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3.明報
《明報》是香港一份老牌中文報紙,於1959年5月20日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創立。
1991年3月22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金庸佔60%股權,沈寶新佔15%,公眾人士佔25%)。1993年金庸主動把《明報》控制權移交給中國數位于品海。後來于被發現有刑事案底,《明報》再轉售予現任主席馬來西亞親華商人拿督張曉卿。《明報》歷任總編輯是: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現任總編輯為張健波。
《明報》在海外設有同名分部(同一集團還有加拿大溫哥華之「加西版」、加拿大多倫多之「加東版」、美國紐約之「美東版」及美國舊金山之「美西版」)。於1966年1月創立《明報月刊》;另明報集團屬下還有《明報周刊》、《亞洲週刊》、《HI-TECH WEEKLY》及《兒童周刊》刊物,自設出版社和經營旅遊業務。明報集團(港交所:0685)於1991年3月22日起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2007年1月29日企業與星洲媒體、南洋報業合併。
《明報》內容以香港新聞為主,兩岸新聞次之;報道亦屢次獲獎。調查指香港市民認為《明報》在本地報章中有較高的公信力。其《世紀》副刊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
定位
《明報》立場比其他大眾化報紙(如東方日報、蘋果日報)較保守,但亦較親北京報紙(如大公報、文匯報)開明,較少用震撼讀者的大標題,排版及色彩亦較單調,傾向使用中性用語,不少香港中學均會代學生訂閱《明報》。
在本地報業市場劇烈競爭下,近年《明報》大標題的語氣和內容被指較以前「軟」化,即趨向「資訊娛樂化」(infotainment),但整體而言,《明報》形象仍傾向嚴肅。
風格
根據張圭陽著《金庸與報業》及《金庸與明報傳奇》書中所載,金庸向作者表示, 「報紙是老闆的私器,不是公眾的公器。」金庸說:「新聞自由,是報社員工向外爭取的,而不是向報社內爭取的。報社內只有僱主與僱員的關係,並沒有誰向誰爭取自由的關係。」
總體來說,查良鏞透過《明報》呈現的四種精神,分別為:
強烈民族意識;
高舉儒家思想;
反戰;
崇尚自由。
讀者
《明報》主要讀者群是中產階級、專業人士、經理和企業的決策人。他們通常有較高的收入和教育程度,是香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讀者群。所以,很多發表政見的廣告,都在《明報》刊登。
《明報》也是香港教育機構較多訂閱的報紙。香港的學校常把《明報》列為強制的報紙訂購,而《明報》亦時常為學生提供特別優惠及舉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