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讀音的疑問, 唔係讀' 翻' , 而係讀'潘' ?

2007-02-24 7:34 am
番禺讀音的疑問, 唔係讀' 翻' , 而係讀'潘' ?

回答 (3)

2007-02-24 9:17 am
✔ 最佳答案
「一番努力」、「兩番波折」、「三番起胡」,我們都讀「翻 faan1」,但當「番」為某些地名時會唸成「潘 pun1」。 原因是番禺一名有悠久歷史,而這地名保留了古代讀音文化。

番禺一名已逾二千年歷史,秦漢時代番禺已是一都,佔地數千里,當時已有中國人活動,更是一個頗著重發展的地區。
據《史記.南越列傳》:「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
李鄭屋古墓有出土「番禺」二字,足證香港在漢朝已屬番禺縣,也可見「番禺」一名在廣州區源遠流長。而古時遺留下來的語音我們稱作「上古音遺」,其中「古無輕脣音」是最鮮明的例子之一。


古時對讀音研究得非常深入,稱聲母為「紐」,把「紐」區分為脣音、舌音、牙音、齒音和喉音,分類在於發音時的重點。近世的脣音又細分為輕脣音(又稱唇齒音) 和重唇音。「古無輕脣音」的意思是古時的中原語音沒有以輕脣音作聲母的字音,唐朝以後才出現大量以輕脣音為聲母的字音。這已在聲韻學界成了定論。

輕脣音,指發出聲母音時嘴唇輕柔讀出,如音標 f-、v-。
重脣音,指發出聲母音時嘴唇如爆破地讀出,如音標 b-、p-、m-。

簡而言之,古時沒有以音標 f- 為聲母的字音。

儘管人民不懂寫字,地名卻是口耳相傳的,「番禺」的「番」字保留了古漢語發音模式,唸重脣音的 p- 聲母。後來漢語出現了輕脣音,不少讀如 b-、p- 聲母的字音分化為 f- 聲母,「番」字的其他解釋大多用了後來分化了的輕脣音 f- 。
粵語保留了古代重脣音的例子:

文讀:fu6,如成語前仆後繼。
白讀:puk1,如仆倒、puk1街。

文讀:fuk6,書面語而言,誰都唸fuk6。
白讀:buk6,如"僕低",即是伏下,"僕"的正寫是伏。僕佢,就是「埋伏他」。
心抱
「婦」今音是輕唇音 "fu5",古代人是把嘴巴合起來,然後來個爆破性的重唇音 ,擬構為"抱pou5"。因上古音遺,今人們把「新婦」視為「心抱」。
文讀即是讀書音,白讀即是口語音。
2007-02-24 6:53 pm
讀返古音
因為古音係讀潘
2007-02-24 7:38 am
番禺區(番,普通話讀Pān,國粵與「潘」同音)
參考: zh.wikipedia.org


收錄日期: 2021-04-29 21:30:2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3000051KK063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