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七律名篇《登楼》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为深刻理解其中的丰富内涵,在朗读基础上,着眼品读能力的训练,运用比较的方式,达到鉴赏的目的。
古代诗歌的鉴赏, 难在选点切入, 有效突破。《登楼》诗作的深层内蕴,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进行比较品读。
1)“花”与“伤”的比较
花一般与美好、喜悦、吉祥联系密切,为什么诗人见“花”心“伤”? 因为“万方多难”: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吐蕃入侵,内外交困,灾患重重。当此之际,流离他乡、客蜀五年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临此楼,虽是繁花满目,却更叫人黯然神伤,花伤客心。以“花”衬“伤”,以乐写哀,愈见其哀,正与“感时花溅泪”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近”与“远”的比较
“花近高楼”仿佛咫尺之间,而诗人登楼观感,俯仰瞻眺,或锦江春色,或玉垒浮云,或后主祠庙,无论是空间上的开拓视野,还是时间上的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而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正是这“近”与“远”的互相配合,使诗的境界阔大雄浑而无豁落空洞的遗憾。
3)“终”与“莫”的比较
杜甫特别讲究诗的“炼”字,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其“苦用心”,“终”与“莫”就是范例之一。“终”是终于,是始终,也是终久,“终不改”中有庆幸,有祝愿,也有信心,同时,反承上句的“变古今”,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从而使下句的“莫”字充满令寇盗闻而却步的威力,“莫相侵”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终”与“莫”的对照正与诗人为献身恢复事业,只身逃出长安,投奔流浪凤翔的肃宗,落魄他乡,仍心念皇室遥相呼应,表明其对理想执着的追求。
通过比较品味,再归结:全诗即景抒怀,感情基调是忧伤的,诗人因“万方多难”而忧伤,现在
登楼观花而伤感(乐景写哀,尤哀) ,自然景象、国家灾难和个人情思互相渗透,融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忧伤的感情。一切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參考: 中國期刊網:陳睦平. 《登樓》的教學思路.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