲中心,“主體兩翼”“左輔右弼”的古代城防體系。這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氣勢宏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

山海關遊覽區名勝古迹很多,除了關城以外,還有老龍頭、孟薑女廟和燕塞湖、懸陽洞等。

老龍頭

老龍頭位於關城南約4公里的渤海之濱,它砌石爲壘,高約10米,伸入海中約20余米,狀似一條巨龍。老龍頭上建有澄海樓,是清康熙、乾隆回奉天祭祖時,登樓觀海、飲酒賦詩之處。這裏地勢高峻,登臨其上,會倍感心胸開闊,倍增民族豪情。

孟薑女廟

孟薑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山崗上。廟系根據孟薑女萬里尋夫的民間故事而建造。廟內有前後兩殿,前殿有孟薑女像,左右侍有童男童女,兩側壁上鑲有碑刻,其中有乾隆、嘉慶、道光題詞。後殿原供觀音,殿后有“望夫石”,石上有坑,傳爲孟薑女望夫足迹。旁有石台,台後有振衣亭,爲孟薑女梳妝更衣處。廟東南4公里渤海中有兩塊礁石,傳爲薑女墳。

承德避暑山莊

承德避暑山莊又稱承德離宮或 熱河行宮,是我國最大的皇家 園林。山莊的建造主要是爲了 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抵禦 沙俄的擴張。它是清帝每年北 巡的重要行宮之一。

山莊始建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歷時87年才建成。山莊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其中苑景區又分湖區、平原區和山區。

宮殿區

該區在山莊南部,有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築。正宮按封建禮制分前朝、後寢兩部分。

前朝的正殿是澹泊敬誠殿,全部由楠木建成。清代皇帝在山莊時,重大的典禮都在此舉行。四知書屋是清帝大典前休息更衣以及平時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

後寢主要有煙波致爽殿和雲山勝地樓。煙波致爽殿是皇帝的寢宮,正中設寶座;西暖閣是皇帝的臥室,床後有暗道;東暖閣是皇帝與大臣議論國事的地方。雲山勝地樓是帝後觀賞湖光山色的地方,它不設樓梯而以假山爲磴道。

出正宮門便是萬壑松風殿,這是清帝批閱奏章及讀書處。正宮東側爲松鶴齋,原供皇太后居住,其造型與頤和園中的諧趣園相仿。東宮在宮殿區最東面,原爲清帝舉行慶宴大典場所,不幸於抗日戰爭中被日軍焚毀。

苑景區

宮殿區北爲湖區,湖中有三島,西爲環碧,北有如意洲,東有月色江聲,皆以堤橋相連。環碧島清靜幽雅,原爲王子讀書處。島北采菱渡是宮女下湖采菱的渡口。如意洲上古建築比較集中,其中延薰館是正宮建立前皇帝處理朝政之處。水芳碧秀是乾隆帝爲其母后祝壽之地。如意洲北面有青蓮島,上有煙雨樓。沿長湖北行可到清時七大藏書閣之一的文津閣。

從文津閣東行便到平原區。區內“萬樹園”古木參天,綠草如茵,中央搭有豪華蒙古包,爲清帝來山莊時舉行宴會和遊樂活動的場所。離熱河泉南行可達金山島,島上亭臺樓閣一派江南景色。再沿湖畔南行可到月色江聲島,這裏是皇帝讀書、望月、聽泉之處。再往前即到“水心榭”,它是宮殿區與湖區間的重要通道。站在水心榭,環視四周皆爲美景。

山莊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區,這裏峰奇石異,林木繁茂,氣侯十分陰涼,比承德市區低4-5℃,來此盡可體會避暑之情趣。另有棒錘山、蛤蟆石等奇景。

北戴河

北戴河在河北省秦皇島市區西南15公里處。它西起戴河口,東至鷹角石,東西長約10公里,南北寬約1500公里,
是一處天然海濱浴場。北戴河風光秀麗,蒼翠的青山和浩瀚的大海相映,精致的別墅與蔥郁的林海交融。海岸漫長曲折,灘面平緩,沙軟潮平,海水清澈。這裏建有不少別墅、休養所、療養院、飯店、賓館以及酒吧、舞廳等娛樂設施,是我國一處規模較大、風景優美、設施比較齊全的海濱避暑勝地。每年5月至10月來此避暑、療養和遊覽的遊客絡繹不絕。

