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香港日治時期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統治香港的時期:由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投降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為止。香港人俗稱這段時期為「三年零八個月」。
香港作為英國殖民地統治下的發展因日軍佔領而中斷。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當日,酒井隆指揮從深圳進攻香港。負責防守香港的包括英國、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義勇軍。雖然港府多番宣傳英軍作戰能力,但英國在歐洲戰場自顧不暇,駐港軍隊始終處於非常不利的防守位置。經過多番激戰,英軍最終失去了唯一的水塘,唯有選擇投降。1941年12月25日,港督楊慕琦代表英國殖民地官員,向當時總部設於九龍半島酒店3樓的日軍投降。
日軍在佔領香港後隨即成立軍政廳,由酒井隆出任最高長官,直至磯谷廉介抵任首位管治香港的日本籍總督。酒井隆管治香港期間,日軍在香港殺人無數;又在香港實行皇民教育,除了禁止使用英文及強迫使用日文外,香港的街道地區名稱亦被改成日文。香港市民在經濟、民生等方面皆受摧殘,市民普遍對日軍反感,更不時有平民在香港島山頭伏擊日軍將領。到了日軍佔領的中期,有香港居民參與東江縱隊抗日武裝組織,在新界等地方對抗日軍。
最後在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從而重掌香港之主權。
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
軍票制度
1942年中, 日軍政府對香港實行新貨幣政策。他們廢除了港元, 以軍用手票(簡稱軍票)代替港元成為香港的法定貨幣, 以四元港元換一元軍票, 並把換得之港元運回日本。到了戰後, 香港市面上還有很多軍票。一些手特軍票的市民向日本政府要求賠償, 但多年來都不成功。結果, 一張張的軍票成了廢紙, 令到香港損失了百多萬港元。
強迫回鄉
日治初期, 日軍政府採取縮少人口政策, 強迫市民遣反回鄉, 不論老幼, 一律遣反, 以縮少香港人口。結果, 香港由戰前時人口超過一百萬, 跌到人口只得不足五十萬。
開設慰安所
日軍在灣仔一帶, 曾開設慰安所十多間。他們還在港九各地捉拿婦女充當慰安婦。所謂的慰安婦, 其實是用來當作日軍的洩慾工具, 滿足他們的性慾。所以, 當時很多婦女都搽”鑊撈”在面上, 扮作乞兒, 以避過日軍的魔掌。
六兩四米
1943年中, 香港糧食出現短決, 日軍政府為滿足市民需要, 便實行配給制度, 每人每日可得六兩四米。但後來由於糧食嚴重不足, 每人每日只可分得四兩六米。市民為有吃草根、花生夫來充飢。市民長期生活在飢荒中, 還令到人吃人事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