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化的影響

2007-02-22 2:15 am
要經濟、社會方面、政治方面的影響
愈多字、愈有意義者可有20分

回答 (3)

2007-02-26 4:54 am
✔ 最佳答案
人口老化,有以下影響:
1)會對老人用品和服務需求增多。此類公司會多了生意。
2)勞動人口減少,國民生產值會因而下降。有工無人做。
3)勞動人口減少,薪俸稅收入會減少,政府如果唔識或者唔想節流,會出現赤字。
4)老人家多,如果政府提供過多老人福利,會令政府百上加斤。又會出現赤字。
5)要解決老人家空閒的時間。有些政府押後強制退休年齡。
6)當老人家過生後,會出現人口減少的問題。

以下是人口政策專家的分析:

香港目前15歲及以上的人口中,有接近一半只有初中或以下的教育程度,當中包括大量中、老年的失業及低薪工人。他/她們早年因為要維持家庭生計而被迫輟學,許多只有小學或以下的學歷。在15歲以上的新來港人士當中,亦有七成只有初中或以下的教育程度。香港現時主要的正規持續教育機構如職業訓練局及各大專院校的持續教育部,注視的更多是專上學歷的訓練,這些中三程度以下低學歷的成年人接受職業訓練的機會甚少,再培訓課程往往成為僅有的「選擇」。


忽略基層工人的學習需要
最近教育統籌局建議設立統一的資歷架構,便使勞工團體擔心將會刺激消費者對資歷的需求,使文憑主義泛濫,為某些教育集團提供商機,但上述有學習需要、但經濟位置最脆弱的一群低學歷居民,會再次成為遭資歷市場排拒的對象。就算只從較狹隘的經濟發展著眼去界定人的「素質」,政策重點理應為基層市民提供適當條件,使其享有提升自主性、知識和通用能力的教育機會,例如要求各持續教育機構調低收生的學歷要求、立法規範最高工時、設立僱員學習假期制度、及在持續教育上承諾更大的投資。這對提昇基層人士的職志發展和生活質素、促進新舊移民的融和都有很大的幫助。

不過,綜觀整份報告書,側重的是如何吸納所謂有即時「經濟價值」的移民。但就算單從移民政策的角度出發,給人的感覺是帶有階級歧視、種族偏見和年齡主義,有歪離以人為本的起碼原則之嫌。

先是建議劃一外地與內地專才的入境條件,使「專才」和「優才」只要有私人機構聘請便可攜眷到港,連續住滿七年可成為永久性居民,不設任何限額,也不會限定某個行業。然後為了延攬資本投資者,建議申請人只要透過在港買樓或買股票,便可申請移民,除了投資金額外,沒有提出其他審批條件。對特殊利益集團和專業精英可謂「大開中門」。

新移民家庭與外傭成最大受害者
但卻對已被入境政策弄得支離破碎的跨境低下階層家庭再添關卡,一方面列出只有一成半新來港人士領取綜援,另一方面卻又嚴苛地收緊領取綜援和享用公共醫療服務的資格,使在港住滿七年者才可以申請。這措施背後假設所有「新移民」都是「外來者/依賴者」,瓜分了「香港人」的社會福利,造成社會的負累。但筆者過往對新來港婦女的研究發現,她們大都是為香港的「神話」胼手胝足的低下階層男性的配偶,而且正為香港的發展付出她們的廉價勞動﹝例如丈夫失業、自己受僱於低薪清潔工作﹞,並且為養育子女─香港的未來「人力資源」─無聲地擔負著巨量的照顧工作。

在移住勞工方面,最使人失望是不去檢討「兩星期規則」的入境限制。根據這項規定,外傭的聘用合約被提前中止後,其工作簽證就自動轉為訪客簽證,只可在香港逗留最多兩星期。入境處在批准移民傭工轉工有很大的酌情權,但傭工必須負起舉證責任證明遭僱主苛待。由於要在兩星期的短暫時間內尋找新僱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不少遭僱主剝削或虐待的傭工也只能啞忍,生怕遭解僱後便要被遣返回國。報告書對此不但隻字不提,一方面說外傭和本地家傭屬於兩個不同市場,另一方面卻向全港工資最低的外傭變相徵收高達工資一成的培訓本地工人稅以幫補財赤,還說「她們不論留港多久都不會享有居留權」(p.25)這樣缺乏人情味的話。

人口縮減老化 危言聳聽
從文本分析看來,報告書的立論自相矛盾,指本港「人口老化」,社會保障和醫護服務支出大增,使撥給「生產力較高的年輕成員」的社會資源減少,造成本港的競爭力下降云云;但卻對新移民有助緩和「工作人口縮減」輕描淡寫,有煸動跨代矛盾之嫌。把「老人」視為「依賴者」,忽略現實上年長者在市場、社區、家庭的多重角色,及造成勞工階層在退休後「必須依賴」綜援、而醫療支出又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些成因包括較其他階層欠缺退休保障、易受到職業傷病的威脅、醫療模式與醫療通脹的關係等。