北戴河除了有廣闊的海濱浴場以外,還有20余處風景名勝,主要有鷹角石、金嘴、老虎石、東西聯峰山、蓮花石、觀音寺、望海亭等。

北戴河近年來也開闢了不少新景點,如奇園怪樓、秦始皇宮等。同時近年似有從鷹角亭往東北延伸之勢。另外,在北戴河西南20多千米的昌黎海濱,有45千米海岸,45公里林帶,沿海具有沙細、灘緩、水清、潮平的特點,從1985年起已辟爲海濱浴場,並計劃建爲新的海濱避暑區。這樣,以北戴河爲中心的海濱避暑療養區將不斷擴大範圍,最後將與昌黎海濱合併成統一的海濱避暑旅遊勝地。

外八廟

承德的“外八廟”,是清代修建的一個規模龐大的寺廟群,是一個凝聚了漢、蒙、藏等多民族建築風格和藝術的古建築寶庫。它們環列于承德避暑山莊的東部和北部,象衆星拱月般圍繞著 避暑山莊。山莊是皇 權的象徵,這些代表著不同民族的廟宇建 築,則象徵著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外八廟”實際上並不只8座廟,原有12座,因爲分爲八處管理,且地處塞外,因此叫外八廟。修建這些廟前後歷時67年,可以說是“康熙盛世”的産物。現在尚存7座。其中普寧寺木雕大佛爲世界之最。
2007-03-01 4:05 am
山海關
山東行4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軍事重要關隘,秦皇島去山海關,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這裏設山海衛,次年十二月築起了山海衛城。因為地點在山與海之間,叫山海衛,關叫山海關。
山海關城是一座土築磚包的關城、呈正方形,高14米,厚7米,周長4公里。整個城池與萬裏長城相連,各代均有程度不同的整修,格局仍照舊。

關城有四門:東門面向關外,叫鎮東門;西門對關內,叫迎恩門;南門面海,稱望洋門;北門臨北疆,稱威遠門。四個城門保存最完整的是鎮東,門上有箭樓、門外有甕城, 明代書法家蕭顯所書的「天下第一關」就高懸在箭樓簷下。

登上山海關城樓北望,長城如巨龍躍上山峰,蜿蜒群峰間,長城往南就是壯闊的渤海,由山海關直下海中人稱「老龍頭」。

關城的東門除有甕城外,東門箭樓兩側,還築有臨閭樓、威遠堂、牧營樓和靖邊樓。城南、城北還築南翼城和北翼城,以駐兵防守和儲備糧草。城東關外還有眾多的城堡和的敵臺、烽火臺,這樣就形成了以長城為骨幹的古代城防體系,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

歷朝有名的將領,包括徐達、戚繼光、袁祟煥和吳三桂等,都先後在這裡駐紮過,營地內還有大鐵鍋,軍士塑像,點綴營區的氣氛。屯兵據點裡面內有供操練的將台和校場、校場上還有磚造、高度及膝的八卦陣圖,它是以當時的操練攻防進退用的。

營地往東,經過坡道直通海邊一條人工構築凸出的防線,是防止敵人由淺海繞道進擊。推出石堤,有如一條很長的手臂,插入海洋中。這裡距山海關有五公里,成為長城極東的起點;尤其風浪大的時候,巨浪飛騰氣勢澎湃,由「澄海樓」進入的堤上步道,有一方巨大的「大開海岳」碑石。自此,可遙望到海神廟,附近大片的沙灘是現代夏天的海水浴場。

由長城往角山,沿途經過長年失修的長城段,感覺歲月留下的愴涼,城牆的外表,原來是覆磚的,剝落之後露出的土牆逐漸風化,城牆再硬,仍然難抵抗歲月侵蝕而土崩瓦解;有的城牆是開路貫穿,被新開道路的缺口斷面,露出千年前的本色。

山海關角山長城、是附近山勢最險惡的地方,這段城牆順山勢稜線修築,愈到山頂,坡度愈陡,整個城牆的坡度,可能僅次於嘉裕關附近的懸臂長城;當年的工程艱難,需要投下多少人力可想而知。
山海關除了關城、老龍頭之外、還有傳說的孟姜女廟、燕塞湖、懸陽洞等景點:

