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發起的武昌起義何時爆發

2007-02-21 4:39 am
一定要明確地答

回答 (4)

2007-02-21 4:52 am
✔ 最佳答案
辛亥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武昌起義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錄
[隐藏]

* 1 起義背景
* 2 前期準備
* 3 起義經過
* 4 其他
* 5 相關條目
* 6 參考

[編輯] 起義背景

辛亥武昌起義前夕,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的反抗鬥爭持續不斷,革命黨人不斷發動武裝起義。1906年,清廷拋出「預備立憲」,其實質卻是加強了皇族的權力,廣大立憲派對此極為不滿;1908年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相繼去世,年僅3歲的宣統皇帝溥儀即位,其父載灃攝政。1911年5月,清政府公佈的內閣名單中滿族人有九名(其中七名是皇族),漢族有四名。被人稱為「皇族內閣」。立憲派對此大失所望,有少數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取得外國的支持,以維護其統治,清廷將廣東、四川、湖北、湖南等地的商辦鐵路收為國有,然後再賣給外國,掀起了全國大規模的人民反抗運動——保路運動,其中四川最為激烈。

[編輯] 前期準備

文學社和共進會兩個革命團體在湖北新軍中開展革命宣傳工作,在新軍中發展革命力量,積極準備起義。

[編輯] 起義經過

清廷為撲滅四川的人民起義,派出大臣端方率領部分湖北新軍入川鎮壓,致使清軍在湖北防禦力量減弱,革命黨人決定在武昌發動起義。1911年9月14日,文學社和共進會在同盟會的推動下,建立了統一的起義領導機關,聯合反清。9月24日,兩個革命團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10月6日發動起義。革命黨人的活動被湖北當局察覺,處處提防,再加上同盟會的重要領導人黃興、宋教仁等未能趕到武漢,起義延期。

10月9日,孫武等人在漢口俄租界配製炸彈時不慎引起爆炸。俄國巡捕聞聲而至,搜去革命黨人名冊、起義文告等,秘密洩露。湖廣總督瑞澄下令關閉四城,四處搜捕革命黨人。情急之下,革命黨決定立即於10月9日晚12時發動起義。但武昌城內戒備森嚴,各標營革命黨人無法取得聯絡,當晚的計劃落空。

新軍中的革命黨人自行聯絡,約定以槍聲為號於10月10日晚發動起義。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奪取位於中和門附近的楚望台軍械所,吳兆麟被推舉為臨時總指揮。繳獲步槍數萬支,炮數十門,子彈數十萬發,為起義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此時,駐守武昌城外的輜重隊、炮兵營、工程隊的革命黨人亦以舉火為號,發動了起義,並向楚望台齊集。武昌城內的29標的蔡濟民和30標的吳醒漢亦率領部分起義士兵衝出營門,趕往楚望台;爾後,武昌城內外各標營的革命黨人也紛紛率眾起義,並趕向楚望台。起義人數多達3000多人。

10月10日晚上10點30分,起義軍分三路進攻總督署和旁邊的第八鎮司令部。並命已入城之炮8標則在中和門及蛇山佔領發射陣地,向督署進行轟炸。起初,起義軍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指揮,加上兵力不夠,進攻受挫。晚12點後,起義軍再次發起進攻,並突破敵人防線,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為標誌,蛇山與中和門附近的炮兵向光處發炮轟擊。湖廣總督瑞澄打破督署後牆,從長江坐船逃走,第八鎮統制張彪仍舊在司領部頑抗。起義軍經過反覆的進攻,終於在天亮前佔領了督署和鎮司令部。張彪退出武昌,整個武昌在起義軍的掌控之中。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復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號召各省民眾起義響應。武昌起義勝利後的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三個省紛紛宣佈脫離清政府宣佈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被推舉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其他

* 中華民國政府至今仍以該事件的發生日期10月10日為國慶,但該國實際主要統治區域──台灣,每逢該日均有一定規模,如煙火、閱兵、遊行等慶祝活動。
* 2007年,台灣部分版本的高中歷史教科書,把武昌起義更名為「武昌起事」,並將該事件的主要人物孫逸仙的「國父」稱謂取消。[1]
2007-02-21 4:55 am
辛亥革命是一場發生在1911年,旨在推翻清朝專制政權,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這場革命最終顛覆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國農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爲辛亥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由1911年10月10日爆發武昌起義,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一段時間的歷史。辛亥革命另一種廣義的用法,指自清末開始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結束為止。

而武昌起義是在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一部分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於在1911年(農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起義的勝利,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
2007-02-21 4:53 am
1911年10月10日..........

原本係10月11日..但係因為佢地o既製作炸彈o既時候,不慎爆炸...驚動左俄國巡捕同清軍...所以提早左1日~~
2007-02-21 4:48 am
我唔記得,不過你在yahoo打"武昌起義"四字就搜尋到ga la.


收錄日期: 2021-04-13 16:28: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70220000051KK035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