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樓 》杜甫

2007-02-26 7:19 am
《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云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父吟。

請分析這首詩的章分特色 體制等等 例如邊度同邊度係用了對偶 有咩d咩修辭手法 有既話邊度指出
呢首歌有咩精妙之處 特色係邊
p.s 吾好俾d語譯之類解釋俾我

回答 (3)

2007-02-26 7:27 am
✔ 最佳答案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
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庭終不改,
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
日暮聊為梁父吟。



【注釋】
1這首詩大約是代宗廣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杜甫由閬州回成都以後寫的。 2客:杜甫自指。 3萬方多難:指吐蕃之亂。廣德元年十月,吐蕃曾攻陷京都,代宗逃至陝州,吐蕃立廣武郡王承宏為傀儡皇帝。後來郭子儀收復長安,代宗回長安復位。這年十二月,吐蕃又侵佔了松、維、保三州(都在四川省)。劍南西川節度使高適不能救。 4錦江:是岷江的支流,由四川郫縣經成都西南。來天地:來自天地。 5玉壘:山名,在成都平原的灌縣西北,距成都百餘里。山下有玉壘關(也叫七盤關),是西蜀通往吐蕃的要道與軍事要衝。 6北極:北天極,又名北辰。終不改:北極的位置是永不改變的,比喻朝廷不可動搖。西山寇盜:指吐蕃。這一聯是對吐蕃的警告,意思是說吐蕃想推翻唐室是不可能的。 7後主:指劉禪。因因稱劉備為先主,故稱劉禪為後主。還祠廟:還是享有祠廟。後主祠廟,在成都南郊。這句意思是說,像蜀後主這樣昏庸亡國之君,本來不應享有祠廟之祀,但由於先主劉備和武侯諸葛亮治蜀方,民受其惠,人民不忘舊德,也附帶給後主有祠廟,今大唐德澤比蜀漢久,皇上也總比後主好,即使萬方一時多難,也不會就此亡國。8《梁甫吟》:亦作《梁父吟》,漢樂府《楚調曲》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杜甫此句的《梁父吟》,指《登樓》詩,寫其當這萬方多難之秋,正是用人之際,而自己卻濟時無路,報國無門,只能像躬耕隴畝時的諸葛亮一樣,登樓吟詩,抒發悲憤而已。

[3]
【賞析】
這是一首感時撫事的抒情詩。唐代宗廣德二年(七六四)春暮,詩人從梓州回到成都,登樓有感而作。
首聯突兀峻拔,籠罩全篇,語句倒裝,更見筆力。頷聯寫登樓所見,語壯境闊,即景寓情,感慨萬千,是千古不可多得之句。頸聯寫京城收復之喜與吐蕃侵擾之憂,愛國憂民之心,一齊湧到筆端。尾聯就登樓所見古跡(後主祠廟),感時吊古,寄托遙深,既吊蜀漢覆亡,又以借諷代宗,而詩人澄清天下之志,淪落天涯之感,曲曲折折,從弦外傳來,一唱三嘆,令人回味無窮。
2007-02-26 8:56 pm
杜甫的七律名篇《登楼》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为深刻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在朗读基础上,着眼品读能力的训练,运用比较的方式,达到鉴赏的目的。

古代诗歌的鉴赏, 难在选点切入, 有效突破。《登楼》诗作的深层内蕴,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比较品读。

1)“花”与“伤”的比较
花一般与美好、喜悦、吉祥联系密切,为什么诗人见“花”心“伤”? 因为“万方多难”: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吐蕃入侵,内外交困,灾患重重。当此之际,流离他乡、客蜀五年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临此楼,虽是繁花满目,却更叫人黯然神伤,花伤客心。以“花”衬“伤”,以乐写哀,愈见其哀,正与“感时花溅泪”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近”与“远”的比较
“花近高楼”仿佛咫尺之间,而诗人登楼观感,俯仰瞻眺,或锦江春色,或玉垒浮云,或后主祠庙,无论是空间上的开拓视野,还是时间上的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而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正是这“近”与“远”的互相配合,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3)“终”与“莫”的比较
杜甫特别讲究诗的“炼”字,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其“苦用心”,“终”与“莫”就是范例之一。“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终不改”中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同时,反承上句的“变古今”,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从而使下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莫相侵”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终”与“莫”的对照正与诗人为献身恢复事业,只身逃出长安,投奔流浪凤翔的肃宗,落魄他乡,仍心念皇室遥相呼应,表明其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通过比较品味,再归结:全诗即景抒怀,感情基调是忧伤的,诗人因“万方多难”而忧伤,现在
登楼观花而伤感(乐景写哀,尤哀) ,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忧伤的感情。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參考: 中國期刊網:陳睦平. 《登樓》的教學思路.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0,(19)
2007-02-26 7:59 am
今天是重陽節,天朗氣清,風和日麗,掃墓、登高,兩者皆宜也。重九登高,應該會想起桓景因受費長房指點而幸免於難的傳說,又或許會想到王維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但我更會記起杜甫的兩首經典七律詩《登高》及《登樓》。




登高一詩,初次讀時,是中學時期,「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當時只知其寫作手法及所表達的意境甚高,卻未認真體會,近來因為已屆中年,每當吟詠,感慨良多。如今,就先介紹《登樓》一詩予眾網友,下次才細談對《登高》一詩的感慨吧!




《 登 樓 》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公元764年,吐蕃攻破長安後,又撤軍向邊疆攻佔西山,時杜甫避亂逃亡後復返成都,因三國時蜀國曾建都於此,且當時又正值蜀亡後五百年,杜甫登樓望遠,有感而作此詩。




錦江 : 流經成都的河流

玉壘 : 成都附近的玉壘山

後主 : 指蜀後主劉禪,被魏所亡

梁甫吟 : 相傳諸葛亮喜歡吟詠的輓歌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37: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5000051KK0651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