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1941年日本攻佔香港時,英國無有保護香港?

2007-02-22 9:02 pm
為什麼在1941年日本攻佔香港時,英國無有保護香港?

不是英國和法國開戰,這不是答案!
不要抄答案和維基百科!
更新1:

heihei723和大力火車頭: 不要抄別人的網頁,我一定唔會選你兩個你最解佳答!

回答 (6)

2007-02-22 10:06 pm
✔ 最佳答案
 英國政府並非日本仔一來到香港就「拍拍屁股」揚長而去。其實英國已經苦戰了十八日,至聖誕節當日才彈盡援絕,港督楊慕奇才逼不得已地,由港島渡海到尖沙咀半島酒店日軍總部,向日本皇軍投降。 港督楊慕奇也隨即成為階下囚,在黑龍江坐了三年牢,四六年初才返回香港做港督。
 而當時香港亦深知日本仔的野心,在一九四零年羅富國在任港督期間,已經開展防禦工事,如興建防空洞、難民營等。奈何日軍的武器實在太強勁,港英軍隊尚未攻擊,日本已經先發制人了。
 當時東亞大部份地區,包括中國、香港、韓國、台灣、菲律賓、中南半島等多個國家,瞬間就落入日本軍國主要者之手。尚差一步,日本就完成她們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的勳業。

2007-02-22 18:05:52 補充:
似乎有不少朋友都罔顧發問者的呼籲,抄襲別的文章搬字過紙。
參考: 個人評論
2007-02-23 12:20 am
樓主甘問真係對d英國老兵同d戰死英軍不敬,三年零八個月除左英國人,重有加拿大同印度人防守香港,反而香港同中國人係最少士兵

男拔檢二戰英軍屍骸 料58年前陣亡鑑身份送故國

【本報訊】旺角亞皆老街拔萃男書院擴建地盤昨午發現一具懷疑於二次大戰日軍侵港時殉職的英軍骸骨,骸骨已經殘缺不全,旁邊有一個金屬頭盔,法醫官已為骸骨進行檢驗,設法確定其身份。死者身份如能確定,將有望在戰爭結束五十八年後歸葬故國。

發現骸骨現場為亞皆老街一三一號拔萃男書院的擴建地盤,昨午四時許,地盤工人挖地時,發現一個三公尺深土坑,坑內有一具支離破碎骸骨,旁邊有一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軍配備的頭盔。工人通知地盤負責人張×強(三十八歲)報警。警員接報到場調查,發覺骸骨包括人體骨骼和頭骨,其中一塊顎骨連有牙齒。骸骨埋在地底已經有一段長時間,警員初步相信案件無可疑,因現場附近曾發現二戰遺留的軍火庫,又曾有戰俘集中營,不排除死者是一名於一九四一年抵抗日軍保泎香港時陣亡的英軍。骸骨其後送往殮房,由法醫官檢驗。


十八天戰事的經過及英軍戰敗原因

 

1941年12月5日,三營人口約六萬人的日軍在距離深圳河邊境僅8哩的地方集結。12月8日零晨4時45分,向英、美宣戰,早上8時30分,在三六架護航機掩護下,日軍12架轟炸機轟炸啟德機場,令到駐港僅有五架皇家空軍飛機瞬間被,陸軍方面,日軍的三個陸軍聯隊分成左、右翼及迂迴隊攻入新界。戰事一開始, 日軍便立刻橫渡深圳河, 3個步兵聯隊便向左、中、右三方進攻。由於新界沒太大戰略價值, 所以守軍便按他們的計劃, 退守至"醉酒灣防線", 並在撤退時把道路和橋樑破壞, 以增加日軍南下的困難。至當日黃昏,日軍己進佔大埔

第二天(12月9日)

  日軍開進大帽山東、西一帶。守軍在新界的兵力薄弱, 僅有3營步兵駐防, 分別駐守在"醉酒灣防線" 的西段、中段和東段。日軍第228聯隊偵察得知城門碉堡的兵力薄弱, 即於午夜發動突襲。

第三天(12月10日)

  凌晨4時日軍佔據了防線。下午,蘇格蘭營退往金山西南部,在那裡組成了新的防線。

第四天(12月11日)

  上午,日軍已攻佔了金山一帶,東面亦進至大老山,這樣,城門防線盡失,對英軍是致命的一擊,日軍不但打開了通往九龍的鐵路,而且威脅著英軍的退路。於中午,英軍司令馬爾比少將為了保持實力, 決定把留駐新界及九龍的部隊撤回港島。同時, 他又下令破壞昂船洲砲台和九龍市區的戰略設施, 如油庫、船塢及發電廠, 以免落入敵人手

第五天(12月12日)

