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作者介紹:
朱自清(一八九八〜一九四八),字佩弦,江蘇揚州人,原籍浙江 紹興,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散文家及詩人。
一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二二年發表長詩「毀滅」 ,震撼詩壇,一舉奠定他在文壇的地位。之後從事散文寫作,其文 風格縝密、氣質沈鬱、語言簡練、清新細膩,作品中充滿了對美的 嚮往、對光明的憧憬,是少數兼具人文素養及藝術理論的創作者。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留學英國,完成多部遊記創作。
著有詩集《雪朝》(合集),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 歐遊雜記》《你我》《倫敦雜記》,文藝論著《詩言志辨》《論雅 俗共賞》等。現有《朱自清全集》流傳於世。
朱自清的文學地位:
關於朱自清早期散文的文學地位,一直都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李素伯說散文集《背影》給人以「芳香的迷醉」,葉聖陶說〈荷塘月色〉、〈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匆匆〉等文,「都有點做作,太過於注重修辭,不怎麼自然」。這幾篇散文「論文字,平穩清楚,找不出一點差池,可是總覺得缺少一個靈魂,一種口語裡所包含的生氣」。旅美學人夏志清,則認為〈荷塘月色〉這些文字「『美』得化不開……讀了實在令人肉麻」。
但中國大陸(至少是官方)對朱自清的散文評價甚高,《綠》、《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曾被選入中小學的語文課本,甚至要求學生背誦。
朱自清先生在40年代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鴛鴦蝴蝶派的小說意在供人們茶餘飯後消遣,倒是中國小說的正宗。」5這句話出自一位文學研究會(以「為人生」為文學宗旨)主將之口,而且是在經歷了急風暴雨般的「文學革命」之後,實在頗耐人尋味。用現在的眼光來看,五四時代對「舊文學」絕不姑息的「打倒」與「推翻」,的確含有爭取「生存權」、「話語權」的意味,在相當大程度上只不過是現代文化先驅者一種策略上的選擇。「將文藝當作高興時的遊戲或失意時的消遣的時候」,不僅當時沒有「過去」,而且大半個世紀以後的今天,也絲毫沒有即將「過去」的跡象。鴛鴦蝴蝶派是典型的市民文學,倘若它代表的果然是「中國小說的正宗」(這應當是公允之論),那麼從任何一種意義上來講,這一脈文學都不應該沿襲此前情緒化(或者說策略化)的評判路數。
資料:
http://www.cbooks.org/textsearch.asp?job=3&subnameID=5090&sw=%A6B%A4%DF
http://home.kimo.com.tw/junschan/big5/prose/zuzchin/z001.htm
2007-03-12 00:33:22 補充:
朱自清的文學地位: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2007-03-12 00:35:29 補充:
相關資料:
http://www.wiki.cn/wiki/%E6%9C%B1%E8%87%AA%E6%B8%85http://www.wiki.cn/wiki/%E6%9C%B1%E8%87%AA%E6%B8%85%E8%AF%B4%E8%AF%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