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

2007-02-28 12:15 am
冬至是.........?
冬至的詩文??/
冬至的故事???
冬至的由來??

回答 (5)

2007-02-28 12:18 am
✔ 最佳答案
起源

冬 至 是 一 年 廿 四 個 節 氣 中 , 最 重 要 的 一 個 節 氣 。 它 的 由 來 , 和 曆 法 有 直 接 的 關 聯 。 冬 至 的 日 期 , 每 年 都 在 陽 曆 的 十 二 月 二 十 二 日 或 二 十 三 日 ; 陰 曆 的 日 期 則 不 太 一 定 , 但 大 抵 不 超 過 陰 曆 的 十 一 月 。

冬 至 在 《 尚 書 》 「 堯 典 」 中 稱 為 「 日 短 」 , 因 為 這 天 太 陽 直 射 南 回 歸 線 , 所 以 北 半 球 白 天 最 短 , 黑 夜 最 長 。 過 了 冬 至 後 , 日 光 照 射 北 移 , 白 天 愈 來 愈 長 , 黑 夜 愈 來 愈 短 。 古 人 說 : 「 冬 至 一 陽 生 」 , 指 的 就 是 陰 氣 到 冬 至 時 盛 極 而 衰 。 相 反 的 , 陽 氣 則 從 此 開 始 萌 芽 。


除 了 在 氣 候 上 作 為 寒 暑 交 替 的 轉 捩 點 外 , 冬 至 也 因 為 容 易 被 測 定 , 所 以 常 被 用 來 作 為 推 算 曆 法 中 節 氣 的 依 據 。 周 代 建 子 , 就 以 冬 至 所 在 的 十 一 月 為 正 月 。 至 少 到 了 漢 代 , 冬 至 就 是 個 公 定 節 日 , 百 官 皆 可 放 假 一 天 。 《 後 漢 書 》 「 禮 儀 志 」 中 記 載 : 「 冬 至 前 後 , 加 子 安 身 靜 體 , 百 官 絕 事 , 不 聽 政 , 擇 吉 辰 而 後 省 事 。 」 民 間 也 有 句 話 說 : 「 冬 至 大 如 年 」 , 冬 至 之 備 受 重 視 , 由 此 可 見 一 斑 。


冬至的傳說

河 南 地 區 流 傳 著 這 麼 一 則 有 關 冬 至 的 傳 說 :



何 南 南 陽 有 個 名 醫 叫 做 張 仲 景 , 醫 術 十 分 高 明 。 不 管 是 什 麼 樣 的 疑 難 雜 症 , 只 要 經 過 張 仲 景 的 治 療 , 都 可 以 迅 速 痊 癒 。 人 們 都 尊 稱 他 是 個 醫 聖 。

張 仲 景 原 本 在 長 沙 做 官 , 告 老 還 鄉 後 回 到 河 南 老 家 。 還 鄉 的 時 候 , 正 是 酷 寒 的 嚴 冬 。 他 走 到 白 河 岸 邊 , 發 覺 河 面 都 凍 成 了 冰 。 來 來 往 往 為 生 計 奔 忙 的 鄉 親 們 , 穿 著 單 薄 的 衣 服 , 面 黃 肌 廋 , 連 耳 朵 都 凍 爛 了 。 張 仲 景 看 了 , 心 中 著 實 感 到 不 忍 。

等 他 一 回 到 家 , 登 門 求 醫 的 人 接 踵 而 至 。 門 前 車 馬 雜 沓 , 全 是 鄉 裡 官 宦 富 豪 人 家 。 張 仲 景 從 早 忙 到 晚 , 可 是 心 中 仍 記 掛 著 那 些 凍 傷 耳 朵 的 窮 鄉 親 們 。 到 了 冬 至 那 一 天 , 他 就 把 家 中 的 工 作 交 給 弟 子 們 , 自 己 到 南 陽 東 關 的 一 塊 空 地 上 搭 起 醫 棚 , 給 窮 人 捨 藥 治 療 凍 傷 。 藥 方 的 名 字 叫 做 「 祛 寒 嬌 耳 湯 」 。

