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麼?一言以蔽之,武士道的訣竅就是看透了死亡,“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地舍命獻身。這種思想是以對儒家“士道”的覺悟為根本的。武士道論者認為,儒家的“士道論”乃在粉飾貪生怕死的私心,慎於人倫如注重主君的德性,才選擇生死,則面對死卻不干脆去死。武士道徹底地覺悟死了,他的容貌、言語、起居動作,也就與眾不同。武士社會尊重禮儀,不光是封建社會的階層秩序的遵從,更進一步說“禮儀端正”。武士要“死得干脆”。這是日本鐮倉武家時代以來的傳統。
《葉隱》乃武士道精神源流
日本武士道的古稱為《葉隱》,是江戶時代的佐賀藩(肥前鍋島藩)所傳誦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就如樹木的葉蔭,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為主君“舍身奉公”之意。此書是由佐賀藩的藩士山本常朝傳述,由同藩藩士田代陳基整理書寫的。這本叫《葉隱聞書》的書籍,共11卷1200多節。卷一、卷二是講武士的心得修養,卷三講鍋島藩藩祖直茂,卷四講第一代藩主勝茂,卷五講第二代藩主光茂(即山本常朝的主君),以及其嫡子即第三代綱茂等,卷六講鍋島藩古來的事跡,卷七、卷八、卷九講鍋島藩武士的“武勇奉公”言行,卷十講他藩武士的言行,卷十一是補遺。
《葉隱》所表現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一般人對生命執著,武士道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夢幻。當一個人舍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這是日本武士的道德律。“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葉隱”的教訓真是非常殘酷的武士論語。
例如佐賀鍋島藩祖直茂,向其子勝茂說:“要使斬首習以為常,得先對處刑者斬首。”於是在其西方衙門內,排列十人讓他嘗試斬首,勝茂連續斬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強壯的年輕人,就說:“已經斬夠了,那家伙讓他活吧。”這人才免斬得救。日本軍入侵略中國時的“百人斬”殘酷典型,在此可以窺見。
〈葉隱》的著述者山本常朝一家的典故,也是令人發指的。山本常朝的異母兄山本吉左衛門,依父親山本神右衛門的指示,五歲時就得斬殺狗,十五歲時斬殺死罪者。武士大眾,十四五歲開始實習斬首。如此武士從小帶刀成長,養成斬殺人不在乎的精神。
武士道的本義,如日本戰前教育敕語所教諭以“義勇奉公”為最高原則,這是武士為“奉公人”的心理准備,說來非常殘酷不人道。舉例說,佐賀鍋島藩第四代吉茂,在年輕時非常粗暴,他的家臣之中有不討其喜歡的,即將此人之妻的壞話寫在扇上,交給近侍說:“你把此扇讓他看,再將那家伙作何反應呈報。”此家臣看了扇之後,並不知道是誰寫的,即把此扇撕破。近侍即將此呈報。吉茂公曰:“將主人書寫的東西撕裂,乃是無禮者。令他切腹。”在武士道的世界,切腹是武士道最忠義的表現。山本常朝也說,武士應盡的忠義,是以殉死為最高。
有一個令人起雞皮疙瘩的故事。江戶屋敷看守倉庫的人堀江三右衛門,偷了庫存的金銀,被逮捕逼出口供後,即下令“大罪人,折磨死”。於是先將他身體中的體毛燒光,剝他的指甲,切斷他的腳筋,用錐磨等工具給他種種折磨,但他不哀聲大叫,連臉色都不改變。最後就斬開他的脊背,用熱燙的醬油澆灑其上,他即軀體折彎而死。
武士道相傳也講究義、忍、勇、禮、誠、名譽、忠義等德目,但實際上是殘酷無情,慘不忍睹。在中世紀的鐮倉時代,源氏家族親兄弟(源義朝、源為義、源為朝)骨肉相剋殺戮,而斷了源氏的正嗣。又如因北條氏的策謀,功臣們也就斷了命脈。日本戰國時代的無情,都有血淋淋的殺戮史為證佐。有殺主君的,松永彈正叛逆弒君即將軍義輝;有殺父親的,齊藤義龍殺其父齊藤道三;有殺兄長的,今川義元為了繼承家主地位,在長兄死後,殺戮次兄以及一切支持家臣;有殺親子的,江戶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聽織田信長的話,命其親生長子德川信康自殺死亡。日本武士的殘酷不人道,比比皆是,從此也可看出武士道精神的另一真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