孟姜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山崗上。這座小廟是根據孟姜女萬裏尋夫民間故事而建造,前殿有孟姜女像和左右童男童女,兩側壁鑲有碑刻,其中還有乾隆、嘉慶、道光的題詞;後殿原供觀音,殿後有「望夫石」,石上有坑,傳為孟姜女望夫足跡,旁有石台,台後有振衣亭。

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是中國最有名古典民間故事之一,遊客到了長城,探望一下孟姜女廟、望夫石附近徘徊,自然會重溫這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加上一點浪漫的感情。

姜女廟內,除了主角和供養的神佛,有一付跟萬梓良和孟姜女,沒有多大關連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這一付對聯,可能是某一位歷史文士參觀姜女廟後,由起伏的海潮構思出來。如果把其中的「朝」和「潮」的音調、「長」和「常」的音韻調,自由組合,可以產生五種以上念法,對中國文字遊戲有點興趣的人,反覆吟哦中,可以慢慢體會古代文士的巧思和鑽研,也算旅遊中一點樂趣。山海關是長城極東的關口,歷來是華北進入東北的軍事關隘。他北依俊秀蒼翠的燕山山脈,南臨碧波浩瀚的渤海,地勢險要,自古是往來關外的據點,向有「京都鎖鑰」之稱。

山海關原為臨榆縣城的東門,所以又稱「榆關」、「臨榆關」。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設衛,始定名「山海關」。關城呈方形、土築磚包,高十四尺,周長四公里,有東西南北四個關門:東門叫鎮東門;西門叫迎恩門;南門叫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其中保存最好的,氣魄最壯觀的是東門。東城高大雄偉,城臺高十二公尺,呈長方形,南北連接長城;中央磚砌拱門,溝通關城內外,並有關門可開閉。城台上矗立著一座歇山重擔頂的二城箭樓,箭樓高十三公尺,寬二十公尺,深十一公尺。北、東、南面開有六十八個紅板箭窗。箭樓櫺窗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橫匾,上頭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明代書法家蕭顯的手筆。

山海關內、關外,代表兩種迥然不同的世界,關內是中土景致,關外是邊塞風光。位於交接處的山海關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出之際,此地戰事尤多。明朝向以「防遼」為國家大事,歷有名將率兵戌守此地,如熊廷弼、袁崇煥、戚繼光、孫承宗。明崇禎末年,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豈料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擄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六四四年春某日早晨,開關引清兵入寇,註定了明朝敗亡的命運,山海關的名聲,卻因此倍受矚目。不過滿清人建國以後,對塞外民採取懷柔政策,山海關的重要性倒不如昔日了。清康熙皇帝曾經視察山海關,題下了:「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當年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一詩。清末京奉鐵路通車〈北京至奉天,今北寧鐵路〉,分為「關內」、「關外」兩段,凡是往來關東的必須在此換車,增加山海關地方的重要性和繁榮。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中共將山海關劃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為配合觀光需要,並將山海關城及附近附近的孟姜女廟再次整修一番。

登上山海關的東城箭樓,領略山海關「形勢之險要,關山之壯美」。向北看,長城依著燕山山勢蜿蜒翻騰,雄偉的雉堞隱現在翠綠的巒山之間,令人想起當年的將士,在這「戊角戰鼓頻催的邊城,執戈奮戰的情景」。

向南看,一泓碧的渤海無盡伸展,浩浩渺渺,何等遠闊,而長城自燕山餘脈緩緩而下,一直延伸到渤海邊上的老龍頭。老龍頭,是明代戚繼光指揮兵士修建的入海石城,高十公尺,長二十三公尺,和海灘的長城連接起來。因為人們習慣將長城比喻作翻山越嶺的長龍,這段時城又好像龍頭深入大海,所以叫他「老龍頭」。如今入海石城已經塌毀,但是從浸泡在海水中的一塊塊巨大的花崗岩中,可以想像當年宏偉的規模。

向東看,遠處一座山丘,就是歡喜領。目前歡喜領上,昔日威遠城的輪廓仍清晰可見,這是山海關第一道防線,也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地方。離城近處有一個較大的城圈,叫做羅東城。和城樓相接,還有一個更小的城圈,叫做瓮城,城樓的周圍另有許多敵樓和蜂火臺。可見山海關一帶險峻的氣象。
參考: CHIST BK
2007-03-01 2:48 am
山海關六百多年來,依舊是屹立在山、海之間,距離瀋陽、北平各260哩。