做 法 是 先 把 羊 肉 、 辣 椒 和 一 些 祛 寒 的 藥 材 放 在 鍋 裡 熬 煮 , 等 煮 熟 後 , 將 羊 肉 及 藥 材 撈 起 切 碎 , 用 麵 皮 包 成 耳 朵 樣 子 的 「 嬌 耳 」 , 再 下 鍋 煮 熟 。 來 乞 藥 的 人 們 , 每 人 都 給 一 大 碗 湯 , 兩 雙 嬌 耳 。 大 家 吃 了 祛 寒 嬌 耳 湯 後 , 只 覺 得 渾 身 溫 暖 , 兩 耳 發 熱 。 張 仲 景 一 直 捨 藥 到 年 三 十 , 終 於 把 鄉 親 們 的 耳 朵 全 治 好 了 。

張 仲 景 捨 「 祛 寒 嬌 耳 湯 」 的 事 一 直 在 民 間 流 傳 著 。 為 了 紀 念 他 為 人 們 治 病 的 恩 德 , 每 到 冬 至 這 一 天 , 人 們 都 要 包 嬌 耳 吃 。 「 嬌 耳 」 又 稱 「 餃 兒 」 , 也 就 是 現 在 我 們 所 吃 的 餃 子 。 傳 說 吃 了 冬 至 餃 子 , 包 管 耳 朵 不 會 凍 傷 。 中 國 南 方 則 在 冬 至 吃 糯 米 糰 , 並 且 要 搓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 黏 在 門 環 上 。 這 個 習 俗 , 也 有 個 相 對 應 的 傳 說 :

很 久 以 前 的 一 年 冬 至 , 閩 南 的 一 個 城 裡 來 了 三 個 衣 衫 襤 褸 的 乞 丐 , 他 們 是 一 對 夫 婦 帶 著 一 個 女 兒 。 在 天 寒 地 凍 的 嚴 冬 裡 , 乞 丐 的 妻 子 終 於 因 體 力 不 支 而 一 病 不 起 。 為 了 籌 錢 埋 葬 妻 子 , 老 乞 丐 只 得 忍 痛 把 女 兒 賣 給 人 家 作 奴 婢 。

一 想 到 要 離 開 相 依 為 命 的 老 父 親 , 女 兒 傷 心 得 暈 了 過 去 , 老 乞 丐 連 忙 討 了 一 碗 米 湯 , 一 口 一 口 的 把 女 兒 灌 醒 。 老 乞 丐 又 討 來 了 幾 個 糯 米 圓 充 飢 。 可 是 父 女 兩 個 互 相 推 讓 , 誰 也 不 肯 先 吃 。 老 乞 丐 就 對 女 兒 說 : 「 今 日 離 別 , 就 像 這 粒 糯 米 圓 分 成 兩 半 , 咱 們 團 圓 的 時 候 再 吃 圓 子 好 嗎 ? 」 說 完 , 兩 人 含 淚 吃 完 了 圓 子 , 就 依 依 不 捨 的 分 手 了 。

自 父 女 兩 人 分 手 後 , 又 過 了 三 年 , 老 乞 丐 卻 毫 無 音 訊 。 每 年 到 了 冬 至 , 女 兒 就 更 加 的 思 念 父 親 。 她 想 , 也 許 父 親 現 在 仍 窮 困 潦 倒 , 不 願 見 面 , 那 該 如 何 相 認 呢 ? 她 就 想 了 個 辦 法 , 對 主 人 說 : 「 今 天 是 冬 至 , 家 家 都 吃 圓 子 , 那 門 神 也 該 敬 敬 他 。 」 主 人 同 意 了 。

她 就 搓 了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 粘 在 門 環 上 , 她 想 , 這 樣 一 來 , 父 親 回 來 , 看 到 門 環 上 的 冬 節 圓 , 一 定 不 會 找 錯 門 。 誰 知 道 , 老 乞 丐 還 是 沒 有 回 來 。 第 二 年 , 女 兒 又 把 冬 節 圓 粘 在 窗 門 、 豬 舍 、 牛 舍 、 牛 頭 上 , 寄 託 對 父 親 的 思 念 。 左 鄰 右 舍 取 其 團 圓 、 吉 利 的 含 義 , 也 照 樣 去 做 。 這 個 習 俗 就 這 樣 傳 偏 了 閩 南 、 潮 汕 一 帶 。

