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代雜劇相關知識

2007-02-25 12:06 am
各位,,
有冇明代雜劇GE資料呀?!
十分緊急!!
星期一要交功課
PLZ!

回答 (1)

2007-02-25 1:16 am
✔ 最佳答案
明代雜劇的流變
  明代戲曲在元雜劇高度繁榮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明代戲曲品種紛繁,分爲兩大系統:既有從元雜劇發展而來的明雜劇,又有從宋元南戲發展而來的明傳奇。元雜劇雖然在元末已經衰微下去,但雜劇劇本作爲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學樣式,還是以其文體的慣性在明代文壇上佔據著一席之地。明代作家所創作的五百多種雜劇,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寫下了雜劇史上相對低沈但又具備自身個性的新篇章。
  明代雜劇的發展大致分爲三個發展階段。前期從明初至成化年間(1368—1487),緊承元雜劇餘緒,出現過短暫的繁榮,隨即漸趨蕭條;中期從弘治至隆慶年間(1487—1572),作家作品不多,但在內容和體制上表現出新的變化;後期從萬曆至崇禎年間(1572—1644),則出現繁榮的形勢。

````1.明代前期雜劇
  明初雜劇由於明初的幾個皇帝,如太祖、成祖、宣宗等人的愛好,曾出現多繁榮。但在文化專制政策的壓制下,所取得的成就卻很有限。明初雜劇作家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由元入明者,著名的有王子一、劉東生、賈仲明等,他們雜劇在內容和形式方面都沒有什麽成就,非庸即弱,影響不大;二是明初長成的,主要是兩位藩王朱權和朱有燉。他們左右並影響著一批文人墨客,從而形成了宮廷派雜劇創作的小群體。兩位藩王用雜劇作爲歌舞升平的工具,既是他們發自內心的需求,同時也是借此表明自己胸無野心異志、只愛吟風弄月。作爲政治韜晦的藝術展示,喜慶劇、道德劇和神仙劇成爲宮廷派雜劇作家的主要創作類型。
  朱有燉創作雜劇三十一種,以遊賞慶壽、歌舞升平、神仙道化爲題材的約有二十多種,是典型的富貴人家的消遣娛樂之作。另有十餘種牽涉社會生活,也有意識地灌注了統治者所要求的道德思想。不過,朱有燉雜劇結構勻稱,語言俊爽,音律諧美,在形式上也頗多創新,如打破一本四折的慣例,採用對唱、合唱、接唱等形式,甚至採用南北合套的體制,促進了雜劇形式的演化,深受稱讚,當時在開封一帶演唱,風行一時。