山海關是長城極東的關口,歷來是華北進入東北的軍事關隘。他北依俊秀蒼翠的燕山山脈,南臨碧波浩瀚的渤海,地勢險要,自古是往來關外的據點,向有「京都鎖鑰」之稱。

山海關原為臨榆縣城的東門,所以又稱「榆關」、「臨榆關」。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設衛,始定名「山海關」。關城呈方形、土築磚包,高十四尺,周長四公里,有東西南北四個關門:東門叫鎮東門;西門叫迎恩門;南門叫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其中保存最好的,氣魄最壯觀的是東門。東城高大雄偉,城臺高十二公尺,呈長方形,南北連接長城;中央磚砌拱門,溝通關城內外,並有關門可開閉。城台上矗立著一座歇山重擔頂的二城箭樓,箭樓高十三公尺,寬二十公尺,深十一公尺。北、東、南面開有六十八個紅板箭窗。箭樓櫺窗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橫匾,上頭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明代書法家蕭顯的手筆。

山海關內、關外,代表兩種迥然不同的世界,關內是中土景致,關外是邊塞風光。位於交接處的山海關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出之際,此地戰事尤多。明朝向以「防遼」為國家大事,歷有名將率兵戌守此地,如熊廷弼、袁崇煥、戚繼光、孫承宗。明崇禎末年,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豈料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擄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六四四年春某日早晨,開關引清兵入寇,註定了明朝敗亡的命運,山海關的名聲,卻因此倍受矚目。不過滿清人建國以後,對塞外民採取懷柔政策,山海關的重要性倒不如昔日了。清康熙皇帝曾經視察山海關,題下了:「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當年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一詩。清末京奉鐵路通車〈北京至奉天,今北寧鐵路〉,分為「關內」、「關外」兩段,凡是往來關東的必須在此換車,增加山海關地方的重要性和繁榮。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中共將山海關劃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為配合觀光需要,並將山海關城及附近附近的孟姜女廟再次整修一番。

登上山海關的東城箭樓,領略山海關「形勢之險要,關山之壯美」。向北看,長城依著燕山山勢蜿蜒翻騰,雄偉的雉堞隱現在翠綠的巒山之間,令人想起當年的將士,在這「戊角戰鼓頻催的邊城,執戈奮戰的情景」。

向南看,一泓碧的渤海無盡伸展,浩浩渺渺,何等遠闊,而長城自燕山餘脈緩緩而下,一直延伸到渤海邊上的老龍頭。老龍頭,是明代戚繼光指揮兵士修建的入海石城,高十公尺,長二十三公尺,和海灘的長城連接起來。因為人們習慣將長城比喻作翻山越嶺的長龍,這段時城又好像龍頭深入大海,所以叫他「老龍頭」。如今入海石城已經塌毀,但是從浸泡在海水中的一塊塊巨大的花崗岩中,可以想像當年宏偉的規模。

向東看,遠處一座山丘,就是歡喜領。目前歡喜領上,昔日威遠城的輪廓仍清晰可見,這是山海關第一道防線,也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地方。離城近處有一個較大的城圈,叫做羅東城。和城樓相接,還有一個更小的城圈,叫做瓮城,城樓的周圍另有許多敵樓和蜂火臺。可見山海關一帶險峻的氣象。

參考資料:

環華百科全書第15本473頁

中華兒童百科全書第10本3482頁

放眼中國第3本176頁。

 
2007-02-28 10:19 pm
山海關
山東行4
山海關在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公里,是明代萬里長城東部軍事重要關隘,秦皇島去山海關,車程大約一個多小時。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這裏設山海衛,次年十二月築起了山海衛城。因為地點在山與海之間,叫山海衛,關叫山海關。
山海關城是一座土築磚包的關城、呈正方形,高14米,厚7米,周長4公里。整個城池與萬裏長城相連,各代均有程度不同的整修,格局仍照舊。

關城有四門:東門面向關外,叫鎮東門;西門對關內,叫迎恩門;南門面海,稱望洋門;北門臨北疆,稱威遠門。四個城門保存最完整的是鎮東,門上有箭樓、門外有甕城, 明代書法家蕭顯所書的「天下第一關」就高懸在箭樓簷下。

