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Q:為什麼農曆一月又叫「正月」?
A:據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在我國古代,每年以哪一個月當第一個月,有時是隨著朝代的更換而變化的。在漢朝以前,每換一個朝代,就往往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
據說,早在夏朝時其實就是以現在農曆一月為第一個月(夏代的曆法建寅,以孟春之月,即現在農曆的正月為歲首);商朝則規定12月為每年的第一個月(商代建丑,以季年之月,即現在農曆的十二月為歲首)為正月;而周朝又把11月算作每年的第一個月(周代建子,以仲年之月,即現在農曆的十一月) 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又把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個月(秦代改用顓頊歷,以建亥盂冬之月,即今農曆的十月為歲首)。
這些都記載於公元前二世紀的大學者伏生所著的《尚書大傳》:「夏以十三月(寅)為正,色尚黑,以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丑)為正,色尚白,一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子)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十一月在古代是代表十二地支中的子月,十二月代表丑月,而十月則代表子月之前的亥月,故才有以上我所指的建子建丑建寅之意。
又於《宋書》卷14《志第四禮一》載秦漢之間正月之時間: 「胡氏又引秦人以亥為正,不改時月為證,則不然。漢書高帝紀,春正月註,師古曰,凡此諸月號皆太初正曆之後,記事者追改之,非當時本稱也。以十月為歲首,即謂十月為正月。今此真正月,當時謂之四月耳。他皆類此。叔孫通傳,諸侯羣臣朝十月。師古曰,漢時尚以十月為正月,故行朝歲之禮。」即說秦至漢初之時是以十月為歲首。
其實於漢朝之前,每一次改朝換代,帝王易姓,天子為了表示“受命於天”,就要“改正朔,易眼色。”趙之珩說,這幾代王朝就把更改後的第一個月叫做“正月” ,“正”就是改正的意思。在他們看來,改朝換代後,既然他們作了皇帝,居了正位,一年12個月的次序,也得跟著他們“正”過來。因此每個朝代每改正—次月份順序,都把改曆法後的第一個月稱作“正月”。
到漢初仍沿用秦代顓頊歷,以今之九月為一年之終,以十月為一年之始。因而漢初的除夕之夜就是今天的農曆九月二十九日,元旦則是十月一日。如漢高祖七年(公無前200年),長樂宮落成,適逢新年,朝內文武大臣首次行朝歲之禮,就是十月一日進行的。
直到漢武帝時,由於以前的屢次改歷,曆法很不準確,出現“朔晦月見,弦滿望高”(《漢書‧律歷志》)的錯亂現象,武帝命司馬遷、鄧平等人改《顓頊歷》而另作《太初歷》,才恢復以夏歷的正月為歲首(所以至今民間把農曆稱為“夏歷”), 並把二十四節氣訂入曆法。後代對曆法雖作過多次修訂,但是基本都是以《太初歷》為藍本,以夏歷的孟春正月為歲首,從此以後(除王莽新朝和魏明帝時曾一度改用殷正,武則天和唐肅宗時曾一度改用周正,為時都很短暫),一直沿用到現在(即是我們現在的年初一作新年第一天是按照夏曆的)。
Q:既然“正”是改正的意思,那麼正月的“正”字,就應該讀作“改正”的“正”字音。但為什麼人們卻把它讀作“長征”的“征”字音呢?
A:趙之珩解釋說,到了秦代,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讀音同他的名字同音,說是犯了忌諱,就下令把“正月”讀作“正(征)月”。後來人們習慣了,就一直沿用到現在。此外又有載為避嬴政而諱改稱正月為端月。歷史上一月還有多個稱呼,如正月、端月、征月、開歲、華歲、早春、孟春、新正,可講多不勝數。
http://www.gov.cn/fwxx/kp/2007-02/18/content_530417.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959420.html
http://www.yiyou.com:1980/b5/yunnan.yiyou.com/html/27/1043.html
另有一篇文章可參考:
正月的含義是什麼。正月就是農曆一月。正月的名稱由來已久,在殷墟甲骨卜辭中,就載有正月的名稱,西周全文也可見到正月的名稱。那麼,農曆的第一個月為什麼不叫一月而要稱正月呢?在秦始皇時代,為了避開秦始皇贏政之諱,曾將正月改名叫端月。可見正月之名,與端月、始月相當,即為一歲中的起始、開端的月份。它除掉含義第一個月的意思之外,還含有調整/改正後的月份之義。含有月份與季節齊同無錯亂之義。就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改用陽曆時,其中的一月不叫正月是對的,因為陽曆無需調整閏月。
http://www.365jk.com/news/WDZWX/2007-2-6/62734H0759K8D18F34J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