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如果你指的是抗戰時, 應該是北平而不是北京. 北平在1937年7月30日被日本完全攻佔.
1.前奏: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吞東北三省,1933年又侵佔熱河省,接著,日本侵略軍開進山海關。
1935年6月,日本強行要求中國簽訂從河北省撤出國民黨黨部和軍隊的梅津、何應欽協定後,又策動"華北自治運動",並在河北省東部22個縣成立所謂"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1936年4月,日本侵入華北的軍隊增加了兩倍。自1937年4月起,日軍經常進行軍事演習。特別是5月以後,駐北平豐台日軍幾乎每天都在進行挑釁性的夜間演習。
"蘆溝橋事變"前夕:
-西起豐台,東至山海關鐵路沿線:日本駐軍5000餘人;
-北平以東:"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偽軍1.7萬人;
-北面和西北面:察北的偽蒙軍約4萬人。
只有北平的西南面尚為中國駐軍宋哲元指揮下的第29軍一部防守。因此,位於北平西南10余公里處平漢鐵路線上的蘆溝橋,就成了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門戶。
2.經過
1937年7月7日夜11時,日軍駐豐台部隊,在宛平城外蘆溝橋附近,藉口夜間演習中,失蹤士兵一名,要求派部隊進宛平城搜查,為當時駐蘆溝橋的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219團吉星文部所拒絕。雙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軍竟向宛平城射擊,繼而開炮轟擊宛平城和蘆溝橋。日本向中國發動全面戰爭從此開始。
事變發生幾小時,日本按計劃從山海關、通縣、天津等地調兵千餘名增援。17日,日本政府召開五相會議,決定動員40萬軍隊用於侵華戰爭,圖以武力滅亡中國。
日本侵略軍得到新的增援兵,便兵分三路圍攻北平。到7月26日,日軍增兵已達10萬人左右,進一步完成了擴大侵略的軍事部署:
-第一路,關東軍酒井、鈴木兩個混成旅團由熱河向北平北側進攻;
-第二路,由朝鮮調來的第20師團(師團長為川岸文三郎)向北平南側進攻;
-第三路,以華北駐軍河邊旅團為基幹,向北平東側進攻。
另有從日本國內調來的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配合海軍進攻天津。此外,在日本國內尚有個師團念機而動。
駐守北平的第29軍第37師及其他部隊官兵奮力抵抗,但由於蔣介石政府不予支援,終於失利,被迫撤退。
7月30日,日本侵略軍相繼侵佔北平、天津。
爾後,日本侵略軍在華北戰場上便以平津為據點,沿平綏路、平漢路、津浦路繼續擴大戰爭。為了實現其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8月13日,駐滬日軍進攻中國守軍,發動了"八‧一三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