登上山海關城樓北望,長城如巨龍躍上山峰,蜿蜒群峰間,長城往南就是壯闊的渤海,由山海關直下海中人稱「老龍頭」。

關城的東門除有甕城外,東門箭樓兩側,還築有臨閭樓、威遠堂、牧營樓和靖邊樓。城南、城北還築南翼城和北翼城,以駐兵防守和儲備糧草。城東關外還有眾多的城堡和的敵臺、烽火臺,這樣就形成了以長城為骨幹的古代城防體系,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

歷朝有名的將領,包括徐達、戚繼光、袁祟煥和吳三桂等,都先後在這裡駐紮過,營地內還有大鐵鍋,軍士塑像,點綴營區的氣氛。屯兵據點裡面內有供操練的將台和校場、校場上還有磚造、高度及膝的八卦陣圖,它是以當時的操練攻防進退用的。

營地往東,經過坡道直通海邊一條人工構築凸出的防線,是防止敵人由淺海繞道進擊。推出石堤,有如一條很長的手臂,插入海洋中。這裡距山海關有五公里,成為長城極東的起點;尤其風浪大的時候,巨浪飛騰氣勢澎湃,由「澄海樓」進入的堤上步道,有一方巨大的「大開海岳」碑石。自此,可遙望到海神廟,附近大片的沙灘是現代夏天的海水浴場。

由長城往角山,沿途經過長年失修的長城段,感覺歲月留下的愴涼,城牆的外表,原來是覆磚的,剝落之後露出的土牆逐漸風化,城牆再硬,仍然難抵抗歲月侵蝕而土崩瓦解;有的城牆是開路貫穿,被新開道路的缺口斷面,露出千年前的本色。

山海關角山長城、是附近山勢最險惡的地方,這段城牆順山勢稜線修築,愈到山頂,坡度愈陡,整個城牆的坡度,可能僅次於嘉裕關附近的懸臂長城;當年的工程艱難,需要投下多少人力可想而知。
山海關除了關城、老龍頭之外、還有傳說的孟姜女廟、燕塞湖、懸陽洞等景點:

孟姜女廟又稱貞女祠,位於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後山崗上。這座小廟是根據孟姜女萬裏尋夫民間故事而建造,前殿有孟姜女像和左右童男童女,兩側壁鑲有碑刻,其中還有乾隆、嘉慶、道光的題詞;後殿原供觀音,殿後有「望夫石」,石上有坑,傳為孟姜女望夫足跡,旁有石台,台後有振衣亭。

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是中國最有名古典民間故事之一,遊客到了長城,探望一下孟姜女廟、望夫石附近徘徊,自然會重溫這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加上一點浪漫的感情。

姜女廟內,除了主角和供養的神佛,有一付跟萬梓良和孟姜女,沒有多大關連的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這一付對聯,可能是某一位歷史文士參觀姜女廟後,由起伏的海潮構思出來。如果把其中的「朝」和「潮」的音調、「長」和「常」的音韻調,自由組合,可以產生五種以上念法,對中國文字遊戲有點興趣的人,反覆吟哦中,可以慢慢體會古代文士的巧思和鑽研,也算旅遊中一點樂趣。山海關是長城極東的關口,歷來是華北進入東北的軍事關隘。他北依俊秀蒼翠的燕山山脈,南臨碧波浩瀚的渤海,地勢險要,自古是往來關外的據點,向有「京都鎖鑰」之稱。

山海關原為臨榆縣城的東門,所以又稱「榆關」、「臨榆關」。明太祖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設衛,始定名「山海關」。關城呈方形、土築磚包,高十四尺,周長四公里,有東西南北四個關門:東門叫鎮東門;西門叫迎恩門;南門叫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其中保存最好的,氣魄最壯觀的是東門。東城高大雄偉,城臺高十二公尺,呈長方形,南北連接長城;中央磚砌拱門,溝通關城內外,並有關門可開閉。城台上矗立著一座歇山重擔頂的二城箭樓,箭樓高十三公尺,寬二十公尺,深十一公尺。北、東、南面開有六十八個紅板箭窗。箭樓櫺窗上懸掛著一塊巨大的橫匾,上頭寫著「天下第一關」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是明代書法家蕭顯的手筆。