不去正視香港人口生活素質衰落的人口政策,恐怕不但兼顧不了弱勢社群的利益和家庭團聚的需要,更會使香港這個已是極度功利的城市變得更為涼薄。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終於發表報告書,建議劃一外地與內地專才的入境條件、延攬資本投資者、不論數目多寡劃一子女的免稅額、向外傭僱主徵費同時把外傭最低工資減低400元、收緊領取綜援和享用公共醫療服務的資格,使在港住滿七年者才可以申請等。

為何要制定人口政策?根據報告書,有關政策的主要目的是要確保香港人口的「質素」能夠推動知識型經濟,以回應特首在就職演說中提出於去年內制訂一套全面人口政策,「符合香港社會和經濟長遠發展需要,亦兼顧各方利益和家庭需要」的承諾。單從文本分析,報告書對政策背景的認定頗值得商榷,沒有解釋為何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目標單向度地界定為「知識型經濟」﹝而不是例如民主社會或開放社會等面向﹞,然後以此為香港所有居民應有的基本「素質」定位。

「人口老化」 自打咀巴
整份報告書就本港的「人口問題嚴重」的主要立論,建基於「人口老化對經濟有不良影響」這個被認為「眾所周知」的調子上,指本港出生率下降、長者人口激增、「撫養比率」上升、社會保障、醫護服務支出大增,成為社會之沉重負擔,使撥給「生產力較高的年輕成員」的社會資源減少、本港的競爭力下降云云,總之是多番強調各年齡組別的利益對立。可惜卻又自打咀巴,自認「香港的生育率不把在內地出生的人口計算在內,是本港生育率下降、本地人口增長放緩的因素之一」(p.9),連對相當於香港人口增幅九成的內地新移民緩和「工作人口縮減」的影響都不作推測。整套論述在在投射出一種「老人 = 依賴者」的負面刻板定型,無視現實上年長者在市場、社區、家庭的多重角色,以至造成勞工階層在退休前後「必須依賴」綜援、而醫療支出又不斷上升的原因。這些成因包括較其他階層欠缺退休保障、易受到職業傷病的威脅、醫療模式與醫療通脹的關係等。

狹隘經濟價值 凌駕平等權利
貫穿整份報告書便是這種純從功利主義出發、要把香港居民根據狹隘的經濟價值「分類」和「比較」,以便挑選和優待(排斥)所(不)需要人種的意識形態,甚至連公民身份﹝citizenship﹞都要重新界定。所以,「專才」、「優才」可攜眷到港,連續住滿七年可成為永久性居民;來港炒賣股票或房地產的資本家也享有移民資格。但在列出八成半新來港人士沒有領取綜援的同時,卻對已被入境政策弄得支離破碎的跨境低下階層家庭再添關卡,製造整戶需被分割審批社會福利的嚴苛居港年期規定,完全無視新來港婦女正為香港的發展付出她們的廉價勞動,並且為養育香港未來的「人力資源」無聲地擔負照顧工作。在移住勞工方面,隻字不提取消「兩星期規則」的入境限制,遭僱主剝削或虐待的外傭只能繼續啞忍、生怕遭解僱後十四天便要被遣返回國;反而向全港工資最低卻促進雙薪家庭的外傭變相徵收高達工資一成的稅款,還要冷冷地說「她們不論留港多久都不會享有居留權」(p.25)。

筆者不反對為低學歷和低技術的基層工人提供適當條件,使其享有提升自主性、知識和通用能力的教育機會,包括立法規範最高工時、設立僱員學習假期制度、及政府在持續教育方面更大的投資。筆者卻要反對充斥著階級/種族/年齡歧視、只為資本家利益服務的人口政策,因只會使香港這個已是極度功利的城市變得更為涼薄。
參考: http://www.franklenc hoi.org/commentary/p opulation_policy.htm l
2007-02-22 5:48 am
人口老化的影響


正面影響
由於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減少,有利於刺激技術和管理進步

[編輯] 負面影響
平均每個青壯年勞動力社會負擔加重
產業勞動力資源相對短缺
社會資源偏向老人福利及醫療開支
退休人仕佔更高人口比例
參考: 維基百科
2007-02-22 2:24 am
經濟:政府要俾多d錢落醫療果方面,因為老人家多病痛=]
起多d樓宇俾老人家
社會:多咗老人家去攞綜援
約(音)老問題
政治:沒有什麼大影響
參考: 自己的brAIn


收錄日期: 2021-04-12 18:43:3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1000051KK03839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