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之治,三個治績邊個最好?20分為急用!!!

2007-02-23 5:48 pm
如題,但我想要的是要有詳細的比較,清楚的資料少一點個人的見解。

回答 (5)

2007-02-23 6:10 pm
✔ 最佳答案
開皇之治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一面躬行儉樸,一面採取了許多有利於鞏固政權的措施。由於他明白到「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持久的」之道理,所以由他輔政時開始,就提倡生活節儉,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飾帶只用銅鐵骨角,不用金玉。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織成的衣領,居然搜遍宮殿,都找不到。這種躬行節儉,使人民的負擔相應得到減輕,而且有利於各項措施的推行。
文帝所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中央政制行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六部(吏、禮、兵、刑、戶、工)制;地方政制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行政制。同時,又採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寓兵於農,府兵在農時耕種、閒時練兵,輪番宿衛,或臨時調遣。其次是廢除魏晉南北朝以來維護世族豪門權益的九品中正制和門閥制度。任用官員不限門第,唯才是舉,通過考試以取士。文帝本人又躬身節儉,整飭吏治,曾派人巡視河北五十二州,罷免貪官污吏二百餘人,又裁汰地方冗員約十分之三。他還寬簡刑法,刪減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簡要,「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經濟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實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婦女則分露四十畝。又減免賦役,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齡為二十一歲,受田仍是十八歲,服役少三年。又改每歲三十日役為二十日,減調絹一匹(四丈)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編訂戶籍,以五家為保,五保為閭,四閭為族。開皇初有戶三百六十餘萬,平陳得五十萬,後增至八百七十萬。為積穀防饑,故廣設倉庫,分官倉、義倉。官倉作糧食轉運、儲積用,義倉則備救濟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設,在原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開鑿廣通渠,自大興引渭水至潼關,以利關東漕運。
學術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廣求圖書。他有鑒於長期戰亂,官書散佚,所以下詔求天下之書,凡獻一書縑一匹。經一、二年,圖書大備,整理後凡得三萬餘卷。為廣置人才,文帝又開科取土,並設秀才科,開後世科舉制之先河,也促進了教育、文學的發展。為明全國教化,恢復華夏文化之正統,文帝下詔制訂禮樂,以提升國家的文化素質。
軍事方面,鑒於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時侵擾北周、北齊。故隋立國後,隋文帝便派將兵攻打突厥,後來更採用離間分化策略,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彼此交戰不已,隋則得以消除北顧之憂。
正由於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統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間,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庫充實,外患不生,社會呈現了一片繁榮,歷史稱為「開皇之治」。

貞觀之治

唐太宗即位後,勵精圖治,納諫如流。對外方面,太宗時期將原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入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唐太宗派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通婚,穩定了唐蕃兩國的關係。在內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在職官制度上,則承繼了秦漢以來的宰相制度,發展並完善了隋朝所開創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為後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馬周、高士廉和蕭瑀等文臣,尉遲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節、李勣和秦叔寶等武將。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四年一斗米不過三、四錢,全年死刑犯僅廿九人。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爲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開元之治

集英明與昏庸於一體的唐明皇李旦繼位以後,稱睿宗,其妹太平公主與其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睿宗左右為難。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太平公主本欲發動政變,卻被唐玄宗提前反制,最後被賜死於家中,其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武后以來女人參政的局面。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任用姚崇和宋璟等賢能為相,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上發明瞭曲轅犁和筒車,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國力迅速上升,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007-02-23 10:10:41 補充:
貞觀之治最好
參考: wikipedia
2007-02-23 11:30 pm
貞觀之治最好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鼓吹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穀倉儲存食糧。

貞觀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現的盛世。由於唐太宗能任人為賢,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重用魏徵等;並採取了一些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休養生息,厲行節約,完善科舉制度等政策,使得社會出現了安寧的局面。當時年號為「貞觀」(627年--649年) ,史稱「貞觀之治」這是唐朝的第一個盛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開元之治是唐朝唐玄宗統治前期所出現的盛世。唐玄宗治國初期,以開元作為年號,那時玄宗勵精圖治,並且任用賢能,發展經濟,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所以後世史學家稱其為開元之治。

