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想,為何領匯商場加租後,舖位仍然租得出?莫非租戶一心服務居民,蝕也照做???
加租後仍有人租,是否代表有商戶能於這個租金中生存,而且認為租領匯舖位比其他商場的舖位更能獲利呢?
商戶不是應該衡量過各種可能性,認為這裏最有利(當然亦包括他/她可能是邨中居民,可省回時間和方便些,這亦是利益的一種.),才會決定租這裏嗎?
既然有人租,那麼是否代表領匯的租金水平是合理的?若果不合理,沒有人租,領匯應該自會嘗到惡果才對.
歡迎所有對領匯加租幅度合理與不合理有意見的人提供見解.
第一個答案: 就我所見,領匯商場仍有不少小商戶.就算真係租俾大公司,又有甚麼問題?屋邨居民唔係照可以得到服務?而且點解大公司可以賺到錢,小商戶唔可以?唔通大公司嫌錢腥,蝕都做?
第二個答案: 可唔可以俾個十室九空既例子出黎分享下.
第三個答案: 我唔清楚領匯係點做,不過你所講既似乎幾合理---趕走一d佢認為會破壞商場image既舖頭,租俾一d可以使商場更添生氣既. 若果咁樣可以吸引多d人行個商場,從而令領匯能收更多既租,咁領匯咁做都好合理.如果無上面所講既效果既話,豈不是令到少左人租佢既舖,其實蝕底既係佢自己.如果佢仲用一個比小租戶本來更加平既租金黎吸引大公司,豈不是更加蝕底? 假設領匯既管理層有正常智力,咁樣做真係令到商場多人行,對消費者都係有利.多人行,即係代表大眾覺得個商場"正"左.
第四個答案: 首先,政治既野,我唔打算發表意見. 係咪真係"小商户難以生存,剩低只有大公司"仲係言之過早,始終要一段長時間先知.但可以見到既係,而家私人屋苑裏面既商場仍然見到唔少小商戶,好似文具店、各種食店、照相店、漫畫店等等.呢d商場都係大地產發展商所擁有,尚且有唔少小商戶.
另外,領匯前既商戶真係會平d? 我十年前還是住在公屋的,住在屯門山景邨.那裏有數間文具店,文具的價錢可不比其他地方平,計算機、遊戲機還比百貨公司貴;惠康、大家樂這些大型連鎖店就跟別處的地方一樣價錢;街市菜價也差不多,反而我曾到附近一個私人屋苑的小型街市,那裏的菜價更加平(我想可能與那個街市無乜人幫襯有關);反而邨內有一個連鎖式集團經營的酒樓,點心的價錢比別處平一半,平均一籠點心只要四元.
我看,無論私人商場也好、屋邨商場也好,商戶也是做生意的;他們定價時所考慮的,還是顧客的需求---薄利多銷的,就薄利多銷;奇貨可居的,就奇貨可居.連鎖式酒樓集團雖然是大公司,但他們面對的卻是邨內居民的需求.賣點心不像賣文具,若定價過高,居民可寧願吃其他,或自己煮,所以他們就定一個比私人屋苑低得多的價錢. 租金加了,商戶的經營環境自然變了,因此而加價以得到新環境下最高的收入也很合理;但我深信一定不會比私人屋苑為高,因為商戶所面對的顧客的收入水平,應比私人屋苑的為低.
至於你所說的六七千元供書教學,確實現在真的非常勉強.但現在的六七千元,真的與十數年前的六七千元相同? 不只物價升了,香港人的收入也提升了.曾特首在上一次立法會答問大會亦指出,香港經濟是二十年來最好的,不只人均收入創新高(這可能與貧富懸殊有關),月薪超過15000元的人數亦大幅增加,超過勞動人口的35%.要知道,若不是香港的整體收入增加,物價又豈會增加;否則,這些物品是由誰來買?
