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给中国傳授核武技術?是自行研發的還是偷偷麼麼竊取的?

2007-02-22 11:36 pm
有沒有那位著名華裔學者憑自己智慧悟出其中道理?
當中有沒有涉及侵犯知識產權?
中国當年發展核武的速度是否實現了「超英趕美」的宏願?

回答 (1)

2007-02-23 12:20 am
✔ 最佳答案

圖片參考:http://images.rednet.cn/articleimage/2006/06/12/1075378.jpg


中國的核技術得來途徑,有說是偷的,也有說是自己研發的,其實只不過是觀點與角度不同而已。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意識到未來戰爭以及國際冷戰格局的情况下,核武將是一張閃亮的皇牌,唯有發展自己的核技術才能確保中國他日有能力反擊敵人的入侵,再加上當時氫彈以及人造衛星的出現也將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于是立即動員全國攪所謂「兩彈一星」計劃。

由於核武是這樣一種厲害的武器,外國絕對不會輕易將技術輸出,否則就會到對自己不利。然而,新中國經歷了八年抗戰以及四年內戰,正所謂百廢待舉,而且又欠缺相關的人材以及設備來攪核技術,所以當年中國是在極困難之下走出自己的路,誠如當時的一句名話︰連褲子都擋下都要把核彈攪出來,足見當時的困苦。而事實上,當時的中國人對于核武認識不多,只知道它的威力無窮,但是真正製造出來則完無法理解。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共號召全球的華人回家建設祖國,而當時留學海外的華人科學家更是中共要召攬對象,他們在美英及蘇聯等軍事工業及高上學阮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有份參與不同技術開發的計劃,而物理學家錢學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錢學森應用力學、航天技術和系統工程科學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36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38年獲加州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55年回國。曾任中國力學學會、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等職。現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研究員。 早年在應用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許多領域都做過開創性的工作。獨立研究以及和馮.卡門合作研究提出的許多理論,爲應用力學、航空工程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回國後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衛星研製的技術領導職務,爲創建和發展我國的導彈、航天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在工程控制論、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許多理論領域都進行過創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1956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1年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模獎章。中國科學院院士。在他留學美國期間,錢學森有感自己的祖國需要自己奉獻,于是决定返國,而美國當局認為他掌握了美國的敏感技術為由,禁止他出境返回中國,最後周恩來總理更親自出面,美國不得不放錢學森返國(有說雙方曾作過秘密協議)。

中國核彈之父鄧稼先於16歲隨姐姐赴四川江津讀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聯大物理系學習,受業于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戰勝利後,鄧稼先在北京大學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鄧稼先赴美國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學物理系讀研究生,1950年獲物理學博士學位。在他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國的輪船。回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1958年8月調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後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爲“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幷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幷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實驗工作。

他主要從事核物理、理論物理、中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統計物理和流體力學等方面的研究幷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開始組織領導開展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從而邁開了中國獨立研究設計核武器的第一步,領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幷參與指導核試驗前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後,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組織領導幷親自參與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製和試驗工作。1979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

中國在核技術方面從無到有,的確是有著它的特點,你可以說中國的核技術是從國外得來的,但這不過全是理論的東西,距離真正研究出核武還有很大距離,而餘下的就由中國人自己獨力完成,所以你也可以說是自力更生的成果。

核武發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國安全部門負責人康生倡導招募海外華裔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專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惱羞成怒的美國多次威脅要對華動用核武。

1951年, 中蘇開始聯合在新疆進行鈾礦勘探。

1953年,中國原子能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學家錢三强率領的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莫斯科。

7月,朝鮮戰爭結束。


核武急速發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將按照協定提供給中國核裂變材料

1月15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决定發展戰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學院培養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和150名旅居歐美的華裔科學家返華服務。

1956年,中國從蘇聯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錢學森向中央軍委提交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建議書】幷在與會上討論通過。

5月26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提出了要發展原子彈的目標;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彈道導彈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設計院成立,錢學森任導彈研究院院長。

1956年十月十七日,中央批准聶榮臻的“自力更生爲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導彈研究戰略。

1957年,蘇聯贈送給中方2枚更先進的R-2型導彈。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進行仿製。

10月15日,聶帥在“中蘇核技術合作協定”上簽字。

1958年初,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爲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發展核武器的指導方針”。

同年,中國開始對R-2進行仿製,即東風-1。

三月三日,中央書記處批准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導彈試驗靶場,在遼西建立海上導彈試驗靶場。

1959年6月20日,蘇聯單方面撕毀同北京簽訂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由中國仿製蘇聯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了成功的試射。

1964年6月29日,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試射成功。

10月16日15時(北京時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從此成爲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闡明中國對于核武器問題的立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爲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爲了防禦,爲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况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收錄日期: 2021-04-15 21:14: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2000051KK0286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