任用賢能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邏、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改革吏治
玄宗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制度。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間,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將全國分為十五道,於各道置採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並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而在選拔人材方面,玄宗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發展經濟
玄宗於這段時間甚為節儉,規定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內宮后妃以下者,不得配戴金玉製作的飾物,並且遣散宮女,以節省開支。他又下令全國各地均不得開採珠玉及製造錦繡,一改武則天以來後宮的奢靡之風。他並命令宇文融清查全國的逃亡戶口及籍外田地,共查得八十多萬戶,大幅增加唐朝的稅收及兵力來源。因為這些措施,唐朝的財政變得豐裕,而且全國的糧倉充實,致使物價十分廉宜。天寶元年(742年),大唐帝國的人口約4891萬人。杜佑的《通典·食貨典·歷代盛衰戶口》記載當時盛況:「米斗至十三文,青(治所在今山東青州)、齊(治所在今山東歷城)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疋二百一十二文。東至宋(治所在今河南商丘)、汴(治所在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治所在今陜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治所在今湖北江陵)、襄(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北至太原(今屬山西)、範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

提倡文教
玄宗為了撰拔人才,親自在殿試考核吏部新錄取的縣令。而且對儒生十分優厚,下令群臣訪求歷朝遺書,共覓得圖書近五萬卷,便唐朝的文化事業邁向鼎峰
對外軍事
玄宗採納張說之提議,實行募兵制,以取代日漸廢弛的府兵制。在公元722年,他親自挑選府兵及壯丁共12萬人作為京師的宿衛,並稱為「彍騎」。而他亦於邊疆地帶設置十大兵鎮,以節度使節制,作為統治異族與鞏固邊防的措施。

與貞觀之治之比較
貞觀之治時,唐朝百廢待興,雖有所治績,但距「輝煌」還頗遠。但當時唐朝正值方興未艾之際,因此雖歷經政變,仍然應付自如。而到了開元之治時,唐朝經過了百年的發展與積累,已臻於鼎盛,進入了黃金時代。但已處於盛極而衰的邊緣,因此已開始出現腐朽的現像,在遇到變亂時,即無力回天,結果走向滅亡。
2007-02-23 9:11 pm
本人覺得開元之治係最好 因為佢有之前果2個治作為藍本和根基。
開皇之治

隋文帝統一中國後,一面躬行儉樸,一面採取了許多有利於鞏固政權的措施。由於他明白到「古帝王沒有好奢侈而能持久的」之道理,所以由他輔政時開始,就提倡生活節儉,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飾帶只用銅鐵骨角,不用金玉。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織成的衣領,居然搜遍宮殿,都找不到。這種躬行節儉,使人民的負擔相應得到減輕,而且有利於各項措施的推行。
文帝所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政治方面,首先是改良政治,改革制度。中央政制行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秘書、內侍)六部(吏、禮、兵、刑、戶、工)制;地方政制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行政制。同時,又採用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寓兵於農,府兵在農時耕種、閒時練兵,輪番宿衛,或臨時調遣。其次是廢除魏晉南北朝以來維護世族豪門權益的九品中正制和門閥制度。任用官員不限門第,唯才是舉,通過考試以取士。文帝本人又躬身節儉,整飭吏治,曾派人巡視河北五十二州,罷免貪官污吏二百餘人,又裁汰地方冗員約十分之三。他還寬簡刑法,刪減前代的酷刑,制定隋律,使刑律簡要,「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經濟方面,仿北魏的均田制,實行均田法,定丁男分田八十畝、永業田二十畝;婦女則分露四十畝。又減免賦役,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如改成丁年齡為二十一歲,受田仍是十八歲,服役少三年。又改每歲三十日役為二十日,減調絹一匹(四丈)為二丈等。此外文帝下令重新編訂戶籍,以五家為保,五保為閭,四閭為族。開皇初有戶三百六十餘萬,平陳得五十萬,後增至八百七十萬。為積穀防饑,故廣設倉庫,分官倉、義倉。官倉作糧食轉運、儲積用,義倉則備救濟之需。文帝又致力建設,在原長安城東南營建新都大興城;開鑿廣通渠,自大興引渭水至潼關,以利關東漕運。
學術文化方面,文帝大力提倡文教,廣求圖書。他有鑒於長期戰亂,官書散佚,所以下詔求天下之書,凡獻一書縑一匹。經一、二年,圖書大備,整理後凡得三萬餘卷。為廣置人才,文帝又開科取土,並設秀才科,開後世科舉制之先河,也促進了教育、文學的發展。為明全國教化,恢復華夏文化之正統,文帝下詔制訂禮樂,以提升國家的文化素質。
軍事方面,鑒於南北朝晚期,突厥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不時侵擾北周、北齊。故隋立國後,隋文帝便派將兵攻打突厥,後來更採用離間分化策略,使突厥分為東西兩部,彼此交戰不已,隋則得以消除北顧之憂。
正由於上述措施的推行,隋在文帝統治的最初二十多年間,政治清明,人口增加,府庫充實,外患不生,社會呈現了一片繁榮,歷史稱為「開皇之治」。