  日軍攻佔了九龍馬爾比少將重新部署港島防務, 將原來的守軍混編成東、西兩旅, 並沿岸平均部署兵力。從12日起, 雙方開始發生隔岸炮戰。港島北岸在日軍猛烈炮擊下, 破壞極大。除軍事設施外, 港島市民也蒙受不少傷亡

 日軍攻佔了新界,九龍後,本希望港島能不戰而降,於是進行了勸降工作。13日上午,日本派出勸降使者,押香港總督祕書夫人作人質,從九龍渡海來香港,轉交酒井隆的招降信,信中威脅說:日本炮兵及空軍業已準備就緒,香港覆亡指日可待,繼續抵抗必使百萬良民生靈圖炭。楊慕琦總督幾乎是不加思索地拒絕了招降。還發通告表示香港能抵禦任何侵略。大英帝國,美國和中國都在支持香港,為和平而戰的人民可放心港府不會投降。

第七至九天(12月14-16日)

  日軍展開猛烈攻擊,港島北岸受到嚴重破壞,防禦題系幾乎陷於癱瘓。日軍還展開了心理戰,日軍飛機投下傳單,上面瘦弱的中國人與肥碩健壯的英國人並肩而立,在煽動華人與英國人的對立情緒。越海飄來英文歌曲,來渙散英軍的鬥志。

第十天(12月17日)

  日軍進行了第二次勸降,但同樣遭拒。日軍加緊轟炸軍事設施。晚上,夜色濃重,煙雨濛濛, 日軍3個聯隊在炮火之掩護下在北角至筲箕灣一帶登陸。日軍擊潰駐守該區的印度軍拉吉營後, 迅速向高地進發。19日黎明前, 日軍已佔領柏架山、畢拿山等處。守軍東旅旅長華理士准將雖下令反攻以圖奪回筲箕灣, 但都未能成功。

第十二天(12月19日)

19日黎明前,日軍已佔領柏架山、畢拿山等處。守軍東旅旅長華理士准將雖下令反攻以圖奪回筲箕灣,但都未能成功。19日早上,西旅位於黃泥涌的指揮部被日軍襲擊,其中加拿大軍及西旅的指揮官羅遜准將亦在此戰鬥中陣亡。另外,日軍乘100多艘汽艇和橡皮船在香港北岸強行登陸。日軍切斷了香港島上東線英軍和西線英軍的聯系,同時控制了蓄水池,切斷了英軍的水源供應。

第十三天(12月20日)

華理士得知229聯隊進入了淺水灣一帶, 即令皇家來福槍營反擊, 並想打通與西旅的聯繫, 又命印度軍遮普營一連從香港仔東進, 以打通南部大道, 然而均未能成功。另外, 北面日軍的228聯隊佔據了聶高信山的高處。但此時守軍在灣仔峽有好的防禦工事, 故日軍不能一舉攻佔港島北部。此時,日軍炮隊渡海參戰, 原留守九龍的2個步兵大隊也渡海增援, 加上天氣好轉, 日機亦頻頻出動助戰。日軍不斷向南推進, 還切斷了守軍東、西二旅的聯繫。東、西二旅的聯繫被切斷後, 守軍曾作出多次反攻, 但都不成功。

第十八天(12月25日)

香港在戰爭中迎來了"黑色聖誕節"。黎明時分,楊慕琦發表祝禱,號召軍民繼續反抗。上午,日軍作了最後招降, 但又給楊慕琦拒絕了。下午, 莫德庇向楊慕琦報告戰情, 說明守軍彈葯不足, 而且水源已斷, 實在無力抵抗。最後, 楊慕琦接受了莫德庇意見, 於聖誕日下午7時於半島酒店三樓, 日軍戰鬥司令室簽處無條件投降, 結束了18日的戰事,日軍佔領了香港。展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統治時期

2007-02-22 16:24:34 補充:
做人唔好忘本,宜家係摩連臣同赤柱重有好多戰爭死難者赤柱軍人墳場是香港開埠初期,為安葬香港駐軍及其家屬而設。墳場曾關閉達七十年,在一九四二年重開,以便安葬在香港逝世的戰俘或在拘留營中死去的平民。在一九四一年抗戰身亡而在戰場上殮葬的屍骸,特別是香港義勇軍人的骸骨,亦遷葬於此。 葬於這墳場的死難者,包括英軍服務團成員。該團曾僱用大批文職人員,在中國的淪陷區工作,協助戰俘營內的戰俘逃走,及為這些戰俘營供應藥物;收集軍事情 報;為在淪陷區內飛機被擊落的美國空軍,提供避難所和協助他們逃走。葬於這墳場的英軍服務團成員,都是從事這些活動時被捕而其後被殺死的。

