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漢樂府中有很多詩是直接描寫社會底層人民或弱勢群體的貧困、悲慘和受迫害的生活慘狀。《婦病行》和《孤兒行》是最有代表性的兩篇。《婦病行》寫的是婦病連年累月,臨終之際將孩子託付給丈夫,病婦死後,丈夫沿街乞討,孩子在家呼喊著母親痛哭;《孤兒行》寫的是孤兒受兄嫂虐待,嘗盡人間辛酸,小小年紀就産生了厭世情緒,竟有生不如死的想法,想要去地下與父母相聚。這兩首詩都是來自社會最底層的呼喊,這種筆觸的深入度使我們體會到了我們無法想象的生活悲劇,他們在表現下層人民生活疾苦時,不只是停留在生活貧乏的層面上,還著力表了人民的精神和情感世界遭到的摧殘。
《婦病行》 佚名
婦病連年累歲,傳呼丈人前一言。當嚴未吉得言,不知淚下一何翩翩:「屬累君兩三孤子,莫我兒飢且寒。有過甚莫旦苔,行當折搖,思復念之!」亂曰:「抱時無衣,襦復無裏。閉門塞牖,舍孤兒到市。道逢親交,泣坐不能起。從乞求與孤買餌。」對交啼泣,淚不可止。我欲不傷悲不能已!探懷中錢持授。交入門,見孤兒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復爾耳,棄置勿復道!
【翻譯】
婦人患病已經好幾年了,感覺自己可能已不久於人世,而是召喚她的夫婿到床前來說說話;誰知未語淚先流……她說:「我想囑咐你扶養這三個孤兒,雖然是拖累你,但請你不要讓他們受到飢餓與寒凍。如果他們有什麼過錯,也請你不要責打他們,不然他們很將會夭折的。」婦人死後,沒有衣服可以避寒,沒有短襖可以裹著幼兒。丈夫將門窗關起,將三個孤兒遺留在家裡自己往市集走去,在路上遇到親友,涕淚縱橫地哭倒在地上無法站起。遂向親友乞錢,替家中的孤兒買餌。對著親友啼哭哀泣落下淚來,無法停止。我也是一樣傷悲不可抑止!於是我伸手於懷囊中,尋得幾兩錢贈與此父親。親友入門,看見這些孤兒哭著要找母親,渴望母親的懷抱。徘徊在空空如也的房子中,走來走去,放置著這孤苦的一家人不管也不再說話!
【賞析】
詩的前半寫由於飢貧交加,久病的妻子預感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深情的囑託丈夫要好好的撫養三個孩子,使他們免受飢寒之苦,有過錯也不要責打他們,因為他們都身單體弱,難以久活。詩的後半段寫病婦死後,丈夫到市上項親友借錢買食,幾個孤兒在家中啼哭著找媽媽。短短數語、把一個病危的賢妻良母的悲痛難捨心情,合一個家庭的悲慘命運生動的表現出來,淒涼哽噎,如聞其聲!
《孤兒行》導讀
本篇屬於《相和歌辭‧瑟調曲》。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word_c07.gif
血淚的控訴
這首詩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控訴狠心的兄嫂對孤兒的虐待和奴役:命他種地、養蠶、收瓜、外出經商、做飯、餵馬、汲水,終年不得歇息;而且「冬無複襦,夏無單衣」,實已淪為家庭奴隸,致使他小小年紀,便已覺得生不如死。因此,清人沈德潛
圖片參考:
http://www.chiculture.net/0405/html/images/t_icon.gif
而成。」(《古詩源》卷三)
藝術特點
1.首尾呼應。開頭「命獨當苦」的「苦」字貫穿全詩,而結尾「兄嫂難與久
居」,道出「苦」的根源,並預示孤兒此後的命運。
2.情節曲折。如寫六月收瓜、運瓜、翻車、搶瓜、求情、叫罵,一波三折,
起伏有致。
3.詳略得當。寫養蠶,僅「三月蠶桑」一句;寫汲水,卻用了十句:孤兒穿
著破單衣,打著赤腳,擔著沉重的水桶,在冰霜蒺藜間掙扎,怎能不「愴
欲悲」!真是聲聲淒苦,催人淚下。而刺扎小腿的細節,尤真切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