貞觀之治

唐太宗即位後,勵精圖治,納諫如流。對外方面,太宗時期將原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入勢力範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爲天可汗。唐太宗派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通婚,穩定了唐蕃兩國的關係。在內政方面,唐太宗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在職官制度上,則承繼了秦漢以來的宰相制度,發展並完善了隋朝所開創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為後世所效仿。唐太宗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大臣,比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魏徵、馬周、高士廉和蕭瑀等文臣,尉遲敬德、李靖、侯君集、程知節、李勣和秦叔寶等武將。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資治通鑒》記載,貞觀四年一斗米不過三、四錢,全年死刑犯僅廿九人。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爲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開元之治

集英明與昏庸於一體的唐明皇李旦繼位以後,稱睿宗,其妹太平公主與其子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睿宗左右為難。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太平公主本欲發動政變,卻被唐玄宗提前反制,最後被賜死於家中,其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武后以來女人參政的局面。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任用姚崇和宋璟等賢能為相,經濟迅速發展,農業上發明瞭曲轅犁和筒車,使得農業生產力大幅提高,國力迅速上升,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參考: wikipedia
2007-02-23 6:48 pm
以下是有關貞觀之治,開元之治的建議答案:
我認為唐太宗貞觀之治較優勝。(1分)
a)在制度方面,唐太宗在政治上明確畫分隋朝三省六部職權和程序,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反之,唐玄宗在制度上沒有特別改善和革新。
b)在文教方面,唐太宗改革隋科舉制度,又設立各級學校,開設弘文館,吸引各國派員到長安留學;反之,唐玄宗只是沿用這些制度,並在這基礎加以發展。
c)在軍事方面,唐太宗施行府兵制。他又擊敗突厥,在西域設立都護府;並與吐蕃建立和親關係。他被周邊民族共尊為「天可汗」;反之,唐玄宗沒有得到這崇高稱呼和地位。
(以上3個答案任選其2,佔9分,全題10分)

我認為唐玄宗開元之治較優勝。(1分)
a)在政治方面,唐玄宗勵精圖治,重整女主亂政,如平定太平公主的謀反。他並重用姚崇、宋璟等賢相,整頓吏治,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加強行政效率;反之,唐太宗在制度上大體沿用隋代,所以在改革朝政略遜一籌。
b)在社會經濟方面,唐玄宗下令清查全國戶口,沒收被寺院佔有的土地,鼓勵百姓開荒生產;又改革稅制,興修水利,使國庫收入增加。反之,唐太宗當時社會的富庶程度不及唐玄宗。
(以上3個答案任選其2,佔9分,全題10分)

我認為唐太宗貞觀之治和唐玄宗開元之治不分高下。(1分)
a)在政治方面,唐太宗在政治上明確畫分隋朝三省六部職權和程序,而且重用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賢臣,使政治清明。同樣,唐玄宗勵精圖治,重整女主亂政,如平定太平公主的謀反。他並重用姚崇、宋璟等賢相,整頓吏治,精簡機構,裁汰冗員,加強行政效率。
b)在社會經濟方面,唐太宗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授田給農民,並推行租庸調制,輕減賦役。同樣,唐玄宗下令清查全國戶口,沒收被寺院佔有的土地,鼓勵百姓開荒生產;又改革稅制,興修水利,使國庫收入增加。
c)在文教方面,唐太宗改革隋科舉制度,又設立各級學校,開設弘文館,吸引各國派員到長安留學。同樣,唐玄宗提倡詩歌、音樂,在長安、洛陽建集賢院,編修經籍,文教大盛。
(以上3個答案任選其2,佔9分,全題10分)
請記緊!以上答案只供參考之用!本人沒有開皇之治的建議答案!
參考: 學校測驗卷建議答案
2007-02-23 6:02 pm
貞觀之治
三個治績this最好


收錄日期: 2021-04-12 22:09: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3000051KK0099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