咩野係哥德式建築?

2007-02-25 4:16 am
咩野係哥德式建築?

回答 (2)

2007-02-25 4:20 am
✔ 最佳答案
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又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位於羅曼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的,1140年左右產生於法國的歐洲建築風格。
哥德式建築主要用於教堂,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於歐洲,由於起源於法國,因此當時又稱「法國式」。

[編輯] 參見

哥德式藝術
哥德式建築(Gothic architecture),又譯作歌德式建築,是位於羅曼式建築和文藝復興建築之間的,1140年左右產生於法國的歐洲建築風格。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7/79/Paris.notre.dame.750pix.jpg/250px-Paris.notre.dame.750pix.jpg



圖片參考:http://zh.wikipedia.org/skins-1.5/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哥德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建築主要用於教堂,在中世紀高峰和晚期盛行於歐洲,由於起源於法國,因此當時又稱「法國式」。
歌德式建築特色: 獨有rose window (圓花窗)& pointed arch (拱頂)
哥德式大教堂以交叉肋拱、高扶壁、飛扶壁、尖拱結構和新裝飾體系的廣泛應用為特徵。高、直、尖的造形有強烈的上沖趨勢,暗示接近天國的信念。教堂不純粹做宗教禮拜用,而是各地的公共生活中心,由於凌駕普通建築之上,遙遙可見,因此教堂的規模又代表當地人民財力的象徵。哥德式教堂採用圓花窗和彩色玻璃鑲嵌畫,代替了牆壁,使整個建築幾乎成為一個透明體。陽光普照的日子裡,走進哥德式教堂,感覺好像走入彩虹裡一般。
哥德式大教堂,以輕盈靈巧、高聳挺拔的造型,與厚重敦實的羅馬式教堂,形成鮮明的對比。著名者如﹕
第一座哥德式教堂是法國的《聖德尼(St.-Denis)教堂》(1140~1144年)。
巴黎《聖母院》(1163-1250年),雕花受伊斯蘭影響,有輕盈之感。上雕歷代帝王,象徵政教合一。
法國《夏特(Chartres)教堂》(塔高106M,1194~1220),大門雕刻和旁邊玻璃 表現最特別。如上圖
雷姆(Reims)教堂(1225~45)。
義大利《米蘭教堂》(1310年)。混合南北作風,構造複雜。
雕刻
歌德式雕刻大半安置在教堂的外部,一般人物造像以修長的形體、拘謹的姿態和公式化的服飾所產生的垂直靜止的效果著稱。著名代表作有﹕
早期代表作是「夏特教堂」的大門雕刻,圓柱上排滿著瘦長的獨立人像,盡管還顯得僵硬、呆板,但已有三度空間的立體感。
「雷姆教堂」西門雕刻《天使訪問聖母》(1230),是哥德式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人物的衣飾順人體流動,有三度空間立體感,也洋溢著撫媚優雅的人體和真情流露的人類情感。
巴黎聖母院藏的「聖母像」(十四世紀初,約1330),以人間情感的表現取勝。雕刻中的小耶穌不再是一個拘謹的救世主,而是一個撫弄母親衣領的孩童。
阿米安教堂(1220年)的《十二月令勞動圖》,表現了對日常生動活潑的觀察能力。
義大利布拉多(Prato)教堂的《聖母像》(約1315),作者喬凡尼‧皮沙諾(Giovanni Pisano),扭轉的頭部和突出的臀部,更強調三度空間的結實感,扭轉的形態是受古代法國的影響。




哥德式風格的巴黎聖母院
哥德式藝術,又譯作哥德式藝術,為一種源自歐洲法國的藝術風格,該風格始於12世紀,盛行於13世紀。15世紀,因為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來臨而迅速沒落。不過,在北歐地區,這種風格仍延續一段相當長時間。
以建築為例子,該風格應用於建物時,特色是尖塔,色彩鮮豔,誇張線條。該種建築雖曾於歐洲全境流行,不過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一度頗為被藐視。「哥德」一詞即文藝復興藝術家特別為此藝術風格所取的名字,意思是「蠻族」。
該風格在18世紀重新被肯定,在19世紀之後仍偶而被應用。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93%A5%E7%89%B9%E5%BC%8F%E5%BB%BA%E7%AD%91&variant=zh-tw"
2007-02-25 4:22 am
哥德式藝術由建築開始,所跨距的時間長久,且影響的範圍廣大。1150年左右從法國巴黎地區開始引發流行,之後,整個歐洲幾乎都籠罩在這股風格潮流之中,當時稱為「現代工程」或「法國式工程」(”modern work” or “French work”)。從1150至1250年這一百年的時間是所謂的「大教堂時期」(the age of the great cathedrals),高聳的教堂建築成為哥德式藝術最重要的成就,主要是以法國地區為代表。其他地區所呈現的哥德式建築並不盡與法國相同,帶有地區性的色彩,尤其是在義大利。

十三世紀晚期,繪畫在義大利開始高度發展。融合了拜占庭藝術與當時哥德風格,杜奇歐(Duccio)將人物放到建築之中,在〈基督進入耶路撒冷〉 (Christ Entering Jerusalem)中,藉由畫中建築物的引導,杜奇歐創造出新的繪畫空間。然而,同時代的喬托(Giotto)證明了自己才是這時代的大師,並且超越了時代。同樣源自拜占庭藝術,同樣是〈基督進入耶路撒冷〉的主題,所不同的是,杜奇歐所做的是蛋彩畫(tempera),而喬托所做的卻是濕壁畫(fresco)。

相較之下,喬托將畫面的構圖與空間更大幅度地加以革新。在喬托的畫中,我們看到有如舞台一般的場景,形象單純而簡約,人物運用陰影法如雕像般呈現在眼前,拉進了觀者與畫面的距離,在畫面中能感到空氣的流動,而非擁擠壓迫的空間。喬托要我們一眼就目睹故事中最動人的一幕,並且感受到畫中人物的情緒起伏,堪稱是一位劃時代的大師。


北方的哥德國際風格的繪畫表現了精緻豐富、注重細節的手法,所畫的人物表現出高貴優雅的貴族氣息,〈威爾頓雙聯畫〉(Wilton Diptych)便是一例。波.德.林堡(Pol de Linbourg)和他的兩位兄弟是這種畫風的傑出畫家,他們所畫的月曆插圖有十二頁,每頁代表一個月,配合當月的景象繪製圖畫,上面還有星象圖

〈九月〉的圖中畫出了農民採收葡萄的景象,但重點卻是在後方的貴族華麗城堡,運用鮮明的色彩細膩刻畫,表現出理想的富足安樂情景,純然是供貴族所玩賞的藝術品。

  國際風格不久後又開始南北分裂,南方的義大利開始出現新的藝術風格-早期文藝復興,而阿爾卑斯山以北,法蘭德斯地區則繼續發展「晚期哥德」(Late Gothic)的繪畫與雕刻。

一個世紀後,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成了另一個新的國際藝術潮流的起點


收錄日期: 2021-04-12 23:23:5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4000051KK048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