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康熙算是孝順的,他的孝順對象,主要是對四個人:
1.父親順治皇帝
2.母親孝康章皇后是佟佳氏
3.孝莊太皇太后
4.皇太后-孝惠章皇后
對於父母,康熙是無法盡孝的.因為康熙生母佟佳氏,並不是其父順治喜愛的女人.當時順治寵愛的,是董鄂妃,與及她生下來的皇四子榮親王.所以康熙根本得不到什麼父愛.
而母親呢?按照宮廷的規矩,皇子不能由生母撫養,因此佟佳氏可謂既得不到愛,又無從把愛付出。順治死後的五個月是佟佳氏與兒子感情發展的高潮期,然而短短四個月後,身心備受折磨得佟佳氏就因為重病撒手人寰,時年僅24歲。
因此,在〔聖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晚年曾說:"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
康熙沒機會孝順父母,就把孝心放到祖母和嫡母身上了.
對祖母孝莊的孝心:
玄燁八歲即位,十歲時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所以祖孫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孝莊不但關心他的起居,而且對他的言語舉動,都立下規矩,嚴格要求,稍有逾越,則嚴厲批評,不稍寬縱與假貸。在她的教導下。玄燁健康成長,一個未來傑出帝王的特質和寸具,在少年時代打下了根基。鱉拜集團剷除後,孝莊放手讓玄燁理政,讓他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又一再提醒他要謹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備等。對於祖母的教誨玄燁非常尊重,重大事情無不先一徵求意見,然後施行。在他們的攜手努力下,清王朝從動亂走向穩定,經濟從蕭條走向繁榮,為平定三藩、統一台灣和邊疆用兵等大規模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個黃金時代,其中包含了孝莊的一份功勞和心血。
孝莊生活儉樸,不事奢華,平定三藩時,把宮廷節省下的銀兩捐出犒賞出征士兵。每逢荒年歉歲,她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支持孫子的事業。她的表率行為,更使皇帝增加十二分敬意。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皇帝出巡盛京,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並且把自己在河裡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嘗鮮;二十二年(1683)秋,康熙陪祖母巡幸五台山,一到上坡地方,皇帝每每下轎,親自為祖母扶輦保護。孝莊與皇帝這種親密和諧的關係,反映了她的為人,與二百年後同樣經歷三朝、對中國政治產生重大影響的慈禧太后,是截然不同的。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晝夜不離左右,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請求折損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壽數。康熙在頌讀祝文時涕淚交頤,說:「憶自弱齡,早失估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同極之恩,畢生難報……若大算或窮,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然而自然規律是無法抗拒的,該月二十五日,孝莊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以七十五歲的高壽安然離開了人世。
康熙對嫡母的孝心:
康熙的嫡母是孝惠章皇后-〔1641年-1717年〕,博爾濟吉特氏,於康熙皇帝即位後,尊為皇太后.康熙和她的感情實在和鹿鼎記所形容的爾虞我詐有很大分別.
順治死後,康熙尊孝惠章為皇太后,對她非常的好,當為母親一樣看待.康熙奉太皇太后(孝莊)拜謁孝陵(順治陵寢),幸盛京,謁福陵(努爾哈赤陵寢),昭陵(皇太極陵寢),出古北口避暑,到五台山拜佛,皆奉孝惠章太后同行.康熙二十二年,他奉孝莊出塞,太后未侍行,康熙在途中射到一隻鹿,就命人砍掉鹿尾,用鹽浸起來,並且親自選擇,命人送給京城的太后.
孝章惠太后和康熙關係非常好,清史稿用了九百餘字的篇幅來形容她倆的關係,足見母子情深.康熙祭陵,南巡,狩獵,去熱河行宮,經常帶太后隨行.即使是在戰爭前線,仍不忘在宮中的太后.太后六十,七十大壽,康熙更是把它操辦得規模空前.康熙56年,太后已經七十七高齡了,康熙也六十四歲了.十二月,太后身體不適,正好康熙當時也有病,聽說太后生病了,急忙趕到太后病榻前,跪下,捧太后手說:”母后,臣在此”太后看到皇上,抓住他的手,已經不能說話.皇上為了照顧太后,就在蒼震門內搭起帳篷.不久,太后病逝,年七十七.皇上悲痛不已.
他們雖不是親母子,但當中的感情,令人感動.
2007-03-09 02:32:19 補充:
我答得唔係咁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