2007-02-22 16:25:02 補充:
 這墳場葬下 691名戰爭死難者,其中有 37名海軍、 467名陸軍、 3名空軍、 23名商船隊隊員、 98名被扣留的平民,和 41名其他平民(包括 39名英軍服務團團員),及 22名身分不明的死難者。他們有 488名是英國人、 20名加拿大人、 5名印度人、 157名香港人、 11名盟軍人員,及 10名完全無法辨明身分的死者。
2007-02-22 10:43 pm

圖片參考:http://hk.wrs.yahoo.com/_ylt=A8tU33j7Ot1FZXUAXEe.ygt./SIG=1253dl2bf/EXP=1172212859/**http%3A//www.people.com.cn/media/20001204/75417.jpg


日軍入城(香港)儀式

二次大戰時候,英國對於香港的防衛早已經處於半放棄狀態,而且早就作了犧牲香港的打算,如果可以留下來顧然是好的,不能守住也無他法。當中原因有幾過︰

1. 英國本土自身難保。1941年正是歐洲戰場瘋狂上演之中,英國雖然在1939年的時候仍然完好,不過早已被德國圍堵了,英國處於動彈不得的狀態。直到1940年,納粹德國空軍正式對英國本土進行轟炸,而海上又派出大量的U型潛艇包圍英國,而由於英國是一個島國,海路運輸是英國的生命線,德國的進迫使美國軍援英國的計劃受阻。既然英國自身也難保安全的時候,試問她何來能力兼顧遠東的香港?

2. 香港雖然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當時英國當局著眼的是新加坡。這是因為新加坡扼守亞洲及歐洲的海運交通中心,取道新加坡來支援英國在東南亞各大殖民地及英聯邦國家(如澳洲及紐西蘭)是重要的途徑。再加上東南亞有大量的天然資源,如石油、橡膠等等工業原料,故此英國即將在捉襟見肘的情況下都調派海軍兩艘重巡洋艦駐守新加坡,只可惜它們都被日本航空兵擊沉於新加坡外海。

3. 面對強大的日軍,英國在遠東區的防守力量是不足以應付的,非但不能加派兵員,反而要抽走兵員返英國協助本土作戰,造成東亞區的香港實力薄弱。英國自知香港不固守的,因為日軍隨時過境就無法阻止的了,英國根本就是鞭長莫及。為此,英國首相邱吉爾在香港保衛戰開始前夕就通電守軍,希望他們盡力固守,言下之意就是隨時作犧牲的準備,不可能調派兵員補充。而香港旦丸之地,根本不可能與已經操控著半邊中國的日軍抗衡的,與之抗衡無疑就是以卵擊石也。

香港方面在1940年因應局勢的需要而開始制訂一旦日軍開過邊境的防衛準備,但是從行動中可以得知,港府只能在香港可以的能力以內作準備,根本就沒有打算從英國獲得更多的資源。開戰前的兩星期,兩個加拿大軍兵團2000多人才開到香港,連香港的環境都未有熟習就要應戰了,再加上原有的香港守軍、印度兵及本地華人義勇軍,本港守軍只有1.5萬人,相比日軍在香港附近佈結3萬人是不可比喻的。

英國棄守香港是為了自己利益著想的,原因也有好幾個︰


英國自知不是日本的對手,而美國又未有對日軍在中國進犯予以實際的反制行動,故此處處不願公然抗擊日本。
蔣介石曾提出軍援香港的建議,但是英國政府深怕中國政府將日軍打走以後,並在香港駐軍,而且又因中國是香港的主權國,順理成章將香港主權取回,這明顯不符英國人自己的算盤,倒不如暫時將香港留給日本,待日後美英打勝仗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取回香港的主權。
方便日後重奪香港以後,可以更快建設香港,好讓香港再次成為英國在遠東區的最前哨站,為日後英國在亞洲區的勢力留有後路。

2007-03-01 12:32:29 補充:
事實上是樓主未有查明各人的回答是否有抄襲。
參考: 100%自己
2007-02-22 10:41 pm
有,只是指揮官和外來支緩士兵的犯了些小錯誤.
首先,是指揮官選錯了防線.
其次:外來支緩士兵有大部份是新兵,經驗不足.曾有一羣外來支緩士兵把運送軍備的小船
當作日軍的登陸艇,並將其擊沉...
最後,便是盟軍所挖的地堡防線,地堡上方有很多正方形通風口.於是,日軍把他們的手榴彈投進通風口裏...
還有一項:火砲不足
參考: 記憶
2007-02-22 9:10 pm
因為英國兵力不足同香港地方不是富有
英國為可要保護香港一個他們覺得沒有前途的地方
2007-02-22 9:07 pm
我觉得那时英国本土也被德国整天在炸,根本没有办法救那样远的东方,他有安排那些加拿大军队在香港跟日军对抗已经是做了一点点事了.而且根本那时两方的军力分别太大了.没有的打.

收錄日期: 2021-04-18 20:48: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2000051KK0178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