當然,在這二十年中,香港確實經歷了大規模的轉型,由工商業並重的社會,變為服務型、知識型的社會.當中有一部分原本在社會中有所為的人士,因不能適應社會轉型,變得不易找到工作,收入不升反跌.這是時代的問題,也可說是由於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吸引了香港大量廠家. 另外,不要忘記,現在有大量低技術人口,其實是近十年由內地來的新移民...或者這樣說,比起他們從前的收入狀況,現在四五千元(做收銀、清潔等)一個月,已有大幅增加...
第四個答案的補充答案: 首先,迪士尼不像領匯,迪士尼中政府的身分是一個合夥人,當然應fight for benefit.但現在領匯是一個基金,應以投資者的利益為重.若政府要為了"社會責任"減租,應該先向領匯購回商場舖位. 另外,正如我一開始已說,領匯可不是為了令小商戶入不敷支而加租,只會在有人願付較高租金時才會加租,否則他們只會自嘗惡果. 我想你倒不如說說令一些不願付較高租金的商戶離開,而把舖位租給願付較高租金的商戶(可能會是大公司)是否合理,或者直接評論領匯是否為了趕走小商戶而無理加租.
想不到會有如此多的回應~看得我也有些亂了~就我來說,當然較支持第七個答案,因為它與我的立場較接近.但公平起見,我還是會把這個問題發付投票. 現在我想說一些我的看法. 就是現在,我認為領匯問題還是與政府有關的,因為政府可以向領匯購回舖位.這不是不可行的,據傳只要政府願出一個高於市價的價錢,TCL是願意賣回給政府.而這正是一些壓力團體最近所提出的.
我以為,大致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government intervention同market mechanism既爭論.究竟市場能否有效地分配資源,把資源分給社會上最需要的人士,為社會帶來最大的利益;還是只有政府才能在某些情況下顧及各方面的需要,更有效地分配資源和發揮其價值. 就某些人來說,他們毫不懷疑地認同welfare economies的理念,認為某些重要的範疇,如教育、醫療,只有由政府負責,才能"公平地"顧及較弱勢的社群.
我認為,照顧弱勢社群當然符合人性和社會的價值觀--較寬裕的人犧牲一些利益以幫助生活情況不好的人是沒有人不認同的.但是否有一些較不影響市場運作的方法呢?如給一定金額予沒有收入或收入非常低的人士.
第六個答案: 我覺得你的答案使用了大量例子,令人更容易掌握你的意思. 首先,我對你高爾夫球場的例子抱有懷疑,在公共屋邨附近起高爾夫球場真的有利可圖???我想你的高爾夫球場是用來代表高收入人士的玩意,而公園是用來比喻屋邨居民真正需要的東西.若公園用地是私人擁有,而兩者都能收入場費的話,我想這塊於屋邨隔離的用地,起公園會比起高爾夫球場更為可能(當然,亦可能會是一些比公園更為屋邨居民需要的東西). 反而,在屯門,康文署就起了一個高爾夫球場,但卻水靜鵝飛,只是間中看見有人把被褥掠於球場的鐵絲網上.我想,康文署只是為了宣傳她為屯門居民提供多元化的康體設施才起的.
第二,既然"年輕人行旺角尖咀而不行將軍澳厚德村,反而公公婆婆只幫襯樓下的舖頭",我不明白為何starbuck會比涼茶舖更做得住.我想,只要公公婆婆有足夠金錢去涼茶舖,若如你所說般,涼茶舖比starbuck更有需要,涼茶舖應比starbuck更能付較高租金.所以,我們要關心的,不是政府是否強行以低租金租給涼茶舖而不租給starbuck,而是我們是否確保老來無依的人得到充份的照顧(如金錢).
第三,我所說的收入增加,若你看清楚,並不是用來針對屋邨居民,而是針對第四個答案所說的整體物價上升.香港的整體物價上升可是有收入增加所支持,我是想用來說不要把問題誇大. 反而,我一再質疑,既然屋邨居民大多是低收入的,若屋邨商場的顧客大多是屋邨居民.不論加租與否,商舖面對較低的需求,究竟它能如何加價呢?而若本身租金不是過低的話,若商舖不是正在賺著比其他商場舖位較高的利潤的話,領匯又如何能加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