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江的資料

2007-02-26 12:19 am
關於長江的資料
要快
唔該

回答 (3)

2007-02-26 12:23 am
✔ 最佳答案
長江位於中國境內,全長6380公里[1],是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僅次於亞馬遜河和尼羅河)。古稱江、大江等。長江年徑流量近10000億立方米,占全中國河流年徑流量的三分之一。
從源頭各拉丹東到湖北宜昌是為長江的上游流域。從宜昌到江西湖口則是長江的中游流域。湖口到上海的長江入海口,是為長江之下游流域。

名稱
古代單用「江」字稱長江,用「河」稱黃河。一些學者考據認為「江」一名(上古漢語擬音為*kroong)來自南亞語系的少數民族語言,因為在這些語言當中,「河流」一詞的發音和漢語「江」字的上古音相近,例:孟文:krung,越南語:sông。[2]
藏語則將稱作vbri-chu(འབྲི་ཆུ་),義為「母氂牛的河流」。

[編輯] 水文特徵

[編輯] 流經地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d/da/%E9%95%BF%E6%B1%9F.JPG/270px-%E9%95%BF%E6%B1%9F.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長江下游南通段的寬闊江面
長江發源於青藏高原,由西向東流,流經青海、西藏、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及上海等11省(直轄市、自治區),最後進入東海;支流還流過甘肅、陝西、貴州、廣西、廣東、河南、浙江和福建等8個省(自治區)。

[編輯] 江段
長江源流沱沱河以下依次為通天河、金沙江。金沙江以下,岷江口至長江入海口,長2884公里(荊江裁彎取直後,縮短航程80公里,為2800餘公里),通稱長江。在通稱長江的各江段又有各自的名稱。

[編輯] 源頭
長江源位於青藏高原腹部,源流主要有沱沱河、當曲和楚瑪爾河三支,其中沱沱河為長江正源。沱沱河全長358公里,發源於唐古拉山脈主峰,海拔6621公尺的各拉丹冬雪山西南側。穿過雪山與谷地,出唐古拉山區後北流,切開祖爾肯烏拉山較低的山崗,至葫蘆湖附近再往東流,於囊極巴隴附近接納右岸支流當曲後,之後便是通天河。通天河自當曲口至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口,長813公里。

[編輯] 金沙江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賓岷江口,長2308公里,稱金沙江。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4/4f/HuTiaoXiaChina.jpg/250px-HuTiaoXiaChina.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金沙江雲南省虎跳峽段

[編輯] 川江
宜賓至湖北省宜昌,因長江大部分流經四川境內,俗稱川江,長1030公里。

[編輯] 荊江
湖北省宜都至湖南省岳陽城陵磯,因長江流經古荊州地區,俗稱荊江。

[編輯] 揚子江
江蘇省揚州、鎮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揚子津渡口,得名揚子江。揚子江原本只是指長江較下游的部份,但由於這是西方傳教士最先聽到的名字,「揚子江」在外語中就代表了整個「長江」。

[編輯] 水系

通天河段(長江源水系)

楚瑪爾河
沱沱河
布曲
當曲
金沙江河段(金沙江水系)

定波河
水落河
魚泡江
雅礱江
龍川河
普渡河
牛欄江
橫江
岷江
永寧河
沱江
赤水河
嘉陵江河段
烏江
大寧河
清江
漳河
洞庭湖水系

澧水
沅水
資水
湘江
汨羅江
漢水
溳水
富水
鄱陽湖水系

修河(又名「修水」)
贛江
撫河
信江
饒河
巢湖流域水系
青弋江

水陽江
滁河
長江三角洲水系

黃浦江
太湖水系

[編輯] 長江流域


主條目:長江流域
長江水系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陸地面積的18.8%,支流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條,主要有嘉陵江、漢水,岷江、雅礱江、湘江、沅江、烏江、贛江、資水和沱江;主要湖泊有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梁子湖、巢湖和洪湖等。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一樣,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締造地。中華曙猿4500萬年前生活在長江下游流域,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高等靈長類,這個新發現對人類非洲起源說構成重大否定,表明長江流域也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長江上游流域的三星堆古蜀國文明水準不亞於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的黃河流域同時代的古文明。自從東晉始,江東便取代中原成為中華經濟的重心地帶。

[編輯] 地理意義

[編輯] 長江三角洲


主條目:長江三角洲

[編輯] 江南


主條目:江南

[編輯] 自然災害


主條目:長江防洪

[編輯] 人類活動

[編輯] 破壞與保護
2003年「追尋通江湖泊」活動的調查表明,長江中下游地區濕地面積呈急劇萎縮趨勢,原有的100多個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陽湖、石臼湖3個,導致江湖生態系統遭到重創,防洪蓄洪能力明顯降低。
橫跨長江的三峽水電站完工後將會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廠,但三峽工程的建設也受到部分環保主義者的贊成和質疑,也使很多住民被迫遷移。
詳情 :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5%B7%E6%B1%9F&variant=zh-tw
2015-04-30 4:39 am
全抄維基百科的!!!
2007-02-26 12:28 am
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破壞,是長江水患的根本原因。今年入夏以來、迄今仍在持續的長江超級(百年未遇)大洪水,迫使我們從學理上進一步思考和探討這一問題。我認爲,今年的長江大洪水應該視爲一場生態災難。生態災難,是天災,也是人禍。

今年長江大洪水的直接起因是全流域性大規模降雨。據氣象專家講,這種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現象是由於地球自轉速度變慢而引起的、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而産生的地球大氣環流不規則波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熱帶天氣系統,亞熱帶天氣系統跟著出現異常。厄爾尼諾現象與大氣二氧化碳增多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也有關係,特別是大量的持續性降雨與之相關。這樣看來,即使厄爾尼諾現象也與人類行爲造成的大氣變化有關。據說,長江流域幾次大洪水,都出在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31年如此,54年如此,今年又是這樣。

