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氐由來 ( 急 )

2007-02-28 2:07 am
50字內,thx

回答 (3)

2007-02-28 2:16 am
✔ 最佳答案
歷史來源 「黃」源出 ;
一 ; 出自「嬴」姓。以國為氏。據《諸暨孝義黃氏族譜》所載,黃氏為嬴姓十四氏之一。古代黃國在今河南潢川。後被楚國所滅,子孫散居四方,以國名為氏。

二 ; 古代南方蠻族有黃姓。在廣西南寧一帶。

家族名人 黃歇
游學博聞,楚考烈王以之為相,封為春申君。相楚二十餘年,食客三千多人。娶李園之妹,知其有孕,納於考烈王,生幽王。後李園用事,忌春申君,遂伏死士於棘門刺殺之。

黃初平(黃大仙)

黃霸 (前?~前51)
字次公,西漢淮陽陽夏人。少學律令,武帝末,補侍郎謁者,歷河南太守丞,時吏尚嚴酷,而霸為政寬和。嘗從經學家夏庚勝治尚書。官至丞相,封建成侯,卒諡定。

黃庭堅 (1045~1105)
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宋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工詩,為江西詩派的開創人,並擅行、草書。著有山谷內集、外集、別集、詞等。

黃巢 (?~884)
唐曹州人。出身鹽商,積財聚眾,尤好收留亡命之徒。唐懿宗以來,因皇室奢侈過度,賦稅沈重,加上連年發生水﹑旱災,遂致民不聊生,盜匪群起。僖宗乾符元年(西元874),王仙芝率盜匪起事,翌年黃巢起兵響應,乾符五年王仙芝敗死於湖北,黃巢被推舉為衝天大將軍,率眾攻掠江﹑浙﹑閩﹑粵等地,廣明元年(西元880)陷洛陽、長安,僖宗逃奔成都,巢自號為帝,國號大齊。唐以官爵籠絡李克用相援,大敗黃巢,巢自刎身亡,為害十年的黃巢之亂始告結束,史稱為黃巢之亂。

黃道婆
元朝時擅於紡織技術的女工藝家。曾隨崖州黎族學習紡織技術,學成後返鄉從事紡織工作,促成棉紡織業的進步,使元明以後的松江細布聞名於四方。紡織業者遂立祠祭之,以感其功。亦稱為黃婆。

地望分布 湖北江夏郡,陜西櫟陽郡,寧夏安定郡,湖北房陵郡,湖北漢東郡,河北上谷郡,安徽焦郡.
張氏

歷史來源 「張」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據《通誌.氏族略.以字為氏》所載,張氏,世代仕晉,晉分為三,又世代仕韓,後漸成望族。

二 ; 改姓,三國魏張遼原姓「聶」,改姓「張」。又三國蜀諸葛亮賜南蠻酋長龍祐那為「張」氏。

三 ; 「張」氏自漢代以後,人數漸多,與當時道教的興起與流行有關。道教自稱源與黃帝,而盛行「黃帝賜姓張氏」的說法,道教領袖如張角,張魯等。

四 ; 據《元和姓纂》云 ﹔「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孤星,始製弓矢,主祀張星,因姓張氏」。


家族名人 張儀(前?~309)
戰國時魏人。相秦惠王,以連橫之策遊說六國,使六國背叛縱約以事秦。惠王卒,六國復合縱以背秦,群臣讒之,乃去秦而為魏相,一年後卒。

張良 (前 ? - 前 186)

字子房。漢初名臣。本是韓國公子,秦滅韓,良欲為覬齁仇,乃使人擊始皇於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隱於下邳,而受太公兵法於圯上老人。後為高祖策畫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黃老,學辟穀之術。卒諡文成。

張道陵 (34~155)

道教的真正創教者,本名陵,東漢沛國(今安徽省宿縣西北)人。以符水禁咒法惑人,從學者須出五斗米,故世稱五斗米道。亦稱為張天師。

張飛 (?~271)

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諡桓。

張麗華

南朝陳後主妃,神采豔麗,聰慧強記,後主常抱置膝上,共商軍國大事。國亡,與後主俱入井,隋軍擒而斬之。後祀奉為十月芙蓉花神。

張果老

張居正(1525~1582)