以冬至作為年節的傳統源遠流長,許多朝代的冬至習俗都可看出來有慶祝新年的意味 。 沈約(四四一─五一三)的《宋書》「禮志」:「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歲朝也。」有人因此就稱冬至為「亞歲」。唐朝李綽(約八八○以後)的《秦中時記》也記載:「冬至, 賜官辛盤,謂之借春。」除了在冬至 賜 賜臣下外,官中也於此 日 受 外 邦 進 貢 。 王 仁 裕 ( 八 八 ○ ─ 九 五 六 ) 的 《 開 元 天 寶 遺 事 》 卷 上 記 載 , 開 元 二 年 ( 七 三 ○ ) 冬 至 , 交 阯 國 曾 進 貢 一 株 「 避 寒 犀 」 , 甚 受 唐 玄 宗 的 喜 愛 。

宋人注重冬至的程度,遠超過其他的歲時節慶。《東京夢華錄》(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十上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 放 關 撲 , 慶 賀 往 來 , 一 如 年 節 。 」 南 未 時 , 甚 至 在 冬 至 前 後 三 天 商 店 罷 市 , 垂 簾 飲 酒 賭 博 , 稱 為 「 做 節 」 ( 周 密 , 一 二 三 二 ─ 一 三 ○ , 《 八 武 林 舊 事 》 卷 三 ) 。 南 方 甚 至 有 句 俗 話 說 「 肥 冬 廋 年 」 , 可 以 為 這 種 現 象 做 一 註 腳 。

2007-04-06 7:57 pm
where is 冬至的詩文?!!
2007-02-28 12:22 am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冬節就是冬至,時間在陽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一年又分為十二節和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而節氣中的一個。因為它的日子並沒有固定,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我們,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回歸線轉移,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正因為如此,冬至便成為曆法上重要的節氣之一。更由於古人對於這種自然現象的變化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所以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
在古代,冬節曾是一個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就有利用「冬至」日郊祀祭天的記載,又因為周曆的正月是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元旦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漢代甚至在冬至前後,從皇帝到百官都停止辦公,全部休假來慶賀這個日子呢!
「冬至」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極之至」、是「陽氣始至」,也是「日行南至」的節日。又由於冬至過後,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又有「冬節大如年」的說法,意思是說冬至的禮俗和年節相差無幾。另外,冬至又有如「亞歲」、「如正(新正)」、「履長節」等的稱呼,民間則多稱為「冬節」。又由於富人都過著豐厚的冬至,而窮人則只能貧苦的過夜,於是又有「有者冬至夜,無者過一夜」、「富人吃一夜,窮人凍一夜」的俗諺。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在冬至的應節食品方面,有許多有趣的傳統,甚至是各族的特色。例如:滿族旗人在冬至祭天祭祖之後,將祭拜過後的豬肉煮成白肉和親朋好友分享;在陜西地方,人們相信共工的兒子,在冬至這天去世,變成散播瘟疫的惡鬼,但疫鬼怕紅豆,因此在冬至這天,大家煮紅豆粥來避開瘟疫;南方人吃湯圓,北方人在冬至這天則有吃餛飩的習俗,有句俗諺說:「冬至餛飩夏至面」,另外在西北地方則多半吃餃子(餃子在明代之前稱為餛),民間甚至有流傳「吃了冬節的餃子,不凍耳朵」的諺語(據說這種習俗是來自于醫聖張仲景施藥為窮人治凍傷的故事而來的)。
進入冬至後,天氣更加寒冷了。冬至的「至」是「最」、「極」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天是冬天裡最寒冷的一天。
  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的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之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就越來越長,黑夜也越來越短了。古時候的人也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有句話說「乾冬至,濕過年」,它的意思就是: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不論是現在或從前,冬至對人們來說都是個大日子,因為民間的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喔!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冬節」。古時候的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且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可見冬至是十分受到重視的。進入冬至後,天氣更加寒冷了。冬至的「至」是「最」、「極」的意思,也就是說這一天是冬天裡最寒冷的一天。
  由於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的冬至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之後,日光照射逐漸北移,白天就越來越長,黑夜也越來越短了。古時候的人也會以冬至的天氣來預測過年的天氣,有句話說「乾冬至,濕過年」,它的意思就是:冬至這天如果是好天氣的話,過年可能就會下雨。
  不論是現在或從前,冬至對人們來說都是個大日子,因為民間的冬至活動一點都不遜於過年喔!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所以一般人也把冬至稱為「冬節」。古時候的皇帝,這一天還會祭天和拜祖先,並且宣佈文武百官放假一天,可見冬至是十分受到重視的。

