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達姆和侯賽因是什麼人?

2007-02-24 5:52 am
好像是同一個人,又好像有點不同。

回答 (3)

2007-02-24 9:13 am
✔ 最佳答案
是同一個人來的...
佢嘅全名係Saddam Hussein Abd al-Majid al-Tikriti , 一般英語傳媒簡稱為Saddam Hussein.
中文譯名:
Saddam =薩達姆
Hussein=候賽因
香港傳媒較多只採用其中一個名, 但其實都係自由選擇, 亦有用薩達姆‧候賽因的
2007-02-24 5:58 am
因為譯音關係, 前伊拉克總統有些人譯做撒達姆, 有些又譯做侯賽因, 好似無線同亞視的新聞都有不同的譯法, 不過佢地都會有講係前伊拉克個總統

另外, 約旦好似前國王都係譯做侯賽因
2007-02-24 5:56 am
薩達姆·海珊·馬吉德·提克里特(阿拉伯語:‏صدام حسين عبدالمجيد التكريتي‎‎,1937年4月28日—2006年12月30日),簡稱薩達姆·海珊(صدام حسي‎),1979年至2003年任伊拉克總統、伊拉克最高軍事將領、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與伊拉克復興黨總書記等職。

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其政權被美國推翻,薩達姆逃亡半年後亦被美軍擄獲。經伊拉克法庭審判,於2006年11月5日被判絞刑,並於12月30日當地時間清晨6時5分執行,得年69歲

1960年在埃及開羅大學修讀法學時,他開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接觸。當時美國擔心伊拉克政府與共產黨關係日益密切,於是向復興黨及其他反政府勢力提供援助。[3]

1963年2月8日,在復興黨發動軍事政變奪權後回到伊拉克巴格達,薩達姆開始掌管黨內勢力;但同年11月,當時總統阿里夫大舉緝捕復興黨人;他在1964年被捕。但在獄中他被選為復興黨副總書記,並在1967年越獄;此時的薩達姆已是復興黨的第二號領導人物,權力僅次於Abdul Rahman Mohammed Aref。[4]

1968年7月,回到伊拉克協助發動政變,推翻阿里夫總統,使復興黨再次掌權;翌年,成為革命指揮部的副總書記以及宣傳部長和安全部長。1972年6月1日起,他開始將外國的石油公司國家化,並將石油收入用來建造軍隊;雖然他沒有軍事經驗,但他要求晉升為軍隊將軍。

1975年3月,與伊朗國王簽訂協議,伊朗停止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人叛亂。

就任總統

1979年7月16日,薩達姆到達權力顛峰,當天他就任總統,成為伊拉克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原總統貝克爾被迫下臺改任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復興黨原領導人物Abdul Rahman Mohammed Aref亦在該年淡出政治。薩達姆執政時,兩大政績包括發展經濟及阻止伊拉克分裂。

伊拉克未成為現代國家前,原為奧斯曼帝國的一省,內地種族、宗教及經濟差異極其分離:什葉派與遜尼派的交惡,阿拉伯人與庫爾德人的積怨、部族首領與城市新興商人階級的鬥爭,一直困擾伊拉克國境。薩達姆上任後,曾大力發展經濟及福利,以爭取民眾支持;同時亦改革黨內權力架構,避免政變再次發生。 

兩伊戰爭

海珊於總統任內接見雷根總統特使拉姆斯菲爾德,討論對抗伊朗問題。薩達姆執政後,一直試圖扮演阿拉伯的領袖。當時伊朗正爆發伊斯蘭革命,1980年9月22日,在兩伊邊境發生一系列衝突事件之後,薩達姆·海珊發動了持續八年之久的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時,美國一直在背後為薩達姆提供化學武器等大量武器。1988年3月16日,伊拉克軍隊對庫爾德城鎮哈拉卜沙發動化學武器襲擊,在一天之內造成超過5000名庫爾德人死亡,1萬餘人受傷。

另據斯蒂文·佩爾蒂埃在《紐約時報》撰文指出,中央情報局對從現場搜集到的有毒物質樣品進行檢驗認定:造成庫爾德人大量死亡是伊朗的氰化物基毒氣。

據稱這是二戰後化學武器最大規模的一次使用,也是歷史上動用化學武器對付平民的最大一次軍事行動。

1988年8月20日,兩伊正式停火,戰爭結束,伊拉克對庫爾德人的鎮壓仍繼續。同時薩達姆亦派人研究長程導彈、發展生化武器。
參考: Wikipedia

收錄日期: 2021-04-23 14:06: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3000051KK0564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