厄爾尼諾現象帶來了大規模的集中降雨,這是長江大洪水的首要原因。然而今年的降水量並不是歷史上最大的,長江汛期迄今總流量只有200億立方米,遠不及54年的1000億立方米,而長江水位多處多段卻出現了超歷史最高水位,且長時間居高不落。這就說明,導致大洪水的尚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並不是一下大雨就出現大洪水。綠色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大雨季節制止山洪暴發,乾旱季節保濕涵水,據專家估計,10萬畝森林的蓄水作用相當於一座200萬立方米的水庫;其次天然的大江大河可以疏通大水;再次,與大江大河相連的大小湖泊可以調節水位。如果這些因素遭到人爲的破壞,那麽就會出現一下大雨就形成水患的局面。

我曾經提到,長江上游的綠色植被破壞,長江中下游的圍湖墾田,是長江水患愈演愈烈的兩大根本原因。

綠色植被破壞之後,地表毫無涵水功能,所有的雨水都由高處向低處直沖而下,綠色植被率很低的華北地區經常發生的山洪暴發就屬此列。洪水直瀉還帶來水土流失。洪水沖走了地表的有機土壤,使之成爲不毛不育之地。洪水所帶走的泥沙則進一步淤塞河道,使河流的瀉洪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因此,一般講來,綠色植被破壞是水患的罪魁禍首,無論南方洪水還是北方的洪水。歷史上,大規模的森林砍伐曾經使黃河成爲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以致今日斷流數百天,有成爲一條內陸河的危險;也使長江有成爲第二個黃河的危險。縱觀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越來越低。50年代的土法上馬大煉鋼鐵和70年代的農業學大寨劈山造田,使我國的森林遭到毀滅性的破壞。80年代以來高速的經濟增長在許多地區是以亂砍亂伐樹木爲基礎的。

綠色植被大肆破壞的結果,具體到長江流域,是使長江中上游成爲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長江流域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已由50年代的36萬平方公里上升到90年代的56.2萬平方公里。由於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有機土壤損失不說,長江流域存在嚴重的湖泊萎縮、河道淤積。洞庭湖年淤積泥沙1.2億噸,50年來湖面縮小了33.2%,容積縮小了43.7%,損失洪水調蓄能力100億立方米。鄱陽湖年淤積量也達到1210萬噸,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釐米。這樣巨大的調蓄能力的損失,難怪長江水患不愈演愈烈。我們試假定洞庭湖和鄱陽湖的容積能夠恢復到50年前的水平,以現有的堤防,今年的大洪水將有多少危險?

導致長江流域調蓄能力下降的另一原因是大規模的圍湖墾田。湖泊作爲長江水系的天然調節器,其被圍墾之後人爲的造成洪災。圍出的湖面必得修堤以擋洪水,修堤圍湖的人多起來,洪水沒地方去,結果是所有的堤防都得加固,不然就會被沖毀釀成洪災。同樣道理,湖面都被圍起來了,長江之水無處宣泄,只得加高加固江堤。這樣就造成了“垸益多,水益迫。客堤益高,主堤益卑。故水至不得寬緩,湍怒迅激,勢必沖齧,主堤先受其害。”(《沔陽志》)湖北省號稱“千湖之省”,我不知道現在還剩下多少湖泊。以我的家鄉湖北省武穴市(廣濟縣)爲例,1948年時尚有大小湖泊33個,總面積96平方公里。經過幾十年的圍墾,現在只剩下3個,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現存的3個,湖面也大大減少。這次大洪水,雖長江幹堤未損,但所圍的湖田均發生內澇。

正是由於植被破壞和圍湖墾田的趨勢一直沒有改變,長江水患愈演愈烈。從西元前185年到1911年2096年的歷史,長江共發生了有歷史記載的大小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民國38年中發生大水7次,平均五、六年一次。90年代,長江流域水災更加頻繁,水位不斷攀高。及至今年的超級大洪水,幾乎全線超歷史最高水位。數百萬軍民死守江堤已有月餘,但還是險情不斷,目前依然面臨著最危險的關頭。

在巨大的災害面前,我們應當警省:著眼於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對我們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戰略應有足夠的反思。我們必須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決不應該是爲了應付國際社會的呼聲而做出的權宜之計,而應該是我們中國人迫在眉毛的當務之急。如果再不注意生態環境的恢復和重建,上游的水土流失將對三峽工程構成致命的威脅,而長江中下游則難免年年告急。一味加高加固江堤以禦洪水,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治標更要治本。我們的祖先大禹已經認識到治水當注重疏通而不是一味防堵。在繼續搞好長江水利建設的同時,要大搞植樹造林,恢復和增加綠色植被,當務之急是徹底制止長江上游依然還在進行的亂砍亂伐,要把植樹造林當做水利工程來抓;在長江中下游疏通河道,有計劃的退田還湖,清淤增容,發展多種經濟。

長江連年水患,黃河斷流,有成爲一條內陸河的危險,這無疑是一個警示。如果說龍的傳人命運系于黃河長江兩條龍脈,那麽,今日兩河的狀況,就是對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命運的觸目驚心的提示。我呼籲,“生態立國”應成爲我們的基本國策,並且應依此基本國策制定我們的發展道路。在此洪水依然肆虐、長江大堤繼續經受嚴峻考驗的時刻,人們應該認清,今年的長江大洪水是一場生態災難。


收錄日期: 2021-04-23 21:06: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5000051KK0341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