2007-02-28 12:19 am
冬至的傳說
河 南 地 區 流 傳 著 這 麼 一 則 有 關 冬 至 的 傳 說 :

何 南 南 陽 有 個 名 醫 叫 做 張 仲 景 , 醫 術 十 分 高 明 。 不 管 是 什 麼 樣 的 疑 難 雜 症 , 只 要 經 過 張 仲 景 的 治 療 , 都 可 以 迅 速 痊 癒 。 人 們 都 尊 稱 他 是 個 醫 聖 。

張 仲 景 原 本 在 長 沙 做 官 , 告 老 還 鄉 後 回 到 河 南 老 家 。 還 鄉 的 時 候 , 正 是 酷 寒 的 嚴 冬 。 他 走 到 白 河 岸 邊 , 發 覺 河 面 都 凍 成 了 冰 。 來 來 往 往 為 生 計 奔 忙 的 鄉 親 們 , 穿 著 單 薄 的 衣 服 , 面 黃 肌 廋 , 連 耳 朵 都 凍 爛 了 。 張 仲 景 看 了 , 心 中 著 實 感 到 不 忍 。

等 他 一 回 到 家 , 登 門 求 醫 的 人 接 踵 而 至 。 門 前 車 馬 雜 沓 , 全 是 鄉 裡 官 宦 富 豪 人 家 。 張 仲 景 從 早 忙 到 晚 , 可 是 心 中 仍 記 掛 著 那 些 凍 傷 耳 朵 的 窮 鄉 親 們 。 到 了 冬 至 那 一 天 , 他 就 把 家 中 的 工 作 交 給 弟 子 們 , 自 己 到 南 陽 東 關 的 一 塊 空 地 上 搭 起 醫 棚 , 給 窮 人 捨 藥 治 療 凍 傷 。 藥 方 的 名 字 叫 做 「 祛 寒 嬌 耳 湯 」 。

做 法 是 先 把 羊 肉 、 辣 椒 和 一 些 祛 寒 的 藥 材 放 在 鍋 裡 熬 煮 , 等 煮 熟 後 , 將 羊 肉 及 藥 材 撈 起 切 碎 , 用 麵 皮 包 成 耳 朵 樣 子 的 「 嬌 耳 」 , 再 下 鍋 煮 熟 。 來 乞 藥 的 人 們 , 每 人 都 給 一 大 碗 湯 , 兩 雙 嬌 耳 。 大 家 吃 了 祛 寒 嬌 耳 湯 後 , 只 覺 得 渾 身 溫 暖 , 兩 耳 發 熱 。 張 仲 景 一 直 捨 藥 到 年 三 十 , 終 於 把 鄉 親 們 的 耳 朵 全 治 好 了 。

張 仲 景 捨 「 祛 寒 嬌 耳 湯 」 的 事 一 直 在 民 間 流 傳 著 。 為 了 紀 念 他 為 人 們 治 病 的 恩 德 , 每 到 冬 至 這 一 天 , 人 們 都 要 包 嬌 耳 吃 。 「 嬌 耳 」 又 稱 「 餃 兒 」 , 也 就 是 現 在 我 們 所 吃 的 餃 子 。 傳 說 吃 了 冬 至 餃 子 , 包 管 耳 朵 不 會 凍 傷 。 中 國 南 方 則 在 冬 至 吃 糯 米 糰 , 並 且 要 搓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 黏 在 門 環 上 。 這 個 習 俗 , 也 有 個 相 對 應 的 傳 說 :