````2.明代中期雜劇
  明中期雜劇處於轉變時期,作家與作品均不多。著名的作家有康海、王九思、徐渭、馮惟敏等。這時雜劇的體制變化很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等元雜劇的常規已被打破,甚至出現南北曲混用的情況。
  康海著有《中山狼》,是一本諷刺世情的寓言劇,對社會特別是官場上爾虞我詐、弱肉強食、好心遭惡報的變形描繪,劇中流露出很強烈的憤世疾俗的情緒,但劇情和劇中形象的刻畫相對薄弱些。此劇出現後,劇壇上許多作家都以中山狼故事爲題材進行創作,形成了以康海爲代表的中山狼題材創作熱。從中山狼題材熱發端,以徐渭爲主將,明代中後期的雜劇創作以社會倫理批判等諷刺性雜劇作爲重要內容,使雜劇成爲一種極富於戰鬥力的文體。王九思的代表作爲《杜甫遊春》,寫了一位大詩人的激憤,作者借古寫今以抒身世之慨,罵當道之黑暗,感個人之不遇,顯得較有現實性。
  中期雜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家是徐渭。他的雜劇《四聲猿》是徹底擺脫封建說教的迂腐,閃耀著新的思想光彩的傑作。《四聲猿》包含四種劇:《狂鼓史》(一折,寫禰衡罵曹)、《翠鄉夢》(二折,寫月明和尚度柳翠)、《雌木蘭》(三折,寫木蘭從軍)、《女狀元》(五折,寫黃崇嘏男裝應試中狀元事)。《四聲猿》都是寫歷史題材,借古喻今,攻擊當時社會醜惡陰暗的。《狂鼓史》以想象手法,寫禰衡在陰司遇見曹操,再度擊鼓責駡這個奸賊,後來曹操下了地獄,禰衡卻升了天。這裏作者對那些看起來是尊嚴權貴、實則是竊國大盜的嚴正聲討。全劇寫得激情噴湧,讀來暢快淋漓,當爲《四聲猿》之首;《翠鄉夢》剝開了莊嚴佛國和正經官場的堂皇外衣,描寫了其欲火燒身的尷尬場面。既寫出了政權與佛權之間的勾心鬥角和相互算計,又寫出佛徒的生理欲望與佛門戒律的尖銳衝突,暴露了封建政權和神權的某些不甚體面的難堪。《雌木蘭》、《女狀元》是對女性的讚頌,也是對人才遭受埋沒的惋惜與哀歎。也從中部分地表達了作者抱負難展、徒歎奈何的辛酸和悲哀。傳爲徐渭所作的《歌代嘯》是一本四出的市井諷刺雜劇,每出故事相對獨立。全劇充滿了冷嘲熱諷的市井情味對作假坑人者深爲鄙夷,對直接釀成冤假錯案的糊塗州官大加嘲笑。鄙談褻事盡皆入戲,於嬉笑怒駡之中,也不乏油滑庸俗之處。
  徐渭在明代劇壇上有著深遠的影響。他的雜劇創作活潑暢快、汪洋恣肆,呈現出陳規盡掃、獨具一格的氣度。他的作品從不避人間煙火與市井氣息,在一定意義上反映出有價值的世俗觀念和相對進步的市民精神,帶有甚爲濃厚的民間文學色彩。他對所謂的巍巍正統與赫赫權威勇於揭露、善於譏刺,嬉笑怒駡,開闢了諷刺雜劇的新路。
  《四聲猿》在雜劇體制上也有不少創新。長短無定制,所用曲調,有時爲北曲大套,有時爲南北兼用,還採用《鷓鴣》等民間小調,在形式上就表現出不受陳規束縛的革新精神,它已經不再是嚴格意義上的雜劇了。首先,他大膽突破南北戲界線,運用傳奇體制於雜劇中,寫成最早一部雜劇合集,影響很大。其次,他開始大量寫作短劇,影響比以前開闢了明代單折短劇先河的王九思《中山狼》院本更大,從此短劇大爲盛行。再次,《女狀元》首開以南曲寫雜劇的先例,南雜劇從此大興。由此可見,徐渭不僅在思想內容,而且在藝術形式上,都獨樹一幟,成爲“明曲之第一”(澄道人《四聲猿引》)。

````3.明代後期雜劇
  明代後期雜劇創作又出現了相對的繁榮,今知作者姓名可考的雜劇劇目近二百種,保存至今者尚有九十多種。明雜劇的體制和風格至此才算完備。本時期以徐複祚《一文錢》、王衡《鬱輪袍》爲代表的諷刺雜劇,以陳與郊《昭君出塞》、《文姬入塞》爲代表的愛國雜劇和以馮惟敏的《僧尼共犯》、孟稱舜的《桃花人面》爲代表的愛情雜劇在戲曲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這一時期的作家,有的主要寫南雜劇,如徐複祚、陳與郊、沈璟等,也有主要寫北戲的,如孟稱舜、王衡等,但多數作家是既寫北曲,也寫南曲的,這可以葉憲祖、呂天成、王驥德爲代表。元雜劇的一些重要規則,幾乎都被明人打破,雜劇體制獲得了最大的改進,但不少雜劇已成爲文人抒寫個人情感的工具,許多作家照譜填詞,並不完全瞭解甚至全不熟悉戲曲創作要求,不少雜劇成爲案頭之作,反映現實的功能和舞臺功能受到了削弱。


收錄日期: 2021-04-19 22:48:2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4000051KK031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