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醫療融資出路在強制性保險
邵善波
政府近日推出有關醫療服務發展的討論文件,提出平衡公私營服務兩者的分工,讓有能力的市民多使用私營服務,讓公營醫療機構集中能力提供一些私營機構及醫生不能提供的服務。
分流私營思路正確
從表面上來看,市民似乎沒有理由反對這構想,但既然市民現時以非常低廉費用便可在公立醫院獲得服務,為甚麼將來要自己拿錢出來去找私家醫生或醫院?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社會上有人建議,政府或醫管局可給病人發代用券,讓他們向私家醫生或醫院求診,以縮短病人在公立醫院和診所的輪候時間。這也沒有解決錢從何來的問題,如果政府或醫管局有這些錢,他們何不直接聘請多些醫生提供有關服務,免得市民大排長龍。目前公立醫院及診所大排長龍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醫管局沒有足夠資源去滿足所有人的醫療需要,只好讓非緊急病人排隊輪候服務。
還有建議鼓勵市民自行購買醫療保險,有病時以保險公司提供的資源到私營醫院或醫生尋求服務。其實,不少市民已購買醫療保險,惟所獲保障一般只能應付小病痛,遇有大病頑疾時,還是要依靠公立醫院的廉價服務。
稅收支付強制保險
但無論如何,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向私營醫療機構尋求服務,以平衡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市場分配,是正確的思路。可是,問題還是要回到如何令更多市民願意為自己購買醫療保險且購買更多保險這難題上。
解決醫療融資問題的前提,是爭取足夠的社會支持,任何方案都盡量不能影響現在享用這些服務的市民的權益。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辦法是把目前以稅收支付公營醫療服務的做法,改為以稅收提供醫療保險,即用稅制內的資源提供強制性的醫療保險,而不直接把資源撥給醫管局,以便受保人自行決定到公營或私營機構尋求醫療服務,從而打破市民目前過分依賴公共醫療服務的死結,再在這基礎上逐步調整公、私營服務的分工,這才是出路。
香港的醫療服務,無論公、私營,水平均非常高,有些領域更達世界先進水平,醫療專業不僅服務本港市民,還可以服務外來人士,把醫療服務變成出口商品,近年,內地不少高收入人士也漸漸喜用香港的醫療服務。
有助發展醫療中心
這正符合香港作為一個地區性服務中心的發展方向,但如果要達到這目的,就必須根本地改變目前公共醫療體制的融資方式,扭轉目前公私營服務的不平衡情況,讓私營醫療服務有更大發展空間。設備優良的公營醫院也可以爭取這些客源,以增加收入,讓他們有更多的資源去服務其他市民大眾。這不僅解決了公共醫療開支的問題,更可為醫療服務行業打開一條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