很 久 以 前 的 一 年 冬 至 , 閩 南 的 一 個 城 裡 來 了 三 個 衣 衫 襤 褸 的 乞 丐 , 他 們 是 一 對 夫 婦 帶 著 一 個 女 兒 。 在 天 寒 地 凍 的 嚴 冬 裡 , 乞 丐 的 妻 子 終 於 因 體 力 不 支 而 一 病 不 起 。 為 了 籌 錢 埋 葬 妻 子 , 老 乞 丐 只 得 忍 痛 把 女 兒 賣 給 人 家 作 奴 婢 。 一 想 到 要 離 開 相 依 為 命 的 老 父 親 , 女 兒 傷 心 得 暈 了 過 去 , 老 乞 丐 連 忙 討 了 一 碗 米 湯 , 一 口 一 口 的 把 女 兒 灌 醒 。 老 乞 丐 又 討 來 了 幾 個 糯 米 圓 充 飢 。 可 是 父 女 兩 個 互 相 推 讓 , 誰 也 不 肯 先 吃 。 老 乞 丐 就 對 女 兒 說 : 「 今 日 離 別 , 就 像 這 粒 糯 米 圓 分 成 兩 半 , 咱 們 團 圓 的 時 候 再 吃 圓 子 好 嗎 ? 」 說 完 , 兩 人 含 淚 吃 完 了 圓 子 , 就 依 依 不 捨 的 分 手 了 。

自 父 女 兩 人 分 手 後 , 又 過 了 三 年 , 老 乞 丐 卻 毫 無 音 訊 。 每 年 到 了 冬 至 , 女 兒 就 更 加 的 思 念 父 親 。 她 想 , 也 許 父 親 現 在 仍 窮 困 潦 倒 , 不 願 見 面 , 那 該 如 何 相 認 呢 ? 她 就 想 了 個 辦 法 , 對 主 人 說 : 「 今 天 是 冬 至 , 家 家 都 吃 圓 子 , 那 門 神 也 該 敬 敬 他 。 」 主 人 同 意 了 。 她 就 搓 了 兩 個 又 大 又 圓 的 糯 米 圓 粘 在 門 環 上 , 她 想 , 這 樣 一 來 , 父 親 回 來 , 看 到 門 環 上 的 冬 節 圓 , 一 定 不 會 找 錯 門 。 誰 知 道 , 老 乞 丐 還 是 沒 有 回 來 。 第 二 年 , 女 兒 又 把 冬 節 圓 粘 在 窗 門 、 豬 舍 、 牛 舍 、 牛 頭 上 , 寄 託 對 父 親 的 思 念 。 左 鄰 右 舍 取 其 團 圓 、 吉 利 的 含 義 , 也 照 樣 去 做 。 這 個 習 俗 就 這 樣 傳 偏 了 閩 南 、 潮 汕 一 帶 。

台 灣 地 區 相 傳 冬 至 是 牛 的 生 日 , 這 也 有 個 相 當 有 趣 傳 說 :

從 前 有 個 木 匠 叫 墨 斗 公 。 在 他 所 住 的 村 子 裡 , 土 壤 十 分 肥 沃 。 農 夫 們 只 要 將 稻 籽 撒 在 田 裡 , 就 可 以 坐 下 來 靜 待 收 成 了 。 因 此 這 些 莊 稼 人 整 天 閒 著 沒 事 , 就 聚 集 在 墨 斗 公 的 木 匠 店 裡 天 南 地 北 的 聊 天 。 墨 斗 公 被 他 們 吵 得 無 法 靜 下 心 來 工 作 。 於 是 就 交 待 他 的 徒 弟 拿 一 包 經 他 施 過 法 的 鋸 木 屑 , 每 天 早 上 抓 一 小 掫 撒 到 農 夫 的 田 裡 去 。 這 些 鋸 木 屑 只 要 一 灑 到 田 裡 , 就 會 變 成 雜 草 。 墨 斗 公 的 原 意 是 要 農 夫 們 養 成 勤 勞 的 好 習 慣 , 天 天 下 田 鋤 草 。 不 料 這 個 徒 弟 嫌 天 天 撒 太 麻 煩 , 就 一 口 氣 將 整 包 鋸 木 屑 都 倒 光 了 。 於 是 , 所 有 的 田 裡 都 長 了 茂 密 的 雜 草 , 稻 子 反 而 枯 萎 殆 盡 , 急 得 農 夫 們 叫 苦 連 天 。