山海關內、關外,代表兩種迥然不同的世界,關內是中土景致,關外是邊塞風光。位於交接處的山海關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末清出之際,此地戰事尤多。明朝向以「防遼」為國家大事,歷有名將率兵戌守此地,如熊廷弼、袁崇煥、戚繼光、孫承宗。明崇禎末年,吳三桂鎮守山海關,豈料闖王李自成攻陷北京,擄走了他的愛妾陳圓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六四四年春某日早晨,開關引清兵入寇,註定了明朝敗亡的命運,山海關的名聲,卻因此倍受矚目。不過滿清人建國以後,對塞外民採取懷柔政策,山海關的重要性倒不如昔日了。清康熙皇帝曾經視察山海關,題下了:「萬里經營到海涯,紛紛調發逐浮誇。當年費盡生民力,天下何曾屬爾家」一詩。清末京奉鐵路通車〈北京至奉天,今北寧鐵路〉,分為「關內」、「關外」兩段,凡是往來關東的必須在此換車,增加山海關地方的重要性和繁榮。民國五十年〈一九六一〉,中共將山海關劃為「全國重要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為配合觀光需要,並將山海關城及附近附近的孟姜女廟再次整修一番。

登上山海關的東城箭樓,領略山海關「形勢之險要,關山之壯美」。向北看,長城依著燕山山勢蜿蜒翻騰,雄偉的雉堞隱現在翠綠的巒山之間,令人想起當年的將士,在這「戊角戰鼓頻催的邊城,執戈奮戰的情景」。

向南看,一泓碧的渤海無盡伸展,浩浩渺渺,何等遠闊,而長城自燕山餘脈緩緩而下,一直延伸到渤海邊上的老龍頭。老龍頭,是明代戚繼光指揮兵士修建的入海石城,高十公尺,長二十三公尺,和海灘的長城連接起來。因為人們習慣將長城比喻作翻山越嶺的長龍,這段時城又好像龍頭深入大海,所以叫他「老龍頭」。如今入海石城已經塌毀,但是從浸泡在海水中的一塊塊巨大的花崗岩中,可以想像當年宏偉的規模。

向東看,遠處一座山丘,就是歡喜領。目前歡喜領上,昔日威遠城的輪廓仍清晰可見,這是山海關第一道防線,也是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的地方。離城近處有一個較大的城圈,叫做羅東城。和城樓相接,還有一個更小的城圈,叫做瓮城,城樓的周圍另有許多敵樓和蜂火臺。可見山海關一帶險峻的氣象。
2007-02-28 7:19 pm
山海關是長城東邊的開端,據聞孟姜女廟就在附近,是否哭崩之處就不知了!它的「天下第一關」牌匾本身就是一個歷史故事,由明代書法家蕭顯書寫,繁覆如關字,簡單如一字,放在一起,完全配合!為後世學者讚誦!

山海關最為人知的是吳三桂的開關引領清兵入關,姬妾陳圓圓為李自成所挾,「沖冠一怒為紅顏」之下,中國為此改朝換代。
2007-02-28 7:39 am
jhikkjjkhkjhkjkhgkghkhjkhjkhk
參考: book
2007-02-28 7:33 am
重現被湮沒的歷史

殘破、消失這樣的字眼將從此告別山海關。采訪中郭所長十分欣喜地告訴記者,目前河北省古代建筑保護研究所已對山海關長城古跡的保護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并了解歷史文獻記載及文物古跡的分布狀況,制訂出古跡保護專項規划。大規模復修會歷時15年,將逐步重現山海關被湮沒的歷史古跡。記者隨后采訪了河北省古建所的有關人士,該人士稱,復修將分近期、遠期進行,近期歷時5年,望洋樓、迎恩樓、威遠樓、鐘鼓樓、徐達廟、副都統署及歷史價值較高的孔廟都已被列入名單,“位于關城十字街中心的鐘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現在其遺址保存較為完整,復修后將成為古建珍品,解放后大部分建筑被毀的孔廟建筑群在京東一帶實為少見,此次復修將恢復其原建筑布局中的大成坊、大成門、神道、忠列祠等。”同時,由于一些文物古跡分布較為分散,比如關城內的大悲閣、城隍廟及水門等將在15年的長期規划中分批進行重修。更值得一提的是,山海關東羅城保護規划方案也已于日前通過了國家文物局的審查,河北省將用20年的時間對東羅城的環境進行整治,同時做好現存文物古跡的維修保護,并逐步恢復護城河附近明末清初的歷史風貌。


收錄日期: 2021-04-12 21:26: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7000051KK0550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