字叔大,號太岳,明江陵人。穆宗時入閣,神宗時為首輔,綜核名實,信賞必罰,整飭紀綱,推行一條鞭法,為相十年,海內稱治。卒諡文忠。著有太岳集、帝鑑圖說等。

張騫 (?~前114)

字子文,西漢成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武帝時以軍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將,出使烏孫,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西北諸國方與漢交通,使漢朝能與中亞交流,並打通前往西域的南北兩條通路,引進優良馬種、葡萄及苜蓿等。

張旭

字伯高,唐代吳(今江蘇蘇州)人,生卒年不詳。為著名書法家,以草書最為知名,有草聖之稱。其書法逸勢奇狀,連綿迴繞,具有新風格。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並稱三絕。相傳他往往大醉後呼喊狂走,揮灑落筆,有時以髮濡墨而書,故世稱為張顛、書顛。

張士誠 (1321~1367)

小字九四,元朝泰州(今江蘇省泰縣)人。元末群雄之一。本從事運鹽業,後據吳中,自稱吳王,後為明將徐達、常遇春所擒,自殺身亡。

張三豐

生卒年不詳。宋武當道士,所創太極拳術,聞名當時,其法傳於後世,稱內家拳,又稱武當派。或作張三峰。(2) 名全,一名君寶,號三丰,明朝遼東懿州(今黑山縣境)人,生卒年不詳。因其不修邊幅,又稱張邋遢。史稱其辟穀數月不飢,事能前知,太祖、成祖求之,皆不得,英宗時贈為通微顯化真人。

張作霖(1875~1928)

字雨亭,奉天海城人。民國官至東三省巡閱使,握三省軍政大權,為奉系領袖。兩次直奉戰爭,先敗後勝。民國十六年稱大元帥,在北京組政府。十七年因國民革命軍進抵河北,軍事失利,退回關外,至皇姑屯被日軍炸傷,未幾傷重而亡。

地望分布
河南青河郡,河南南陽郡,江蘇吳郡,甘肅安定郡,甘肅敦煌郡,甘肅武威郡,河北范陽郡.
參考: me
2007-03-02 10:13 pm
Not answering the question at all.
The question ask 李氐由來, but the answer never mention 李氐 at all.
2007-02-28 2:10 am
李氏  

     
歷史來源   「李」源出有四個出處。
一 ; 據《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出自「嬴」姓。皋陶之後,世為大理(掌管刑法的獄官之長),以官為姓,春秋時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老子因祖輩為理官,遂以理「李」為氏,稱李耳。

二 ; 據「北史」所載,趙郡李氏,為趙將武安君之後,李左車其先也。

三 ; 據「魏書」所載,後魏有代北鮮卑族复姓「叱李」氏,後改為漢字單姓「李」氏。

四 ; 唐朝皇室姓「李」,「李」遂為國姓。唐初開國元勛諸將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鮮于,張,阿布,阿跌,舍利,董,羅,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為复姓)賜與國姓「李」。此外還有許多家族改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家族名人   李耳 (即老子)
春秋末期重要的哲學家,他崇尚自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是中國重要的哲學思想「道家」的創始人。

李世民 (599-649)

李白 (701-762)

中國最偉大的浪漫詩人,祖籍甘肅秦安,他被譽為詩仙。

李自成 (1823-1864)

明末農民義軍領袖,號「闖王」,陝西米脂人。

李鴻章 (1823~1901)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清代政治家。平定捻匪及太平天國有功,歷任直隸、湖廣、兩廣總督。尤善外交,曾多次代表清廷與外國簽訂條約。後因積勞嘔血而死,晉封一等侯,卒諡文忠。

李登輝 (1923~?)

臺灣省臺北縣三芝鄉人。國立臺灣大學畢業,美國康乃爾大學農經博士。歷任省農林廳股長、農復會技正、行政院政務委員、臺北市市長、臺灣省主席。1984年提名當選副總統,1988年一月十三日繼任第七任總統。1996年五月就任首位全民直選總統。

   
   
   
   
   
   
     
地望分布   甘肅隴西郡,河北趙郡,河南頓丘郡,遼宁渤海郡,河北中山郡,河南襄城,湖北江夏,四川梓潼,河北范陽郡,四川廣漢郡,安徽梁國,河南南陽郡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2: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7000051KK028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