墨 斗 公 眼 看 著 他 的 徒 弟 闖 下 大 禍 , 就 罰 他 變 成 一 頭 牛 , 來 幫 助 農 民 耕 田 除 草 。 為 了 使 徒 弟 工 作 方 便 , 墨 斗 公 又 設 計 了 牛 犁 耙 , 碌 碡 等 農 具 供 牠 使 用 。

墨 斗 公 的 徒 弟 變 成 牛 後 , 惰 性 依 然 不 變 。 主 人 要 牠 耕 田 , 牠 就 想 出 許 多 推 託 之 辭 : 「 我 今 天 我 太 累 了 」 、 「 今 天 我 感 冒 了 」 或 是 說 「 你 還 不 餵 我 吃 東 西 , 我 怎 麼 替 你 工 作 ? 」 牠 甚 至 和 主 人 約 定 , 耕 田 時 每 走 一 趟 就 要 餵 牠 吃 紅 龜 粿 或 湯 圓 等 食 物 , 否 則 牠 就 罷 耕 議 。

在 天 上 的 佛 祖 看 到 這 頭 牛 如 此 的 狂 妄 , 就 在 牛 的 下 巴 釘 了 一 顆 釘 子 , 使 牠 再 也 不 能 開 口 抱 怨 ( 如 今 每 頭 牛 的 下 巴 都 有 一 顆 突 起 像 痣 的 東 西 ) 。 因 為 牠 喜 歡 吃 湯 圓 , 人 們 就 選 擇 冬 至 這 天 作 為 牠 的 生 日 。 除 了 餵 牠 湯 圓 外 , 還 在 牛 角 、 額 頭 上 都 粘 上 一 顆 「 圓 仔 釘 」 。 同 時 , 為 了 感 謝 牛 一 年 來 的 辛 勞 , 冬 至 這 天 一 定 讓 牠 舒 舒 服 服 的 休 息 一 天 。







冬 至 後 , 要 過 九 九 八 十 一 天 才 能 寒 盡 春 來 。 有 人 便 發 明 了 「 數 九 九 」 的 歌 謠 來 打 發 漫 長 的 冬 日 。 九 九 消 寒 詩 的 內 容 多 以 描 寫 冬 日 景 象 為 主 。 其 中 一 首 流 傳 甚 廣 的 詩 句 如 下 :

一 九 二 九 相 逄 不 出 手 ;
三 九 二 十 七 籬 頭 吹 觱 篥 ;
四 九 三 十 六 夜 眠 如 露 宿 ;
五 九 四 十 五 太 陽 開 門 戶 ;
六 九 五 十 四 窮 兒 爭 意 氣 ;
七 九 六 十 三 布 衲 兩 肩 擔 ;
八 九 七 十 二 貓 兒 尋 陰 地 ;
九 八 十 一 犁 耙 一 起 出 。
除 了 數 九 九 以 外 , 也 有 人 取 九 個 九 劃 的 字 組 成 一 句 , 以 描 紅 的 方 式 , 每 日
2007-02-28 12:19 am
冬至的由來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傳統的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擇日學上是依農曆的節氣來選定吉課,而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運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一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日子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兩日。

冬至就是二十四個節氣的其中一個,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所以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在冬至這一天,對於位於北半球的台灣,這時太陽剛好直射在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上,使得台灣處於冬季的季節,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長。冬至過後,太陽又慢慢地向北迴歸線轉移,台灣也由冬季接近春季,北半球的白晝又慢慢加長,而夜晚漸漸縮短,所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又慢慢的回昇。

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就因曆法的不同,使得民間一直傳承著周曆曆法,認為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才有吃圓仔後就多了一歲的說法)這也是冬至為何在民間會那麼受重視,但是這樣的錯誤傳承,使得民間的觀念與目前擇日學上,所用的夏曆曆法有了很大的出入,這樣的錯誤觀念應該矯正,把正確的曆法傳承才對。

另外民間有以冬至日的天氣好壞與來到的先後,來預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台灣的早晚);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下雨)。

冬至傳說之一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吃“捏凍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緣何有這種食俗呢?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倣做著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以後人們稱它為“餃子,也有的稱它為“扁食”和“燙面餃”,人們還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冬至傳說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冬至傳說之三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收錄日期: 2021-04-16 14:09: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7000051KK0202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